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危房抽樣調查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小城鎮建設雜志》2014年第八期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抽樣調查方法獲取農村危房樣本數據。為使抽樣調查結果最大限度接近實際情況,規劃編制組對調查抽樣和調查流程進行了嚴格控制,將整個調查過程分五個步驟。
1.1問卷設計本次調查采用村級問卷和農戶問卷分別對樣本村及農戶情況進行調查。村級問卷旨在調查樣本村經濟狀況、地理特征、農房主要類型等,主要包括本村人口、戶數、農民人均純收入、地形地貌、農房主要結構形式、農房造價等19個指標。農戶問卷旨在調查農戶基本狀況和農房特征尤其是危險性特征,主要包括家庭成員、收入、住房條件、住房建造年代、住房危險等級以及家庭住房改造建設的意愿、能力、計劃等26個指標。
1.2抽取樣本抽樣調查采取多階段分層抽樣和現場全面性普查相結合的方法。對于省級、縣級、村級樣本的選擇,采取的是多階段分層抽樣的方法;對于每個樣本村農房質量安全狀況和居住危房農戶家庭基本情況的調查,采取普查的方法(青海、西藏少數交通氣候條件不具備的樣本村采取抽樣調查方法)。首先,確定樣本省,采取整群抽樣方法,分別從東、中、西部地區確定省級樣本。確定全國2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作為樣本省。其次,充分研究樣本省份的人口分布、各縣經濟條件和主要地形類型等因素,采取分層等距抽樣法,從樣本省中各確定3個分別代表經濟發展高、中、低水平并在人口分布和地形類型方面符合該省省情的樣本縣。最后,在充分考慮經濟水平、地形類型、戶數規模等基礎上,每個樣本縣選取3個樣本村。每個省的樣本村構成在經濟水平、戶數要求和地形類型上符合該省的地形特征、經濟條件、人口分布等實際情況。
1.3調查實施調查實施分兩步。一是嚴格按照抽取樣本實行入戶調查與實地鑒定農村房屋危險性,并對危房進行拍照存證。二是問卷錄入。問卷錄入過程中,對問卷數據指標填寫的完整性、邏輯性和真實性進行核實,并根據照片分析核對危房的鑒定和等級分類是否恰當。必要時采取電話回訪方式,核實問卷數據真實性,補充填寫不完整的數據指標。
1.4數據核查為保證樣本最大限度符合所在省份的農村住房實際情況,規劃編制組對抽樣調查數據進行了三方面檢查,以核實其有效性。(1)抽樣調查是否符合調查要求,包括是否按指定調查樣本縣進行調查,是否對樣本村進行全覆蓋調查或隨機抽樣。(2)樣本縣、村在地形類型和經濟條件類型構成上是否符合所在省份的地形特征和人口分布等實際情況。(3)樣本縣、村近期是否發生過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突發自然災害,嚴重影響其代表性。
1.5樣本處理對于存在上一步驟中第1和第3方面問題的省份,分兩個步驟進行處理。首先將有問題的樣本縣或樣本村剔除后,得到新的樣本集。然后檢驗新的樣本集是否存在第2方面的問題,如果無,檢驗合格;如果有,檢驗不合格。對于存在第2方面問題的省份,全部檢驗為不合格。對不合格樣本處理方法是,返回第二步,結合已有樣本類型構成重新抽取樣本進行補充調查。
1.6效度分析本次調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為2010年8~9月,抽樣調查共覆蓋了24個省區71個縣的216個行政村,調查農戶、現場鑒定農房62327戶,經樣本分析處理,有11個省級樣本合格,13個省級樣本不合格。第二次調查時間是2011年4~5月,對13個不合格樣本省進行補充調查,同時對遼寧、江蘇、浙江、廣東4省進行調查,共覆蓋了17個省區36個縣108個村,現場調查農戶、現場鑒定農房44886戶,經樣本分析處理,省級、縣級樣本全部合格。兩次調查有效樣本覆蓋了27省區83個樣本縣245個樣本村,農戶有效問卷89623戶。經分析,有農戶樣本89470戶合格,合格率為99.83%。
2數據來源
2.1農村人口和農戶數量現有公開統計數據無法直接獲得全國及各省區農戶數量,本研究采用《2006中國農村統計年鑒》①中各省鄉村人口與鄉村戶數,計算得到各省鄉村戶均人數。由各省鄉村戶均人數和公安部人口統計資料獲取的分省農業人口數,計算得出各省鄉村戶數。匯總得到全國鄉村人口88459萬人,鄉村戶數23289.25萬戶。
2.2相關政府補助建設農房數據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政府補助建設農房數據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供,游牧民定居項目政府補助建設農房數據來自《游牧民定居規劃》,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政府補助建設農房數據來源于《汶川地震農村災后恢復重建規劃》。
3分析結果
