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市信訪工作專題會領導講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最近,中央、省委對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作出了新的重要指示。昨天,又專門召開全國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經驗交流會。17日-19日,省委召開了全會,審議通過《關于制定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中共省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若干意見》。剛才,同志全文傳達了若干意見。加強新形勢下群眾工作,中央提到了很高的高度,省里有定性、有定量,特別是把信訪工作作為其中一個重要方面。這次,我連續三天共接訪35批171人,就是想多見一見上訪群眾,多聽一聽他們的意見和要求,感到時間花得非常值。愛華同志、王誠同志、同志,各縣區、各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也參與了接訪,在與老百姓零距離接觸之后,都深有感觸。不少網民也有反映,評價很高。首先,連續接訪非常需要。通過報紙公告、電視公告,無論是老戶、還是新戶,都來訴求愿望;無論是積案、還是新案,都想表明觀點。特別感動的是,有些上訪群眾凌晨四點就來排隊等候,說明老百姓對這次接訪非常看重。其次,連續接訪非常重要。通過接訪發現,有些問題不是無理取鬧,而是有理有據;有些問題情況特殊,但觸及了部分人利益;有些問題能夠解決,就是沒人愿意牽頭。第三,連續接訪非常必要。被接訪的群眾,揣著問題來,懷著希望走,給群眾的答復都比較滿意。這充分表明,我們忙到了點子上,忙到了關鍵處?,F在,很多工作是“五加二、白加黑”,這是一種狀態。但同時,我們忙是為誰而忙?就是“為人民服務”。當務之急,就是如何把群眾的合理訴求變成美好現實,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立即行動、狠抓落實。下面,結合中央和省里的重要精神,結合三天大接訪的感受,講三點意見。
一、必須解開信訪工作的“思想扣”
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頭堡”,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安全閥”。有意見向黨委、政府反映,有困難找黨委、政府幫助,有難題找黨委、政府解決,成為很多群眾的第一選擇。怎樣看待群眾的信訪行為?通過這三天來的接訪,有三點感受。
第一點,信訪是一種信任訪。之所以有信訪,就是讓群眾有一個說話的地方,一個解決問題的地方。群眾碰到難解決的問題,基于對黨委、政府的信任,所以才選擇信訪渠道。特別在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合理訴求未受重視時,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已經把黨委、政府當成了一個“說理的地方”。如果沒有這種信任,就不會來找黨委、政府。信任是相互的,群眾信任黨委、政府,我們也要信任群眾。如果不是信任,這次大接訪就不會影響這么大,很多老百姓很早就來排隊等候,有的中午都不回去。一定要培育好這種來之不易的魚水之情,決不能對上訪群眾存在排斥厭煩的心理,決不能看上訪群眾從大門來,就從“小門”躲。因此,每一位領導干部必須堅定做好信訪工作的決心,贏得群眾的信任。
第二點,信訪是一種責任訪。老百姓之所以選擇到你那里去反映訴求,因為你有這方面的責任和義務。同志《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們對于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全會上,深刻闡述了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從四個方面向全黨提出了新要求。寶順書記在省委全會上,對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牢固樹立群眾觀念,自覺深入群眾,緊密聯系群眾,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堅決糾正不正之風。振超書記也多次強調,“要構建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卑l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從我市當前情況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加快推進,催生了城市的大發展,帶來了利益的大調整,更需要構建和諧的大環境。因此,做好信訪工作、維護社會穩定,不是惻隱之心,而是政治責任;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根本要求,必須把信訪工作,作為了解社情民意的“必修課”、培養鍛煉干部的“大學校”、檢驗民心向背的“大考場”。
