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建設困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近幾年來各民族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建設進行了諸多探索,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民族高校特殊的辦學條件和文化背景等條件的制約,其教學團隊建設仍存在種種亟待解決的問題。高校深入分析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建設實踐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并探索符合民族高校實際情況的教學團隊建設機制,才能進一步提高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
200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出臺了《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文件要求各高校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為了貫徹教育部本科教學改革精神,各民族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簡稱《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進行了諸多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民族高校特殊的辦學條件和文化背景等條件的制約,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仍存在種種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在其實踐過程中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找出符合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才能進一步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而增強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
一、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的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民族高校的招生數大幅度增加,給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師帶來了沉重的教學壓力,同時也造成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的局面。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也為了貫徹教育部本科教學改革精神,近幾年來民族高校開始組建一批結構合理的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促進教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教學資源,加強青年教師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是指為完成共同的教學目標與建設任務,以高校思政課教學為主導,以教學名師為學科帶頭人,以課程建設為發展平臺,在實踐中形成的具有良好合作精神、職稱和學歷結構合理的教學業務組合。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的目的,是通過建立教學團隊合作機制,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促進教學工作上老中青相結合,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水平。民族高校提高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的措施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要培育思政課教育教學團隊。為此,民族高校把提高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作為當前的重點任務,從校領導到校團委、學工處以及具體負責教學的相關部門都高度重視思政課教育教學團隊的建設。
第一,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是當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關系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背景、價值觀念、就業選擇、社會交往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對大學生的期待和需求也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面對如此復雜的種種的變化,從事思政課教學的民族高校教師不僅需要高度關注改革熱點難點問題,還要理性分析這些問題,增強與時代前沿對話的意識和能力,這無疑給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民族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以不斷增強民族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民族高校的思政課教育教學面臨的難度較大,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加強思政課教師之間經驗交流與合作,即培育思政課教學團隊。
第二,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是提高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需要。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民族地區高等教育規模快速發展,教學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為我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目前民族高校教育教學質量還不能完全適應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和民族地區改革開放的需要,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亟待提高,教學內容和方法需要進一步轉變。因此,民族高校必須建立思政課教學團隊,通過集體備課,對各門課程、各章節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深入研討,促進具有不同知識、文化背景的每一位教師都能在深入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增加民族地區特殊的案例,講清楚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以追求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特殊的人員構成需要培育團隊人文氛圍。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師由不同民族的教師組成,他們需要輕松愉快的工作環境和交流環境,即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成員之間應開誠布公地在教學內容、教學經驗、教學技巧方面進行探討,不要受到資歷、職稱、語言的干擾,形成輕松的溝通交流環境。這有利于解決民族地區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利于解決不同民族之間因文化背景上的差異而形成的矛盾和隔閡。因此,民族高校必須建設高質量的思政課教學團隊來增進成員之間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創造一個愉快的團隊工作氛圍。
二、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民族高校思政課在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從教學方法到教學內容,從理論教學到實踐教學,可以說取得了很大成績。思政課教師之間、課程組之間不乏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協調,但還是遠遠不能適應當前民族高校思政課所面臨的形勢和承擔的任務。
第一,思政課的重要地位在民族高校沒有得到體現。高校思政課教學部門是黨的意識形態的宣傳陣地,應該在高校占據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思政課教育教學效果的隱性化和長期化,其重要地位在部分民族高校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尤其在教學資源的配置方面沒有得到體現。一些民族高校并未把思政課作為重點學科、重點課程進行建設,在發展規劃、經費投入、公共資源使用上優先保證思政課建設的要求沒有得到很好落實,導致部分民族高校思政課建設水平長期滯后。
第二,重科研輕教學的氛圍在民族高校依然濃厚。隨著民族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一些民族高校沒有從戰略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學工作,而是希望在教學不出大問題的情況下,強化科學研究的地位。即部分民族高校學校投入了大部分資源在科學研究方面,導致各種項目、論文、專著、獎項激增,但相當一部分沒有真正的實用價值;在年度考核、職稱評聘中未將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和課堂教學質量作為首要標準,而是過多看重教師數和承擔的項目。因此,大多數思政課教師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本科教學上,教學主觀隨意,認為不出大問題就可以。
第三,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目標不明確。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是通過培育教學團隊合作機制,創新教學理念,深刻把握每一章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嶄新的教學內容,即適當增加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案例分析,以此提高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但是,目前部分民族高校在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目標上出現偏差,有的高校甚至把申報優秀課程、教學成果獎等指標作為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雖然這些內容都是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但是,不應將這些內容作為民族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主要目標,這與教育部教學改革精神不相符合,與我國思政課教學目標也不相符合。
第四,教學團隊成員之間合作積極性不高。從目前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來看,團隊中“合作少,競爭多”現象比較嚴重。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思政課教師合作意識較差,愿意獨立申報課題,不愿意參加別人的課題或者課程建設項目。雖然有些教師參與了別人主持的課題,但也不愿意真正參與實際調查研究工作,只是掛名,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主持人去完成。二是有的民族高校思政課集體備課制度落實不好,各教研室不組織集體備課,教師各自為戰,教學主觀隨意,教材內容處理、重點難點確定、教學方法選擇等這些關鍵環節沒有經過集體研討。這種情況直接導致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無法發揮團隊優勢,也無法實現老中青相結合,無法發揮老教授傳幫帶的作用,進而影響民族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第五,部分教師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本科教學上。從民族高校目前的實際情況看,盡管培養了一批理論素質較高的思政課教師,但由于學校對教師的考核評價制度不合理,導致一些教師仍然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方面,為申報項目、寫論文、專著而努力。這種情況導致民族高校部分教師照本宣科,不挖掘教材深刻內容,不整合各種教學資源,沒有將教材體系有效轉化為教學體系。有的教師不研究教學方法,忽視民族高校不同學生的文化背景和其素質,在講臺上高談闊論,習慣于我說你聽,導致學生在臺下昏昏欲睡,抬頭率低,低頭率高??傊?,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剛剛起步,仍存在一些問題。只有深入分析其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及根源,才能真正抓好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才能真正提高民族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姚紅.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1
[2]齊志堅.地方性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建設的必要性[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3
[3]李桂紅,任淑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團隊建設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12
[4]董偉武.高校思政課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略論[J].理論觀察,2013
[5]李慶霞.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建設的必要性及其原則[J].黑龍江高等教育,2009
[6]王小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建設的問題及原因探析[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0
作者:李香喜 單位:延邊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