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共青團工作策略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校共青團是黨的助手,是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的生力軍,是社會主義社會辦大學所獨有的先進青年組織,中外合作辦學框架下高校共青團工作有其獨有優勢。我們在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時,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西方發達國家也通過文化交流、教育培訓等形式輸出其教育服務、管理經驗,同時也將他們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滲透到我們的思想文化教育領域中來,加劇了在校學生價值取向的多元化趨勢,對學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文化主陣地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宣傳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積極發揮高校團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引導團員青年增強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發揮校園文化活動的輻射帶動作用,培養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文化鑒別力,弘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共青團;創新
一、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開展共青團工作的基本原則
做好新時期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共青團工作,要有科學的理論武裝、先進的理念指導、高效的運轉機制、有力的工作隊伍,也需要確立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開展共青團工作的基本原則。
1.以“從青年自身出發、一切為了青年”為根本一切從青年自身出發,應該作為中外合作辦學的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團組織是先進青年的組織,又是群眾性的組織,既要服務全局,更要符合團員青年的實際,滿足團員青年的需求,引領團員青年的成長。作為高校基層共青團組織,切實服務好廣大青年學生,就是服務大局的最好體現。我們的團組織為誰服務,誰才會凝聚在團組織周圍。如果我們共青團的工作脫離了服務青年的主線,只為了“歌功頌德”,就不會有青年依賴我們,凝聚在我們周圍。反過來,如果我們團組織真心真意為了青年,自然而然就會將青年吸引、凝聚到我們周圍。廣大青年的成長成才是高校工作的最終目的,高校共青團組織必須把握好核心工作和奮斗方向,做好引領學生思想和服務學生成長工作,既要保證廣大青年正確的成長方向,也要保證青年過硬的綜合素質,同時還要保證青年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是愉悅的、充滿幸福感的。要適應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勢,中外合作辦學共青團組織首先要明確定位,擺正自身位置。共青團組織要凸顯其群眾組織特征和服務性質,在組織形式上淡化政治屬性。只有將政治屬性寓于群眾屬性中,寓教于樂,讓在校團員青年感受到黨對他們關心愛護的“真金白銀”,讓他們的成長進步得到實惠,才能使大學生對團組織產生歸屬感。
2.堅持“先接受,后影響”和“先交心,再引領”原則基層共青團工作中需要保持組織自身的信仰信念定力,也需要接受青年的影響,工作接地氣,服務到心坎,感召有共振。基層團組織是共青團接觸青年的最前沿陣地,無時無刻不與青年產生相互的影響。基層團組織只有尊重青年主體地位,主動接受青年的意志、主張和價值觀,了解青年學生的實際需要以及他們思維和行為方式上的特點,將其融合、轉化為共青團和青年共同的意志主張和價值觀,才能有效地感召和凝聚青年,從而起到對青年的引領作用。當代青年學生,尤其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的學生,喜歡平等親切的工作風格,渴望平等、民主、自由的工作學習生活氛圍。青年學生群體中,“去圣化”現象嚴重,他們希望領導是平民化的而非英雄式的;他們希望領導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能與自己心意相通,但同時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們不喜歡被強制、被命令,希望能被信任和尊重地獨立開展工作。高校團組織只有贏得青年學生的認可,才能徹底打開工作新局面。
3.以“貼近青年需求,得到青年認可”為原則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工作方式能否讓青年學生喜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工作的效果。青年學生只有在感性上喜歡團組織的工作方式和行為方法,理性上才會接受我們的工作內容。要做到這一點,基層團組織需要按照廣大青年學生的心態調整團組織的行為方式和工作方法,去做青年真正需要的事情,更要把事情做得喜聞樂見、活潑有趣,從而讓共青團工作深入人心。基層團干部是共青團工作的實踐者,共青團干部足夠優秀,才能吸引和凝聚青年學生。團干部要認真傾聽青年學生的心聲,主動走進青年學生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愿望,和青年學生交朋友,用人格魅力吸引、凝聚青年。
二、中外合作辦學前提下共青團工作模式的創新與突破
學習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根據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合印發的《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推進以學生為中心、指導共青團組織從根本上解決脫離青年同學的突出問題,是高校共青團改革的重要內容,需將這一要求有機融入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共青團工作,推出頂層設計和具體落地方案。
1.激發各級團組織主觀能動性團組織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在組織行動的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等工作的各個環節,體現在具備較強的應變力、創造力和學習力上。針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的學生,要著力發掘二級團組織和基層團支部的潛力,增強他們善于觀察、穩準投入、主動思考、擅于總結、能夠提高的工作的能動性。共青團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摒棄一蹴而就的想法,需用發展眼光、動態管理的視角審視整個工作過程,在工作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團員青年的主觀能動性。一般來說,工作設計、計劃擬定、實施方案等應該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但“計劃不如變化快”的現象總是有的。因此,有必要在實施過程中實行校正、控制、反饋之后達到預定的變更要求,再將變更之后的計劃予以實施,如此循環往復,貫穿項目運作的始終。著眼動態管理,可以使項目的實施進程逐步明朗化,達到變通性、重塑性、精確性和準確性的高層次要求。在這種動態、互動化頻繁、不確定因素紛繁的工作線條中,銳意進取迫在眉睫,這就需要極大地刺激人的潛在動力,激發共青團人在陌生、未知的領域去大膽嘗試、不斷探索,提高新時期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效率。
