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業集聚區調研時市長的發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天,按照安排,我來縣產業集聚區進行調研。從調研的情況來看,總體感覺縣的產業集聚區建設可以用4個字來概括:
一是“準”。所謂“準”,是指定位準確。城南煤焦化循環經濟產業園突出煤焦化產業,定位于循環經濟產業鏈條,煤焦化鏈比較完整、產業鏈比較長、附加值比較高,既發揮了縣的資源優勢,又符合了國家產業政策;城北產業集聚區突出了光伏、新能源汽車以及服裝、制鞋和衛生用品等主導產業。
二是“快”。所謂“快”,是指推進快。去年,縣的煤焦化項目和城北產業集聚區的項目進展非常快。今年由于天氣原因,部分項目的進度受到了一定影響。但總體上來看,縣的項目進度還是比較快,這與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管委會負責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今年全市項目觀摩活動中,市委、市政府對縣產業集聚區的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
三是“高”。所謂“高”,是指產業層次高。縣工業基礎薄弱,但工業發展瞄準了高目標,抓住了謀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機遇,比如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等高端產業都是國家確定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未來的發展贏得了空間。
四是“好”。所謂“好”,是指項目建設成效好。縣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配套完整、進展好,稅收和財政收入增長也比較好。總體上講,市委、市政府對縣產業集聚區建設是滿意的。
今后幾年是縣發展的一個新起點,更是一個關鍵時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科學發展,關鍵要抓產業、抓實力、抓經濟增長。下一步,縣要把產業集聚區的建設作為轉型發展的新載體,作為經濟增長的新極點,作為產城融合的新空間。要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實施產業集聚區兩年提升推進計劃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的若干措施》,真正使縣的產業集聚區在原有的基礎上再上臺階、再上規模、再上水平。剛才市直有關部門對一些問題提出了很好的解決辦法,我完全同意。下面,就縣產業集聚區下一步的發展,我再講6句話:
(一)要明確一個好的目標。縣產業集聚區要定位在“功能完善、特色明顯、產城融合、全省一流”上。功能完善,是指各種生產型、配套型設施要完善;特色明顯,是指產業特色要明顯、要凸顯,要有別于市其它的產業集聚區,真正使新能源汽車和煤焦化等產業成為縣對外宣傳的名片;產城融合,是指發展產業集聚區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縣13平方公里的城北產業集聚區建成后可聚集10萬人,城鎮化發展就會推進一大步。全省一流,是指產業集聚區的建設要向全省一流集聚區的發展目標推進。
(二)要制定一個好的規劃。規劃是引領、是藍圖、是第一資源,規劃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城市未來發展的好壞優劣。一要結合“十二五”規劃。把產業集聚區的規劃與縣正在制定的“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支撐“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就是產業集聚區,要把產業集聚區作為“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十二五”規劃里面突出產業集聚區,增加產業集聚區的比重和砝碼。二要落實“三規合一”。只有落實好經濟效益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三規合一”,才能解決好同向、同力的問題,土地利用才有指標,產業規劃的坐標才能得到落實,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才能實現。三要科學合理布局。縣要對13平方公里城北產業集聚區進行詳細的規劃布局,產業怎么設,商業怎么放,配套設施怎么擺,要科學合理布局,市發改委要指導縣對規劃布局進行科學論證。四要提升檔次水平。要提升單體建筑、單體廠房的規劃檔次,以建設現代化廠房為主,凸顯現代化產業,提升產業整體形象。
(三)要確立一批好的產業。目標和規劃有了,就要依靠產業發展來實現規劃目標。目前,縣有煤焦化、煙草、新能源汽車、光伏、輕工輕紡等5個主導產業。城南煤焦化循環經濟產業園要以煤焦化為主導產業;城北產業集聚區要把新能源汽車、光伏、服裝制鞋和衛生制品等輕工輕紡等3個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進行培育。力爭通過2至3年的努力,使城南煤焦化循環經濟產業園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使城北產業集聚區銷售收入達到300—400億元,將“特色明顯”的目標落到實處。
