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切實強化民政工作通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突出壯大經濟實力的同時,注重解決和改善民生,先后實施了五保戶集中供養、孤兒救助、農村社會保障、為優撫對象辦好八件實事等民心工程,大幅度提高了城鄉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障水平,全市民政事業實現了創新發展。年是貫徹落實市委四屆三次全會提出的“兩個率先”奮斗目標的起步年,也是落實市“兩會”提出的“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和改善民生”具體要求的關鍵一年,為進一步加強全市民政工作,積極發揮民政工作在“保民生”方面的基礎保障作用,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為各項民政任務的落實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各級黨委政府務必要把“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牢抓不放。民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承擔著重要的基礎保障作用。因此,各級政府必須全面加強民政工作,進一步強化做好民政工作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緊迫意識。充分發揮政府在民政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尤其在財政投入、協調部門、督導落實方面要發揮主渠道和牽頭作用。要把民政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放在心里,抓在手里,切實將民政工作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堅持做到與經濟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各級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親自抓、負總責,對民政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和關系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的問題,定期聽取民政部門的意見,創造條件及時解決。要根據中央及省市新的民生政策信息,重新調整部署民政工作任務,進一步加大民政資金配套力度,加強民政基礎服務設施建設,著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確保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要求的貫徹落實。
二、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全面推進民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各級政府要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辦好“六方面件民生實事”為總抓手,以扎實做好民政工作為突破口,推動全市“兩抓一保”各項任務的落實。重點是建立和完善民政“五個體系”。
(一)全面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城鄉困難群眾救助水平有新提升
1、進一步提高敬老院管理與服務水平。各級民政部門要繼續推進落實敬老院“五個一”建設工程,使全市所有敬老院全部實現“五個一”建設目標。按照動態管理原則,開展好第二屆星級敬老院命名評比工作,建成有升有降的良性競爭機制,并重點打造所管理科學、服務規范的“標桿敬老院”,評選名優秀院長和名優秀服務標兵,由政府給予獎勵。要落實好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資金,適當提高分散供養標準,確保全市孤老供養水平全省第一、全國領先的位置。
2、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保障水平。全面加強城鄉低保動態管理和分類施保,及時掌握低保對象動態信息,確保低保對象有進有出、應保盡保。加大縣級資金配套落實力度,隨經濟發展,適時提高保障標準,保障比例要在年的基礎上穩步提高,其中農村低保保障比例提高到,力爭年底達到。
3、進一步提高城鄉醫療救助水平。各縣(市、區)要于上半年制定和出臺縣級城鄉醫療救助辦法,形成統籌市縣兩級的醫療救助政策體系;要解決好醫療救助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的問題;保持農村低保戶新農合參加率,推動城鎮低保戶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員覆蓋,通過新農合和新城保兩個平臺,實現醫療救助水平的鞏固提升。
4、進一步提高災害應急救助水平。要切實完善救災應急預案,加強預案演練,每年實戰演練不少于次。各縣(市、區)要以社區為平臺、以鄉鎮社會捐贈站點為依托,積極探索“點面結合”的慈善超市建設模式,年內要建成所規模較大、具備區域輻射功能的慈善超市,進一步提升救災捐贈水平。
5、進一步提高農村特困戶危房幫建水平。在鞏固“減災安居工程”和重點優撫對象危房改造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開展農村低保特困戶、災貧戶危房幫建工作,制定幫建規劃。各級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拓寬籌資渠道,年全市幫建戶,力爭在三年內解決全市農村低保特困戶、災貧戶的危房問題。
(二)全面完善優撫安置保障體系,優撫群體保障能力有新增強
1、扎實推進新型優撫醫療保障體系建設。認真總結為優撫對象辦好“八件實事”的工作經驗,鞏固工作成果。研究出臺定點醫院管理辦法,豐富醫療救助手段,加大醫療費用減免力度,積極探索完善社會保險、門診補助、住院救助、定點就醫、定期巡診“五位一體”的新型優撫醫療保障體系,確保在年底前將《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有關政策全部落實到基層,保持我市優撫醫療保障工作全省領先地位。
2、扎實推進城鎮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各級民政、勞動保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退役士兵勞動技能培訓力度,協調用工企業,建立城鎮退役士兵定向培訓、定向推介、定向就業的自謀職業“三定”機制。各對口接收安置單位要增強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維護好退役士兵合法的崗位安置權益,進一步提高退役士兵崗位安置率和自謀職業率。
3、扎實推進雙擁工作。各級政府要積極協調駐軍部隊,認真做好新一輪的“全國雙擁模范縣”創建和評選工作,積極謀劃有特色的雙擁活動,及時總結工作經驗,推出工作典型,努力形成市縣一體的雙擁共建格局,確保全國雙擁模范城創建實現“五連冠”。
(三)全面完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特殊困難群體保障有新舉措
1、全力抓好孤兒救助政策的落實。按照《市孤兒救助暫行辦法》有關規定,深入推進孤兒集中供養、分級就學,切實提高孤兒供養標準。民政部門要通過福彩公益金,繼續對考取高等院校孤兒的入學費用進行全額資助,保障好孤兒教育權益。
2、全力抓好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年,省政府明確要求各市要建設一所示范性養老機構。各縣(市、區)要結合本地養老工作實際,認真落實養老服務各項優惠政策,福彩公益金要向養老機構建設適當傾斜。要加大政策引導力度,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力爭在年前每個縣(市、區)都建起一所有規模、上檔次的民辦養老服務機構。