2.把握時代特點,創新工作方法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共青團組織應學會運用互聯網思維設計考慮工作,運用使用“互聯網+”技術組織實施工作,充分利用好互聯網,使其服務于共青團工作。學校團組織可以通過網絡了解青年學生的真實思想動態、學生關注的時尚熱點以及心理變化等信息,經信息化處理與加工,形成直接的第一手材料,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滿足廣大團員的合理訴求,增強青年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給組織決策和工作開展提供導向和依據,通過占領網絡陣地增強團組織的號召力和吸引力。信息系統除作為正常的交流方式外,還應該以手機信息系統為載體,以“共青團工作動態”“紅段子”“傾訴心聲”“文化經典”等板塊,進一步拓寬高校共青團工作領域,擴大教育活動的涉及面,拓展教育工作的深度。
三、加強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共青團干部隊伍建設
同志說:當政策確定后,干部是決定工作成敗的關鍵。要做好中外合作辦學前提下的共青團工作,能否造就一批能否造就一批講政治、善謀劃、能吃苦、敢擔當、講奉獻的共青團干部隊伍是決定高校共青團工作好壞的決定因素。
1.重點提高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立人先立己,打鐵還需自身硬。團干部是青年群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實施者,他們一定要擁有堅定的立場、正派的作風以及過硬的素質,可以準確客觀地研判來源廣泛、可信度良莠不齊的各種信息,始終做到信念堅定,能與錯誤思想進行堅持不懈的斗爭。尤其對于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高校,團組織更要把提升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當作戰略性發展目標,大張旗鼓、腳踏實地地開展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使各級團干部自發進行黨性學習,做到自省、自警、自勵,堅守做人底線;做到像鳥兒愛惜羽毛一樣愛惜自己的工作崗位,將工作做成事業,形成實實在在的作風,不畏難題,迎難而上,以積極的正能量為廣大青年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2.著力加強團干部的創新工作能力在新媒體廣泛運用的今天,青年群體已不再簡單地接受單一機構、固定思想的支配。通過互聯網,他們更大范圍地選取活動方式,最大限度地參與社交活動。針對這些新形勢,團組織一定要跟得上時代變化,逐步形成開放式的共青團工作體系,以應對新媒體技術發展。共青團工作應該充分利用好新媒體,把握青年學生的脈搏,抓住青年學生的喜好,把共青團工作的要求與青年學生特點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設計規劃工作平臺時,應充分考慮青年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與學習能力、實用互聯網項目等因素,激發青年學生網民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在網絡上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達到組織動員、服務青年群體的最終目標。
3.指導好學生會干部隊伍建設高校共青團工作的重要任務是在校黨委的領導下,指導本級組織學生會的工作,學生會干部的狀態決定了學生會工作的成敗。學生會干部作為學生領袖,一方面要在《學生會章程》的框架下,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大局、代表和維護學生合法權益、服務學生學習成長成才等積極穩妥地開展工作,另一方面學生會干部的身份又是來自不同專業和年級的在校學生。從以上兩點出發,都需要建立科學的學生會干部選拔、培養和使用機制,指導好學生會干部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學生會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充分尊重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權利,充分調動學生干部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確保學生會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
四、注重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校園文化品牌打造
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我們還要妥善處理好一般與特殊、共性與個性的哲學辯證關系。在工作實施和推進中,一般性往往指一些基礎性、常規性的工作;共青團的品牌工作則是哲學意義上的特殊性了。品牌性的工作往往是一個單位或組織,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慢慢總結和凝練出的能夠代表某一個時段內較高水平的特色工作,具有輻射帶動、影響廣泛、適應工作對象需求、可借鑒推廣等特點。筆者所在的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共青團組織,經過學習思考、設計規劃、實施推廣、總結提升等過程,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校園文化品牌打造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實踐。