第三點,信訪是一種民意訪。信訪是我們傾聽民意的源泉,是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是最直接、最現實的群眾工作。換個角度看,也是我們各級領導干部調查研究問題的最好教材。一個人反映問題是個別,一群人反映相同的問題,就是現象,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現象抓本質,就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有的放矢、有效施策。社會轉型時期,不同利益互相交織,不同觀念相互碰撞,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民生問題層出不窮,是發展過程中的“陣痛”和“傷疤”。一些利益關系長久得不到重視和解決,就會滋生蔓延、交錯匯集,其密集程度、激烈程度將會更多的耗盡內力、損害形象,最終是錯失良機、貽誤發展。近年來,邁入大發展的關鍵時期,呈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勢頭。但信訪穩定壓力很大,處于全省后進位次。為什么其它市在加快發展的同時,信訪穩定壓力沒有這么大?值得我們深思。正如寶順書記強調的,決不能簡單地以為了群眾的長遠利益為借口,損害群眾的現實利益;決不能隨意地以符合大多數群眾的利益為借口,損害部分群眾的具體利益。要把握群眾所思,解決群眾所憂,滿足群眾所盼,下更大決心,集更多智慧,想更多辦法,騰出精力、著力解決一批事關群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筑牢發展之基,夯實和諧之基。
二、必須當好信訪群眾的“心上人”
一是接待來訪要熱心。從這三天掌握的情況看,引發上訪的主要原因有五個方面,一是群眾心理不平衡,二是政策理解落實有偏差,三是歷史與現實問題相互交織,四是部分干部處理問題不當,五是群眾對少數部門持懷疑態度?;谶@些原因,很多群眾帶著情緒、帶著沖動、帶著怨氣來上訪。信訪部門作為第一道關,如果態度冷漠、語言失當、方法欠妥,群眾肯定難以接受,必定會導致事態擴大。因此,信訪部門在接待來訪時,必須要有一個好態度、一顆熱心腸,以熱心解寒心、以熱心解煩心、以熱心解揪心,堅決消除“上訪的就是難纏戶”、“鬧訪的就是釘子戶”等錯誤看法,以一張笑臉、一杯熱茶、一句貼心話,拉近和信訪群眾的感情,緩解其對抗、激動、怨憤等情緒。
二是聽取反映要誠心。誠心聽取群眾反映的情況,是摸清真實意圖、理清處理思路、找準解決辦法的前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你是誠心聽取、還是有心糊弄,上訪群眾一看就清楚。如果心不誠,上訪人的“心門”就不會向我們打開。只有誠心對待群眾,才能換來群眾真心。比如,針對來訪者反映的征地拆遷問題、歷史遺留問題,有沒有將心比心?有沒有誠心去聽?我們必須把群眾反映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把群眾的訴求當成自己的追求,特別是對訴求不明的來訪者,切不可不屑一顧;對重訪戶,要不厭其煩。要把信訪臺帳建立起來,把群眾反映的問題寫在紙上、記在心里、刻在腦中,讓來訪者感到說話有人聽,遇事有人辦,困難有人幫。
三是了解情況要細心。細微之處見真情。信訪工作必作于細,既要對群眾反映的問題細聽,又要對群眾遞上的材料細看,更要對問題的來龍去脈細究。只有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才能有理、有利、有節地解決來信來訪所反映的問題。比如,安成鎮廖灣村、徐圩村、王巷村,反映與礦業集團土地權屬糾紛問題,雙方都有證據,土地權屬到底歸誰?必須研究細節、掌握細節,一旦作出裁決,要讓雙方都心服口服。我們在了解情況時,一定要細心聽取群眾的反映,細心品味與群眾的談話,從群眾的建議、希望、要求中,甚至是抱怨、牢騷的語言中,細心琢磨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真正做到對癥下藥,力求案結息訪。
四是說明解釋要耐心。接訪一起案件少則幾十分鐘,長則幾個小時。遇到一些積案和集體訪,需要更多時間。這個時候,不僅考驗大家的能力,也考驗大家的耐心。若你一言,我一語,反復闡述,來回拉鋸,很容易讓人產生不耐煩的情緒,這時更需要保持耐心和清醒,切不可樹立“對立面”,采取生硬的語言。語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識、是素質,發怒于事無補,只會更加激怒上訪者,使事態失去控制,局面不可收拾。熱而能冷,動而能靜,急而能安,安而能變,才能夠掌握主動,穩住局面。比如,上次化限電事件,要不是處理及時,應對妥當,后果肯定不堪設想。因此,做群眾工作要保持耐心,對群眾的困難要耐心幫助,對情緒激烈的群眾要耐心說服,對不明白的問題要耐心解釋。要講態度,通過拉家常式,講掏心窩子的話,講管用的話,解開思想疙瘩。要講政策,共性案件要按政策解決,一個模式解多個結;個性案件要區別對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要講方法,把握“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結、可順不可激”的原則,讓耐心化解堅冰,讓公平贏得信任,讓高效凝聚民心。要講宣傳,積極運用報紙、電視、網絡等新興媒體,堅持正面宣傳、疏導為主、疏堵并舉,不斷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思想教育實效。
五是排憂解難要真心。信訪問題拖不起、繞不開、避不了,早解決,早主動,早見效。干部要得到群眾的信任,決不是靠權力,而是靠工作能力、工作業績和人格魅力,靠做群眾工作的方法和本領,靠對群眾的真心和真情。這次連續三天接訪發現,很多問題都是重復化,有些問題從基層反映到中央,卻難以解決;有些問題經過層層批示,卻久拖不決;有些問題能夠當機立斷,卻猶豫不決,這就是責任心問題。說明少數干部沒有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想群眾所想;沒有把群眾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急群眾所急。針對群眾反映的情況,有沒有親自研究部署?有沒有深入一線調查?有沒有制定解決方案?有沒有指定專人負責?有沒有限定辦結時間?有沒有跟蹤落實?我們必須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堅決杜絕“領導批來批去、部門推來推去、報告轉來轉去、群眾跑來跑去”的不良現象。要堅持用群眾觀點思考問題,站在群眾立場處理問題,多做人對人、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的工作,真正把來訪群眾當家人,把群眾來信當家書,把群眾反映的問題當家事,把群眾工作當家業,在親歷親為上下功夫、動真格、求實效。
