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務員培訓開學典禮發言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位領導、同志們!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經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已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根據省政府和市政府有關文件精神,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將學習《防震減災法》和學習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納入了今年全市各級公務員培訓教育內容,這是防震減災法律和防震減災科普知識進機關的重要舉措。為了把這部法律學習好、貫徹好,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要提高對學習《防震減災法》和學習防震減災科普知識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
地震是群災之首,我國屬多震國家,是世界上蒙受地震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上個世紀世界僅兩次地震死亡人數超過20萬的特大地震災害都發生在我國,去年汶川特大地震死亡人數接近7萬人。
防震減災是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關系社會穩定,它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共同參與,才能取得防震減災的實效。
從德陽地震地質情況看,我市從西北向東南跨越了龍門山斷裂帶、浦江—新津—成都—德陽隱伏斷裂帶;從中江地震地質情況看,我縣地處龍泉山斷裂帶,從永太-杰興場-福興斷裂,趙家-中江-泥金場斷裂,永興鎮-豐谷井-葫蘆溪斷裂,觀音堂-文星場-回龍場斷裂等。“5.12”特大地震就發生在龍門山斷裂帶。1996年和2006年德陽被國務院確定為重點監視防御區,其地震背景在6—7級,這表明德陽是一個受地震嚴重影響的城市。德陽是國家重要的工業城市,是中國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區位優勢明顯,經濟發展較快,抓好防震減災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從汶川“5.12”特大地震發生以后的經驗教訓看,反映出不少的問題和不足:一是公眾對防震減災知識的了解不全面,部分群眾存在麻痹思想;二是基層地震應急管理工作相當薄弱;三是部分農村群眾對新建農房的抗震設防意識相對欠缺;四是公眾對國家地震預報規定了解不夠,容易引發地震謠言和社會動蕩;五是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差,應急機制不健全。這些啟示和教訓迫使我們的政府要站在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高度充分認識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以科學的態度抓好防震減災法的學習,抓好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的學習,做到“寧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
二、要充分認識貫徹實施《防震減災法》的重要意義
《防震減災法》自1998年3月1日施行以來,為促進我縣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防震減災事業受到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關注。
《防震減災法》是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基本法律,此次修訂是防震減災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保障民生民安的具體體現,修訂后的《防震減災法》體現了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科學減災、明確責任、綜合治理的指導思想,反映了近10年來我國防震減災工作實踐的經驗、教訓。完善了防震減災管理體制與防震減災規劃編制與實施制度、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制度、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評價制度、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等制度,建立健全了地震災后過渡性安置、地震小區劃、農村民居抗震設防管理、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建立與管理等制度。進一步強化了政府職能、部門職責、社會參與、條件保障、科技支撐和法律責任,為加強和改進防震減災工作,促進我國防震減災工作水平整體提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對于推進防震減災事業科學發展,維護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大意義。我縣經歷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劫難和洗禮,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正全力以赴加緊推進,切實抓好《防震減災法》的貫徹落實,具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新晨
三、學習《防震減災法》和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應把握的重點
新修訂的《防震減災法》共計9章93條,與原法相比新增加了2章:一是防震減災規劃,二是監督管理。原法共48條,修訂后為93條,新增加45條。同時,對原法40余條進行了修訂、完善,僅個別條款未做修改。
1、學習《防震減災法》應重點了解和掌握新建的法律制度11個,完善的法律制度16個(輔導老師講);重點了解政府職能、部門職責、法律責任、社會參與、應急保障等內容;重點了解防震減災的工作方針及管理制度。
2、學習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要重點把握地震的概念和什么是“地震三要素”;地震危害和地震分布情況;地震發生后如何科學避震等內容。
各位領導、同志們,依法防震、科學減災,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推進《防震減災法》貫徹實施、促進防震減災事業發展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我相信通過這次培訓,全縣公務員的防震減災法律意識和科普知識將大大增強,對防震減災工作認知度和關注將有一個質的變化,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促進我縣防震減災事業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為構建中江地震安全家園作出積極貢獻。
最后預祝全體學員學習進步,工作順利,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