1.傳承的基礎上努力創新,多樣性的前提下突出特色濟南校區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的學生作為統招本科生除具備普通高校學生的一般性特點,還具有其獨有的特征:一是更加注重尋求個人價值的最大化,但對個人的發展規劃又不主動,甚至部分學生目標不夠明確,極個別同學目標缺失、集體意識弱化和社會責任感略差。二是思想上的困惑和迷茫在群體中有矛盾性展現,他們一方面表現出較強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正義和良知感,同時在校園內又充斥著部分虛無主義,對國家事務和現行政策的關注度還不夠高。三是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在個人成長和發展方面急需指導和幫助。濟南校區團委抓住學生在個人成長和發展方面的需求這一特點,強化社會服務功能和活動開展的實踐性、符合大學生的需求。針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擁有特長、樂于參與活動的特點,結合學校的一些主題教育活動以及傳統節假日等時機開展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1)校園文化活動力求精彩、豐富。在思想教育活動方面,既要有如文化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等群眾性的活動,又要有如劇院及樂團的演出等高雅性的活動,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又有歐美精彩文化的展演。在學生社團活動方面,目前,學校共有如青年志愿者協會、軟件聯盟、百度百科俱樂部、英語社、模擬聯合國、書法協會等在冊社團30余個,每年舉辦被稱為“百團大戰”的社團納新及社團巡禮月,吸引了大批青年學生的主動參與,既注重校園文化的傳承,又有新時代特征元素的注入。(2)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優勢。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始終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緊緊依托教學管一體化學風建設工程,實施教師、管理干部、學生三個方面人員和部門聯動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將理想信念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大學生涯,將學風教育與終身學習理念貫穿于校園活動中,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探討人生價值、堅定理想信念。校區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學風建設緊密結合,學生和學生組織在哪里,黨團組織和思想教育就延伸到哪里,形成黨團組織和各級學生組織聯動,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聯動,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聯動的全方位育人體系。目前,學校已經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外學習的學生中成立留學生聯絡小組,維護合法權益,傳遞國內聲音,代表留學生反饋對所在學校教學、管理與校園事務的建議,增強與國內項目學生、學生組織的聯系。
2.將民族性與世界性統一到高校共青團工作中去我國的教育是根植于中國民族文化、中華傳統教育的土壤中發展起來的。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是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的。對于實施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高校,則是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多層面、多角度、多方面的熏陶。中外合作辦學前提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正確處理好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堅持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統一的原則。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建設辯證處理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說到底就是要處理好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在中外合作辦學前提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充分認識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結果的每個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特定的價值和歷史意義。在中外文化的融通上,矛盾的焦點和最難調和的是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不可通約的部分,這也是兩種或多種文化背后各自的關于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交鋒,是來自不同文化源頭的理念和歷史淵源,需要高校共青團干部能夠予以理清。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在以往校園文化建設傳統傳承基礎上,經歷史沉淀、師生認可、注入中外合作辦學文化元素后而凝練推出了符合師生文化生活需求的校園文化建設品牌,積極構建“一節兩月”校園文化格局。“一節”指大學生英語文化節,“兩月”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月、學生社團活動巡禮月,在引導團員青年成長成才方面起到應有的輻射帶動作用。大學生英語文化節、社團巡禮月活動,在校區已分別連續舉辦了多年,受眾面達到萬余人次,在豐富大學生課余文化生活、促進學生成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發揮中國傳統文化對于塑造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作用,濟南校區立足于時代坐標,突出時代精神,形成了“傳統文化月”這一品牌活動,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通過學生活動豐富校園文化,厚實文化底蘊,促進學風建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和引導團員青年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吳堅,楊婧,鐘玉洲.中外合作辦學政策發展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
[2]崔春.高等農林院校中外合作辦學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3]周守亮,趙彥志.中外合作辦學學費標準研究[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5
[4]苗敕.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共青團工作現狀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6
[5]孫蕊芳.關于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共青團工作運行機制的創新研究[J].高等教育,2014
[6]張娟.中外合作辦學中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J].教學理論研究,2011
作者:韓冰 單位: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