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超高層泵送工程外加劑的研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商品混凝土雜志》2014年第七期
1試驗
1.1關鍵設計參數
1.1.1外加劑設計關鍵技術要求C35設計關鍵點:C35混凝土應用于樓板混凝土工程,高層施工環境下,樓板作業面積超大,中間支撐柱較多,混凝土泵出后只有人工摟爬作業,無振搗輔助工具,造成混凝土施工過程中中間階段性暫停次數多而長。因此,要求混凝土有大的流動性、長時間的擴展度保持性同時不可太過粘稠,以適應人工鋪平作業。C60/C50設計關鍵點:C60/C50應用于墻體與巨型柱,需考慮混凝土高拋澆筑作業和實體密實度,需要混凝土有大的流動性且有一定的粘聚性。
1.1.2高性能外加劑關鍵組分P3——巴斯夫保坍母液,源自巴斯夫SureTEC技術,是經過特別設計的聚合物,可用來提供超長時間的擴展度而不損失凝結時間也不影響強度發展。在初始一小時內對混凝土工作性能沒有增強的效果,可以更加自由搭配減水組分。F1——巴斯夫粘度調節劑,源自巴斯夫RheoMATRIX技術[1],通過使混凝土內水分子形成立體網狀結構控制混凝土狀態,能夠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流變性能,即提高混凝土的整體包裹性,適當增加塑性粘度,但不顯著影響混凝土流動性(低屈服值)。
1.2原材料C60、C50配合比試驗所用水泥為P•II52.5水泥,礦渣粉為S95;粉煤灰為Ⅱ級;試驗所用砂為中區天然砂,細度模數2.5~2.8。試驗用石為最大粒徑20mm的連續級配精品碎石。C35配合比試驗所用水泥為P•O42.5水泥,礦渣粉為S95;粉煤灰為Ⅱ級;試驗所用砂為中區天然砂,細度模數2.3~2.5。試驗用石為最大粒徑20mm的連續級配精品碎石。高性能聚羧酸減水劑:固含量25%,內含三類聚羧酸母液進行疊加組合,另外含有適量調凝組分和巴斯夫專利混凝土粘度調節劑輔助控制混凝土工作性能。拌合水為自來水。
1.3試驗方法試驗方法主要依據: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劑》;GB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JGJ/T283—2012《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
1.4試驗選型過程
1.4.1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見表1。保持每組混凝土配合比不變,分別研究外加劑對拌合物工作性能控制能力和力學性能表現。
1.4.2混凝土性能要求新拌拌合物性能要求C60/C50:3s<T60<8s,4h區間內流動度650~750m。4小時區間內混凝土無泌水、工作性能不可以有大的波動C35:4h區間內流動度600~750mm,且混凝土無泌水、低粘度,工作性能不可以有大的波動?;炷亮W性能要求:C60/C50混凝土28d平均強度達到120%;C35混凝土28d平均強度達到115%
1.4.3高性能外加劑選型試驗試驗溫度:38℃,濕度:55%。選配巴斯夫母液分為減水、均衡和保坍型三種,編號成三種型號PCE母料和兩種BASF專利輔料以備測試。P1——主控外加劑減水率和1.5h內混凝土工作性能。P2——輔助外加劑減水率和3h內混凝土工作性能。P3——初始基本無減水率,控制2~6h混凝土工作性能。F1——控制混凝土稠度、流動速度、防止離析、泌水情況出現。F2——控制混凝土凝結時間且保證不影響混凝土和易性和力學性能。(1)選型第一步分析客戶混凝土要求,研發重點在低膠材配合比C35的適用配方,首先依據C35配合比要求配制適宜的配方,以確定保坍和緩凝皆合理的外加劑組分并驗證強度富余值,之后微調至適用多配合比的配方。通過前期試驗摸索,得出以下配方可以滿足C35配合比要求,配合比見表2。并驗證C35/C60配合比混凝土4h內工作性能,工作性能試驗結果見圖1。發現表2的配方針對C35配合比完全滿足要求;針對C60配合比有滯后離析現象,外加劑降摻10%,但之后初始工作性能不足。(2)選型第二步根據第一步選型試驗結果,抓住調整重點,通過設計P1(上調波動10%)、P3(下調波動10%)母料組分以擴展范圍,推測出合理滿足多配合比要求的配方,并驗證個配合比4h內工作性能,詳見表3、圖2。由上述四組的試驗對比可見,聚羧酸外加劑M4配方可同時滿足混凝土多配合比工作性能要求。
1.4.4配方復核試驗(1)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針對聚羧酸外加劑M4配方分別配制對C60、C50和C35進行模擬高溫下新拌性能驗證和力學性能驗證,試驗結果見圖3。C60混凝土的工作狀態見圖4。聚羧酸外加劑M4配方配制的混凝土新拌漿體均達到飽滿程度,和易性與粘聚性性能良好,4h內無任何泌水或離析的現象。摻用此外加劑的前提為保障三個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配合比可同時在高溫下達到高層泵送和性能保持的目的。經過拌站生產試泵后,通過泵壓監控和現場取樣測試,其完全滿足高層泵送要求。(2)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對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的抗壓強蘇進項試驗,實驗結果見圖8。(2)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從后期的抗壓強度的監控數據來看,不同等級的混凝土強度滿足率R28d(C60為121%,C50為124%,C35為156%)均完全滿足設計要求。
2現場生產監控
針對上海中心大廈工程的混凝土,在施工現場進行生產監控,分別進行了同日多車、同車多次等不同情況下的工作性跟蹤,于2013年08月26日19:00~23:35,環境溫度為39~35℃,對應的混凝土工作性情況見圖6~8。上海麥斯特建工根據長久在大項目工程上的經驗,對本公司高性能外加劑進行大量試驗與合理搭配,研發出了MasterGleniumSky8325產品完全滿足了上海中心工程在特殊條件下對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在實際工程的混凝土生產、運輸、泵送、澆筑以及力學性能跟蹤上,也驗證了MasterGleniumSky8325產品的優異性能。
3結論與展望
(1)由于RheoMATRIX產品在混凝土拌合物的游離水有良好穩定作用,降低不同配合比下用水量的敏感性,同時由于對拌合水有效控制,側面降低了選配混凝土外加劑的難度。(2)驗證了SureTEC產品的優異性能,通過保坍組份的經時緩緩釋放,保障了在高溫下長距離運輸混凝土的和易性平穩發展。(3)本次項目展現了上海麥斯特建工在高層泵送混凝土上的技術研發能力,能夠按照客戶要求提供相適應的產品,并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務,保障工程的順利完成。(4)在國內愈來愈多的高層建筑的外加劑選配中,需要更多有效組份經過試驗進行疊加使用。沒有萬能的產品只有更合適的產品。在施工前綜合考慮實際混凝土生產中要使用的原材料和碰到的技術和工程難點,抓住重點,通過大量的試驗和選配分析逐步推進,才能夠獲得最合適的產品。
作者:王克瓊沈劍鋒陳建大單位:上海麥斯特建工高科技建筑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