在抽樣調查獲取相關數據的基礎上,研究分析和統計匯總各省份的農村危房率。(1)確定危房戶認定的標準農村危房戶是指有常住人口的C級、D級危房戶和有常住人口的無房戶,不包含無常住人口的危房戶和無房戶。(2)選取統計時間節點考慮到2008年以來,國家實施了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游牧民定居和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等重大項目,并且這些項目的受益農戶在空間上呈非均勻分布,無法通過抽樣調查將其準確地反映出來。為減少這些項目對統計結果的影響,統計分析時利用調查獲取的相關數據,將計算時間節點回溯至2008年末計算危房率。然后通過扣除2008~2010年這些項目的實施數據或規劃數據的方式,計算2010年末的農村危房規模。
3.12008年末農村危房率根據上述分析方法,經分析統計抽樣調查數據,得到2008年末27個省份的農村危房戶率(見圖1、表1)。未進行抽樣調查的省份中,北京、天津、上海根據其農村經濟水平和農房建設等其他資料統計②,綜合確定農村危房率分別為2%、3%和1%。
3.22010年末農村危房規模根據前面已經得到的數據,用2008年末各省份農村危房率乘以該省份2008年末的農戶總數,得到各省份初步危房規模。在假定實施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游牧民定居和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的農戶在2010年末均為非危房戶的基礎上,分別扣除3個項目的影響后,即可計算得到2010年末各省份的農村危房規模。扣除游牧民定居和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影響的具體方法是,從各省初步危房規模中,減去該省計劃納入游牧民定居工程和實施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農戶數,乘以該省2008年末農村危房率。扣除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項目影響的具體方法是,從各省份初步危房規模中,直接減去2008~2010年中央已安排該省份的農村危房改造任務戶數。經過上述計算,得到2010年末全國農村危房的總規模為2737.6萬戶(含需納入新疆農村安居工程建設的戶數)(見表2)。
4政策建議
調查顯示,我國農村地區仍然存在大量貧困群眾居住在危房中,截至2010年底我國農村危房有2737.6萬戶之多,并且每年都會有一定規模新的危房產生。從近年來中央財政支持及地方和農戶配套情況來看,每年能夠完成的危房改造任務規模相對于全國危房數量而言相當有限,農村危房量大面廣,改造任務任重道遠。為更加積極穩妥的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加快改善農村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發揮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對促進區域發展、拉動內需,促進農村地區社會全面發展,提高農村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社會經濟效益,針對上述危房改造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議。一是將農村危房改造作為長期任務,充分認識其長期性和艱巨性,有步驟、有計劃的解決。二是加大對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等貧困地區尤其是連片特困地區的支持力度。三是繼續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范圍,增加中西部地區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縣數量和規模,適時在東部省份進行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并制定各項政策保障措施,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四是逐步加強農村危房改造配套設施建設,積極完善建設用地和農村水、電、路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和管理,進一步加強農村住房建設的服務與管理,提高管理和服務的能力。五是加大資金投入,提高補助標準,用于支持危房改造規模較大的村莊進行村莊規劃和基礎設施配套試點,整體改善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切實提高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六是進一步完善農村危房改造政策,由試點轉到日常工作,完善中央投入長效機制,堅持農村危房改造解決最貧困農戶、最危險住房,改造建成滿足最基本住房需求的“三最”基本原則,保持農村危房改造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作者:高宜程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