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長在污染目標降排會上的發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市政府召開這次全市污染減排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分析全市污染減排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明確下一階段工作的目標和措施,確保完成今年的污染減排任務。之所以今天到會跟大家講一講,主要基于這樣四個方面的考慮:一是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了今后五年全面建設西部強省的奮斗目標,主要標志是經濟強、科教強、文化強、百姓富、生態美,這次會議也是我們落實“生態美”要求的具體措施之一;二是根據省環保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數據通報,2011年我市污染減排四項指標中,三項指標沒有完成,務必引起各個方面的高度重視;三是今年污染減排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形勢十分嚴峻,必須夯實責任和任務,確保今年不拖后腿;四是我市處在國家確定的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綠色生態是最具戰略優勢的資源,加之南水北調水源區對環境保護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們必須義無反顧地承擔好守山護水的重大責任。今年市政府第四次常務會議專題研究了環境保護和污染減排工作,并安排由市環保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起草了加強污染減排工作的意見,今天會上已經印發給大家。剛才,市環境保護局陳局長通報了污染減排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對下階段工作進行了安排;4個單位分別作了表態發言。請大家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從戰略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生態環保對的特殊重要意義
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我們要用行動昭告世界,中國絕不靠犧牲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來換取經濟增長,我們一定能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表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堅定決心;省十二次黨代會把“生態美”作為全面建設西部強省的主要標志之一,指出“生態美,就是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節能減排指標全面完成,空氣質量明顯提高,森林覆蓋率超過45%,三秦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對促進生態建設新突破,從構建綠色生產體系、打造綠色生活空間、培育綠色生態環境三個方面進行了安排部署;市三次黨代會確定的全面建設美好新的奮斗目標,把生態建設放在首要位置。
這里我再講三句話,這也是我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多次會議上講過的。第一句話是“山川秀美是全市人民的福祉所在,生態環境是實現后趕超的優勢所在”;第二句話是“一江清水不可復制,萬重青山難以再造”;第三句話是“確保一江清水也是我們積極向上爭取支持的重要理由”。各縣區、各部門要從戰略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到生態環保對的特殊重要意義。
關于第一句話:山川秀美是全市人民的福祉所在,生態環境是實現后趕超的優勢所在。這是實現循環發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環境是承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環境質量不僅是衡量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影響城市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在生態文明發展背景下,高品質的生態環境成為要素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構建起的競爭優勢和發展特色,才能在擴大對外開放、推動招商引資中占據主動。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有些客商到我市來投資,除其他相關優惠政策外,最重要的競爭優勢也是良好的生態環境。所以,我們要把生態資源作為一種資本來經營,大力發展文化生態旅游產業,使生態旅游業成為實現后趕超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關于第二句話:一江清水不可復制,萬重青山難以再造。這是對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減排工作的基本要求。大家知道,環境一旦受到污染和破壞,其恢復成本遠遠大于破壞他時所得到的微小收益。大家都知道,云南滇池、廣東珠江、江蘇太湖等污染治理工程,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至今仍無法恢復到先前水平。這方面,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現有的生態環境并不是一成不變,也有其脆弱的一面;我們所做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也不是一勞永逸,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我市境內山高、溝深、坡陡、地薄,水土流失面積、地質災害高發區,約占全市面積的四分之一。1983年以來,陸續遭受了10次嚴重洪水、泥石流災害。中心城市也是全國極少數受到洪水威脅的地級城市。說明我們的生態環境還十分脆弱。當前,一些地方、部門和企業對保護生態環境缺乏足夠的認識,在淘汰落后產能上態度不堅決,在履行污染減排職責上不到位,在推進污染減排工程上不給力。隨著全市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工業企業、城鎮人口、機動車輛的強勁增長,排放的廢物剛性增加,環保工作的任務更重、壓力更大。因此,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污染減排工作,保護和維護好我們安身立命、生存發展的生態環境,是我們必須持之以恒抓實抓好的工作。
關于第三句話:確保一江清水是我們積極向上爭取政策、項目、資金支持的重要理由。我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庫82%的優質水源來自。由于水源保護的特殊需要,關停了一批污染型工業企業,大量人員結構性失業,財政收入減少;實行限制開發的產業政策,環保門檻和成本大幅提高,一些企業項目無法落地。對于這些現象,我們要有正確認識。即使沒有“南水北調”、即使沒有處在水源保護地,我們也是不能發展“三高”產業的,我們也要保護好300萬人民安身立命的生態環境。省委趙書記說,生態環境首先是的生態環境,受益最多的還是人民。一方面,看似我們的發展成本加大,困難增多。而另一方面,國家在生態補償、轉移支付和項目資金方面給予了大量傾斜支持。因此,我們既要把保護漢江水質安全作為一項重大責任和使命,又要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良好的生態環境贏得上級項目資金支持。
總之,保護生態環境,加強污染減排,對于我市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我們必須以歷史的、發展的、客觀全面的眼光和態度,看待和保護全市生態環境,進一步加強生態建設和污染減排工作。
二、抓好生態環境建設和污染減排工作,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重點,標本兼治
