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課堂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O2O(onlineofoffline)作為一種線上和線下相互融合的新型商業模式,它既是一種商業運營模式,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將這種思維方式運用到教學模式的改革中能夠給學生和教師帶來全新的體驗。如果將這種模式運用到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去,做一個“線上和線下”的整合,將會給高校體育課堂帶來一個全新的方向。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O2O教學模式下,豐富教學內容,促使大學生更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研究O2O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課堂中的運用。從當前體育課程教學滿意度、對自身素質了解情況、體育課程教學任務完成情況、是否進行課余體育鍛煉以及自主體育學習成果進行對比分析。
【關鍵詞】O2O教學模式;高校體育;運用研究
一、研究目的
(一)O2O教學模式下,豐富教學內容,促使大學生更積極地參與體育運動。無論從事何種運動,主動和被動帶來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只有主動積極地參與運動,才能達到鍛煉身體使身心愉悅的效果。因此,通過O2O教學模式,利用網絡通過手機、電腦作為平臺,讓學生可以在線上對自己喜愛的項目進行深入了解,產生疑問,當回到線下的體育課堂中時,由教師解答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技術、知識。同時學生可以上傳自己當天的運動數據,如跑步的公里數、走路的步數、騎自行車的公里數,使同學和好友間產生排名對比,增強競爭性,產生競爭意識。當通過努力在排名中戰勝對手時,既達到了突破自我的鍛煉效果,又愉悅了身心。從而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體育運動。
(二)利用O2O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手段以及教師的知識技能,幫助體育教師更深入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及健康狀況。利用網絡進行體育教學,讓學生不單單是在傳統的體育課堂中學習體育,教師可以在微信平臺、校園網站上建立相應的板塊,每天將新鮮的體育信息、鍛煉方法放到上面供學生查閱,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提問題的能力,間接讓體育融入大學生活中。同時,教師在上傳體育信息和鍛煉方法的同時,也在豐富自己的知識技能,從而解決當前許多大學體育教師“專而不博”,只在一個項目上特別厲害,對別的項目卻很少過問的現狀。通過學生運動手環上傳的學生課余運動情況,體育教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通過手環上傳的心率、體溫、睡眠質量等健康信息,給予學生相應的課余體育鍛煉建議,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
(三)為今后大學體育課堂改革提供一些理論參考及建議。高校教育是一個社會互動的場所,體育課堂更是如此,不能單一局限在傳統的“教、學”課堂,而是要充分體現“互動”,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體育教學。研究O2O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運動教學中的運用,是一個很具有前瞻性的課題,能夠為以后研究高校體育課堂改革,特別是體育課堂的改革提供參考。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通過在中國知網、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以及中國體育核心期刊等,查找關鍵字O2O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新媒體下高校體育課堂改革、大學生課余體育活動,共收集了與本研究相關的論文資料50多篇為本課題的科學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二)調查法。根據查閱資料及研究的需要,分別從體育課堂教學的滿意程度,自我身體機能素質的認識和課外體育技能的學習情況,以及體育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和課后自主鍛煉情況進行調查。
(三)數理統計法。將調查出的相關數據,運用Excel建立對比數據,并用spss進行數據統計,對比前后差異。
三、結果與分析
(一)從當前體育課程教學滿意度對比。O2O教學模式下的體育課堂更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參與度更高,學生往往都是帶著自己的問題去上課,因此學生可以在體育課堂上學到自己喜歡的體育知識。而傳統體育課堂,教師教授,學生被動學習,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程度低,學生往往并不喜愛這項運動,卻被動參加,因此產生消極態度,影響學習效果,導致對傳統體育課程教學的滿意度降低。
(二)對自身素質了解情況對比。傳統體育教學,學生由于消極情緒而被動學習,導致學得不精,學得不深,課后也不去練習,即使有課余體育活動,但是缺少系統的講解和指導,造成練得很多卻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影響對自身素質的判斷。
(三)從體育課程教學任務完成情況對比。運用O2O教學模式在完成體育課堂教學任務情況上,男生相差不大,可能是由于男生身體素質本身較強,可以較好地完成學校規定的體育教學任務,因此只有小部分提升。
(四)是否進行課余體育鍛煉。在進行O2O教學后,學生可以在線上觀看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和內容,實時在線解惑。并且教師在上傳運動教學信息的時候,選擇一些在寢室即可完成的簡單動作,使得這些不愿外出鍛煉的女生可以在寢室自己或與室友一同鍛煉,逐漸增加自信,增強對體育的喜愛,改善性格,慢慢將鍛煉移至室外。
參考文獻:
[1]王昀博,張國鋒.現代體育教學新理念與實踐研究[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6.
[2]鄭杰政.大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省思與優化整合[J].四川體育科學,2016,(03):108-111.
[3]張健.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影響因素及改革措施[J].當代體育科技,2014,(36):107-109.
作者:劉夢辰 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