(四)要盯緊一批好的項目。項目是基礎、是牛鼻子、是抓手。近幾年,縣的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有個好的局面,財政收入之所以能夠高速增長,重要的原因就是依靠項目來帶動發展,縣未來的發展也必須緊緊的依靠項目。一要牢牢樹立項目建設的理念,緊抓項目建設,確保今年確定的項目落到實處。產業聚集區內開工的項目要爭取及早見效,盡快轉化為經濟增長點。二要科學謀劃未來3至5年的項目,要把項目納入“十二五”規劃。要積極開展大招商活動,靠招商引進項目、資金、人才和戰略性合作企業。要注重總結引進平煤集團、新美景電動汽車兩家戰略合作者的成功經驗,促進項目落地。要緊盯有意向的大企業,緊盯重點區域,繼續做好專題招商。三要優化項目建設環境,項目建設圍墻之內的事情由企業去做,圍墻之外的事情由政府去做,切實提高服務水平,加快項目建設。
(五)要完善一套好的基礎設施。項目運作靠企業,基礎設施建設要靠政府。政府要解決一家一戶、一個企業和一個單位想干、必須干、而干不了的事情,把道路、管網、強電、弱電、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做好。一要加大標準化廠房建設。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在今后的標準化廠房建設中,要多做保姆式、訂單式的標準化廠房,先確定入駐的企業,根據入駐企業的生產要求建設標準化廠房,確保標準廠房的竣工之日就是企業的入駐之時,使標準廠房能夠發揮最大作用和效益。二要完善生活型基礎設施建設。要按照政府供地、企業運作的方式,在河沿岸、公園北面建設保障性住房,即藍領公寓。20—30平米的小套公寓可供大學畢業生租住,集體公寓可供大企業的工人居住,以解決產業集聚區職工的住宿問題和“蟻族”的問題。要繼續完善產業聚集區的食堂、學校等生活型的配套設施,科學合理規劃商業網點。三要完善技術創新保障體系。縣的企業和產業已經到了必須靠技術、靠創新來煥發活力、支撐發展的階段,比如煤焦化、新能源汽車等項目技術含量都很高。“十二五”的發展也必須依靠高端產業、高新技術去引領,對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比較少。因此,要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鼓勵企業自行建設研發中心,加快技術創新和科技研發步伐。四要做好創新型產業集聚區的申報工作。申報創新型產業集聚區不僅可以爭取政策上的支持,同時也是對外宣傳的名片。縣委、縣政府要高度重視,按照服務型政府的職責,創新服務、協助申報。
(六)要創新一個好的運作機制。一是破解資金瓶頸。要解放思想,開動腦筋,研究政策,找空間、尋路子。要進一步壯大產業集聚區投融資平臺,增加贏利性資本的比重,提高贏利能力,引進社會資本,破解資金瓶頸。二是集約利用土地。近幾年,全市整體上沒有因為土地影響到大項目的落地。但今年全省用地指標相對趨緊,省委、省政府把土地指標集中到了部分重大項目上。因此,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去爭取土地的增量,能多批就多批;另一方面要盤活存量,建設標準化廠房,提高產業聚集區的投資強度。三是加快城中村改造。省里明確提出產業聚集區要在3年內解決城中村問題。縣產業聚集區內的9個城中村改造任務比較重,土地利用的空間大,越往后拖,改造成本越大。希望縣委、縣政府盡早著手,下決心通過3年的努力,解決好債務平衡問題,優化土地配置,把9個城中村改造好。要堅持城中村改造政府“零收益”,改善百姓居住環境和條件,收益民心;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味,收益核心競爭力;科學有效的配置土地要素資源。四要提升運作能力。要認真落實《關于促進產業集聚區發展的意見》,完善管委會的運作機制,按照“小機構、大服務和精簡、統一、高效”的原則,依法依規運作,為企業提供便捷優質服務。
最后,我再強調兩件事情:
一是縣委、縣政府要及早謀劃縣的城鎮化工作。最近,市委常委會確定的關于城鎮化進程的7條意見已經下發,全市未來5年城鎮化發展意見的征求意見稿已經形成,10月份還要召開全市城鎮化會議,專門研究加快城鎮化進程的問題。縣有兩件事情要認真思考、認真琢磨:一是縣主城區的定位是什么?規模有多大?二是未來5年,也就是到“十二五”末,縣的城鎮化率要達到多少?
二是縣要按照“一中心、五組團”的布局要求,積極向中心城區靠攏。“一中心”是指110平方公里的市主城區,“五組團”是指縣組團、組團、組團、組團和組團。組團布局,可以實現各種要素互補、資源共享,避免“攤大餅”式的城鎮化布局帶來的交通擁堵和“都市病”等弊端,使具備樹立大的概念,提升的城鎮化率,建設成為現代化都市,鞏固在中原經濟區城市中的地位。現在到、、都在半小時以內,明年要改造提升到城際快速通道,按照城鎮化道路的框架拓展為雙向6車道,屆時,到就也在半小時之內,五個組團距中心城區就形成了半小時的經濟圈、通勤圈。因此,縣要按照“組團布局、向心發展”的原則,產業集聚區往北、往東北發展,積極向中心城區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