(一)加強生態建設,在提高環境承載力上下功夫。要突出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綠化造林。關于綠化造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我在各種場合多次講過,希望大家進一步提高對大規模開展綠化造林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的認識,真正以“今天我們不去做,明天就會后悔”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以“不差錢”的態度和舉措,以“一年種五年的樹,一代人造三代人的林”的工作氣魄和力度,全力抓好綠化造林工作。今年春季,大部分縣區都做的不錯,種了很多樹,有了良好起步。我說過,綠化造林這項工作不需要聽匯報,成績就寫在大地上,一看就知道。前不久到鎮坪縣調研,看到他們以打造“百里文化長廊”為目標,在公路主干線兩旁栽植了大量棕櫚樹和竹子,無論走在哪條路上,都一目了然,說明他們認識到位、措施得力。希望動作較慢、工作滯后的縣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措施,緊緊抓住秋季造林時機,再加一把勁,再掀新高潮。二是加強水利建設。要以漢江段綜合整治為重點,集中力量實施一批重點水利工程,有效緩解洪災和水土流失問題,實現長治久安、生態改善的目標。各縣區、各部門要按照漢江綜合整治工作會議安排,加快實施防洪保安、生態建設和景觀建設三大工程,以中心城區東西壩、縣城和重點鎮防洪保安工程建設為重點,強力推進,抓好落實,盡早發揮工程效益。三是落實好生態政策。對于涉及生態建設的退耕還林、小流域治理、生態移民等政策,要不折不扣的落實好、貫徹好,充分發揮政策、項目的引導和帶動作用,讓更多的群眾支持、參與生態建設,自覺維護生態環境。四是要加大生態創建力度。力爭到2015年,實現生態市、生態縣的全覆蓋,生態鎮、生態村達到50%以上。
(二)堅持循環發展,在削減污染排放量上下功夫。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陜南循環發展的若干意見》,牢固樹立循環發展理念,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建立以綠色、低碳、可持續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循環產業體系。一是做大循環工業。堅持大企業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發展、園區化承載,促進支柱工業加快發展;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積極引進和培育資源消耗小、排放少、污染小、鏈條長、帶動力強的企業和項目。勞動密集型企業,大部分屬于加工型,如服裝、機械制造、電子產品等,基本沒有污染,要大力扶持發展。二是做優現代農業。以56個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重點,積極推廣循環利用的生產模式,促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的生產方式,降低農村面源污染;大力發展山林經濟,合理、有序、高效地利用和開發生態資源。三是做強生態旅游業。把生態旅游作為實現后趕超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提升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區建設水平,全力打造國內一流生態旅游目的地和山水休閑度假勝地,促進三產服務業發展;引導游客和消費者增強環保意識,減少旅游、消費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四是嚴格執行環保政策。把環評作為新上項目的強制性準入門檻和前置條件,把“三同時”制度的落實作為項目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督點,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對于符合循環發展、清潔生產要求的項目,要建立環保“綠色通道”,給予大力支持。通過加大環保監管與執法,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
(三)突出污染治理,在增強工作實效性上下功夫。去年,我市污染減排四項指標中有三項指標沒有完成,成為影響全市目標責任考核的最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是:一是減排工程建設滯后,縣城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大部分未建設;二是農村規模化畜禽養殖沒有啟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任務重;三是機動車淘汰和管理機制沒有建立,機動車尾氣減排沒有實質性進展。這些問題和現象,今年我們也同樣面對。為此,要進一步增強污染減排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扭轉當前污染減排工作的不利局面,重點要抓好以下五項工作。一是按照省政府下達的“年內所有縣城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的任務,進一步強化措施,夯實責任,全力以赴,趕工期,趕進度,確保完成任務;抓好黃姜皂素、食品加工、化工、重金屬等重點企業的廢水達標排放和總量削減。二是完成21個規模化畜禽養殖治污工程,實現畜禽養殖場廢棄物無害化和資源化,提高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三是推行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制度,完成省上下達的1330輛營運黃標車淘汰任務。四是堅決依法淘汰小鍋爐、小皂素等落后產能和設備,淘汰關閉污染嚴重的17家磚廠、3家食品企業、3臺小鍋爐、1條碳酸氫氨生產線。五是加強重點污染防治設施、污染企業的運行監管,嚴厲打擊各類違法排污行為,完善環境質量自動監測、污染源在線監控、應急響應等網絡建設,確保污染減排工作取得實效。對縣區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缺口問題,市上將認真予在研究,盡力給予支持,各縣區也要積極籌措建設資金,確保全面完成建設任務。
三、加強領導,夯實責任,確保今年生態建設和污染減排各項任務全面完成
生態環境建設和污染減排工作關系廣大群眾切身利益,事關長遠發展,我們必須切實加強領導,夯實責任,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要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負總責、部門分工負責、環保部門居中協調”的工作機制。各縣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履行好污染減排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經常督促、過問污染減排工作,解決污染減排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分管領導要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督促檢查污染減排工作落實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減排重點工程、重點項目穩步推進、逐項落實。
要夯實工作任務。各縣區的污染減排責任,年初環保會上市政府與縣區政府簽訂的目標責任書中已明確,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的污染減排工作方案,將減排指標和任務分解到部門、到企業,落實到具體項目和責任人。市直各部門要從各自行業管理的角度,認真做好污染減排相關工作,推動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協調有序、配合有力的工作局面。
要強化工作措施。建立健全污染減排月報告、半年核查、年終考核制度。對工作遲緩的縣區和部門要提出預警;對未完成年度減排任務的,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機制,完善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鼓勵、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環保基礎設施、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加強各級環保能力建設,在重點工業園區和重點鎮設立環境監察機構,提高污染監測管理能力。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最后,借各縣區長都來的機會,有兩項工作再做以強調:一是加強縣級融資平臺建設。目前,市投資集團組建各項工作正在抓緊推進,各縣區也要抓緊研究縣級融資平臺建設,力爭盡早發揮作用。二是市政府計劃在龍舟節后,六月下旬左右組織到福建、江蘇等地招商引資,重點是承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大力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請各縣區和有關部門及早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同志們,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污染減排工作,是全面建設美好的內在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務必提高認識,扎實工作,全面落實生態建設任務和污染減排措施,真正把全市人民賴以生存的良好環境保護好、發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