六是處理問題要公心。家寶總理在年初人代會答記者問時指出:“公平正義,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痹谶@三天接訪當中,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只要公開公平公正處理,我沒有意見”。也就是說,有些事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好的,但群眾有意見。歸納起來主要有三點,一是一碗水沒有端平,相互攀比。比如,很多土地征用補償問題,他們長年累月揪住不放,認為處理不公。到底是群眾理解出現偏差,還是在處理過程中偏心,我們要捫心自問。二是一件事沒有做完美,言行不一。比如,拆遷補償問題,有沒有依法拆遷、友情拆遷、文明拆遷?有的群眾反映拆遷前的承諾,與拆遷后的補償不一致。當初是怎么承諾的?政策是怎么規定的?我們推進工業化、城市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什么?有沒有保護群眾利益?三是一把尺子沒有量到底,前后矛盾。比如,師范學院后面的土地要求被征用問題,這不算什么大事。關鍵是沒有與群眾溝通,沒去想群眾耕種的問題。我們必須堅持原則、恪守準則、遵守規則,做到讓當事人滿意,不留后患;讓群眾滿意,不會攀比;讓組織滿意,不拖后退,決不能搞新官不理舊賬。
三、必須種好信訪穩定的“責任田”
各級各部門要把做好信訪穩定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用人民群眾對我們的信任倒逼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做到守土有責。
一要開門接訪。從過去的實踐和現在的反映看,群眾對領導干部大接訪是歡迎的、積極的、肯定的。但我們必須防止把大接訪的平常化變成平淡化,把大接訪的制度化變成形式化。近年來,外地的教訓表明,一些群眾的問題看似小事,如果解決不及時、處理不妥當,就有可能小事變大事,局部問題演變成全局問題。希望各級各部門要暢通群眾訴求表達的綠色通道,層層聯動,點面結合,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切實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這次開門大接訪,就是一個引導,表明黨委政府的姿態,要在全市形成大接訪的氛圍;以后,每個月我都要連續三天大接訪,各縣區、各部門、各單位主要領導也要親自接訪、親自過問、親自解決。要繼續完善領導干部公開接訪長效機制,在實用、管用、好用上見成效。希望這次接訪是一個引導,表明黨委、政府對待群眾工作態度,下一步要在全市形成氛圍。
二要主動約訪。矛盾不可怕,怕的是大意。群眾的問題,是人民內部矛盾,都是可以調解和化解的,關鍵要知情、要有數、要主動。從近期的一些上訪案件看,有些群眾已經到了市里、到了省里、到了北京,領導干部還蒙在鼓里。事前有沒有征兆?事中有沒有線索?事后有沒有跟蹤?因此,各級各部門要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力度,把觸角延伸到村居、社區、企業、學校,發現上訪苗頭,主動過問,及早介入,及時約見。不要等群眾找上門了,再去過問。不要等情況變復雜了,再去研究;不要等領導批示了,再去解決。
三要帶案下訪。省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規定,市、縣區及部門領導干部每年深入基層調研不少于60天。我們要按照省委要求,把深入基層調研和帶案下訪結合起來,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變“坐診”為“出診”,實行關口前移、重心下移,沉到基層、深入群眾,少讓信訪群眾跑路,不讓老百姓跑冤枉路。尤其是對那些集體訪和較難解決的積案,要實行“四定”,定領導、定責任、定承辦人、定辦結時限;要實行“四包”,包調查、包處理、包做疏導教育工作、包息訴罷訪。針對本次接訪的重點案件,下一步,我將定期不定期地開展帶案下訪,看看這些信訪件處理的如何?到底有沒有解決?這次接訪的35批群眾,市信訪局要把群眾反映的問題和要求梳理出來,由市領導包點、包案,帶案下訪,早給群眾答復、早讓群眾滿意。特別是對有明確時限要求的,必須在規定的時限內辦結;沒有規定時限的,必須在法定時限內辦結,做到問題不查清不放過、問題不解決不放過、有關措施不落實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放過,真正架起一座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連心橋”。
四要上門回訪?;卦L是暖民心、贏民心的催化劑。解決好信訪“后遺癥”和“并發癥”,必須開展好“回頭看”,確保信訪案件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卦L是抓落實的重要體現,既可以增進感情,又可以督查落實,看案件進展,聽群眾心聲。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信訪局等部門要采取明查暗訪、聯合督查等形式,做好跟蹤、復查等工作,當面聽取信訪人的意見。希望各級各部門各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要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用力、用心、用情解決好群眾反映的問題。
同志們,面對當前發展的大好形勢,面對“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艱巨任務,群眾觀念只能強化,不能淡化;群眾利益只能維護,不能損害;群眾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我們只有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開創科學發展、創新發展、轉型發展、開放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