(四)全面完善基層政權體系建設,村民自治組織和社區管理服務有新突破
1、認真做好第八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要加強對村民代表選舉、選民登記、公開投票等各個關鍵環節的監督與指導,進一步擴大“公推直選”范圍,確保月底前基本完成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同時規范村委會民主決策機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切實建設好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平臺。
2、認真做好社區管理與服務工作。在鞏固年星級社區創建成果的基礎上,做好新一輪星級社區的命名評比工作。以廣陽區和安次區為龍頭,組建市社區信息服務中心,逐步實現市、縣(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網。各縣(市、區)要在整合社區服務資源的基礎上,開通社區服務呼叫平臺,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社區服務,提升社區服務的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
(五)全面完善專項社會事務管理服務體系建設,以民為本,為民服務有新作為
1、進一步加強社團管理工作。各級政府要著力培育并表彰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有突出貢獻的行業協會典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帶頭示范作用;農業等相關部門要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村經濟協會,增強協會在生產信息、技術交流、產業咨詢等方面的服務功能;民政部門要加強對行業協會和民辦非企業的監督管理。
2、進一步加強地名管理工作。各縣(市、區)要把地名標志設置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范疇,在年月底前完成條街道、個鄉鎮、個自然村的設標示范工作,及時總結經驗,探索有效的資金籌集機制,確保在月底前,全面完成鄉鎮設標工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道路發展提供保障。
3、進一步加強殯葬改革管理工作。民政部門要繼續組織召開好“村街紅白理事會”和“殯葬工作會”,鄉鎮政府主要負責人都要與上級政府簽訂工作責任狀,確保殯改責任層層落實。民政、工商、綜合執法等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切實加大“清明節”等重點節日的殯葬執法、監督管理和政策宣傳力度,營造文明殯葬的良好社會風氣。
三、加大投入,嚴格監管,建立健全民政事業經費長效保障機制
(一)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近年來,市、縣(市、區)政府高度重視民政工作,對民政工作的投入有了明顯增加,為全市民政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較為有力的資金支撐。然而,隨著形勢的發展,民政工作仍需持續增加投入。各級財政要按照中央及省“完善公共財政體制,調整財政支出機構,在拉動內需,刺激經濟增長的同時,把更多資金用于保障民生”的有關要求,克服有可能面臨的財政困難,進一步加大對民政工作的財政投入,要根據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和財政狀況,著手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社會投入、福彩資助、對口幫扶、慈善捐助”相結合的籌資新機制,在發揮公共財政投入主渠道作用的前提下,爭取吸納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民政工作。
(二)嚴格按照配套比例落實資金。各級財政要將城鄉低保、醫療救助、五保供養、救災等民政專項資金,按配套比例足額列入財政預算,及時撥付,不留缺口。其中,城鎮低保除省以上下撥資金外,不足部分市區由市、區財政按比例負擔,其他縣按市縣財政比例負擔;農村低保除省下撥資金外,市縣按比例配套;城鎮醫療救助市縣兩級均按上級所撥城鎮低保資金的列入;農村醫療救助按低保對象人均不少于元列入;救災資金萬人口以上的縣(市、區)不低于萬元,-萬人口的縣(市、區)不低于萬元,萬人口以下的縣(市、區)不低于萬元。
(三)切實加強對民政資金的監管。民政資金是“救命錢”、“高壓錢”,各級政府要協調指導民政、財政、審計等部門建立民政資金聯合監管制度,切實加強各項救助資金的監督檢查,嚴把資金的“審批關”、“發放關”、“管理關”和“使用關”,每半年組織一次聯合審查,確保民政專項資金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嚴防擠占、挪用和克扣等違規違法問題的發生。對資金出現問題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一經發現,要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隨著黨中央對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日益重視,民政承擔的工作任務也勢必日益繁重,要完成好中央及省市保民生的各項要求,保持全市民政事業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就必須在領導機制、部門協調、民政自身建設三方面下功夫。
(一)完善領導機制。各級政府要盡快牽頭成立“民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政府主要負責人負總責,由發改委、民政、財政、衛生、教育、住房管理、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組成,負責統籌各有關部門的民生工作職責,全面整合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障資源。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建立民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民生工作通報會,研究部署本地民生工作任務,督導各項民生政策的落實,推動全市民生保障工作系統性、長期性、持續性發展。
(二)強化部門配合。各級民政部門要主動做好與各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形成合力。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分工協作,積極參與社會救助體系的建設,各級勞動、衛生等部門要做好困難群眾參加社會醫療保險工作,共同為困難群體排憂解難;財政部門要進一步發揮公共財政職能,繼續籌劃、安排、管理好民政事業發展資金,確保各項民政事業經費及時足額撥付到位,合力推動各項民政任務的落實。
(三)加強隊伍建設。各級人事部門要統籌謀劃,力爭為基層民政多解決一些人員編制,按照每個鄉鎮民政所專職人員不得少于5人的標準,逐步配強民政基層工作力量。同時,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向社會公開招聘專職人員,解決低保、五保、優撫和社會事務工作人員力量不足的問題。各級民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干部隊伍的能力建設,用良好的實踐環境鍛煉干部,用黨的優良作風教育干部,建設一支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為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的民政干部隊伍,為全市民政事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