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習需求下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第6期
摘要:
分級教學是我國高等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它的實施有利于教學模式的轉變。通過對部分華僑大學分級學生的學習需求觀的調查和分析,揭示出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后不同級別學生的學習需求觀有某些共性,但在某些方面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而且同一級別學生的學習需求觀也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傾向。基于調查結果,提出相應策略,希望有助于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效。
關鍵詞:
學習需求;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教學策略
近幾年,分級教學作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在全國多所高校受到青睞,許多研究者都開始關注分級教學。李炯英[1]等從理論上探討和分析分級教學的依據和存在的問題;周芬芬[2]等分析分級教學的現狀;李萍[3]、馬平[4]等研究了分級教學的新模式和實際效果;張淑芳[5]等從學習者角度來看分級教學;況細林[6]等探究分級教學中的問題和對策。華僑大學作為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之一,從2008年9月開始實施分級教學,這是為了貫徹因材施教的學習理念,提高英語教學質量而做出的重大決策。為了積極尋求英語分級教學的突破口,努力使分級教學更加科學化和人性化,了解和分析各個級別學生的學習需求觀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需求分析在第二語言學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Munby[7]在1978年就指出需求分析是了解學習者的需求和教育政策實施的一個有用工具。國內有不少學者,例如王雪梅[8]、趙慶紅[9]和童瑩[10]等也非常重視它的作用,并對它進行了研究。然而,綜合以往的研究,筆者發現較少有學者從不同級別學習者的學習需求角度來探討分級教學,所以筆者進行了如下調查。
一、調查設計
(一)研究問題
1.各級別大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觀的共性是什么?2.各級別學生之間在英語學習需求方面存在哪些明顯的差異?
(二)受試對象
本研究的受試為華僑大學非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共300名,A、B、C三個級別在每個級別中各隨機抽取了100名。學生們在大一正式上英語課前一周進行了英語入學水平考試,考試題型為客觀題,滿分為100分,采用機器閱讀,可信度大。根據入學水平考試的成績和專業,學生被分為A、B、C三個級別,A和B是由考試成績來分的,A級學生的考分一般在80分(總分為100分)以上,體育和音樂專業的學生被分為C。從第一次教學開始就進行分級教學。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筆者參照程曉堂[11]的關于學習需求分析要點的論述,自行設計了調查問卷。為了盡可能全面細致地了解相關原因和具體情況,筆者組織了40位學生參加座談會,對3位教師進行了訪談,依據他們提供的信息對問卷中的每一個問題和選項進行分析和修改。問卷開頭部分調查了一些學生背景信息,包括性別、年級、專業、所在學校等。問卷是由30個調查項目組成,包括學生對英語教師的期望、學習策略、學習環境、學習方式、教材和教學內容、課程設置、課堂形式、教師角色、對分級教學的滿意度等內容。問卷對不同的“同意程度”采用Likert五級量表確定。非常同意=5,比較同意=4,基本同意=3,不同意=2,很不同意=1。它還包括學生的一些背景信息,例如班級和高考分數等。問卷由學生以不記名的方式自愿回答,但強調一定要提供自身的真實情況和真實意愿。本研究除了采用調查問卷的研究方法,還在課余采用了訪談和隨堂觀察的研究方法。
(四)數據收集和分析
筆者在三個級別各分發了100份調查問卷,委托各任課教師在課堂上發放問卷給學生,讓受試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調查,并且負責收回。筆者一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91份,比例為97%。調查結果采用MicrosoftExcel進行統計分析,并得出相應結論。
二、結果分析
(一)各級別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觀共性的調查
結果統計數據得知,三個級別以下選項都是平均分高于3.5分,這就意味著學生對這些選項是基本認同的。它們是:我喜歡分級教學;我喜歡有趣的課堂;我喜歡自己選擇課堂作業;我喜歡學習過程中及時糾錯;我喜歡自己找答案;我更喜歡看英語而不是聽英語;我喜歡做翻譯練習;我認為友好的課堂氣氛很重要;我最喜歡小組/配對學習;我喜歡老師單個輔導。統計數據得知,三個級別以下選項都是平均分低于2.8分,這就意味著學生對這些選項是基本不同意的。它們是:我喜歡在語言實驗室學習;我很喜歡學習英語;我最喜歡嚴厲的老師;我認為學校的英語課外學習資源很豐富;我認為英語課程設置十分合理。由此可知,各個級別學生對于分級教學的態度是基本滿意的。學生喜歡互動的、有趣的、合作的、活躍的、交際性的課堂,所以教師宜多采用交際教學法。至于他們為什么不喜歡在語言實驗室學習英語,主要原因是由于網速跟不上,設備老化,學習效率低,環境差,很容易疲勞。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很濃厚,訪談得到的原因主要是大班上課,感覺自己得不到關注,也不敢開口說,所以進步不大。很多學生不喜歡教師太嚴格,因為大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比較強,過多的管教會限制他們的個性發展。對于課外學習資源,他們認為圖書館的英語學習類圖書少而且陳舊過時;網絡資源不豐富;課外的英語學習活動十分缺乏。對于課程設置,學生反應強烈的是要增加聽說課時,而且要增加校選課中英語學習類的課程,例如英語學習策略、學術英語寫作、導游英語等。
(二)各級別學生的學習需求觀差異性統計
數據得知,A級別和C級別學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下面就列出那些選項的平均分差別大于0.5的選項:我喜歡在課堂外學習英語;我喜歡小組/配對學習;我喜歡自己選擇小組搭檔;我喜歡有趣的課堂;我喜歡用聽收音機、看報紙當家庭作業;我喜歡跟同學講英語;我喜歡有中文解釋的課程;我喜歡猜答案;我喜歡緊跟教材學習。統計數據得知,A級別和B級別學生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太明顯差異,A級別學生的某些選項的平均分略高于B級別學生的選項平均分。統計數據得知,B級別和C級別學生在很多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下面就列出那些選項的平均分差別大于0.5的選項:我喜歡小組/配對學習;我喜歡老師單個輔導;我喜歡猜答案;我喜歡自己找答案;我喜歡和在課堂中使用電視教學;我喜歡在課堂外學習英語;我喜歡在寫作課上同學互相改作文;我喜歡有趣的課堂;我喜歡跟同學講英語;我喜歡有中文解釋的課程。從上可知,差異性主要體現在低水平的學生明顯偏向于喜歡教師用中文授課,不愛開口說英語。其他還有:高水平學生喜歡課堂上說英語或者把閱讀報紙當家庭作業等。從訪談可知,還有一些差異主要體現在:高水平學生除了想參加四、六級大學英語考試外,還想參加其他類型的考試,他們喜歡經常參加各種測試;而低水平學生不喜歡經常測試。
三、教學策略
由于分級教學有因材施教、方便實施個別化教學等不可比擬的優點,所以在總結經驗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筆者對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實施提出以下建議。
(一)靈活科學管理分級制度和體系
把新生到校后的分級考試制度化和規范化,使分級考試的命題、監考、改卷和登記成績等工作成為學校公共課程常規性教學工作之一,并加強動態的教務教學管理。拿分級試卷的命題來說,除了客觀題,也應該包括主觀題。逐步增大翻譯和作文的比重,并嘗試用在線翻譯軟件和作文批改網來批改。除了筆試,還應該增加口語考試等。合理靈活制定分級教學大綱和實施細則,給教師足夠的自主權和話語權,讓教師有自己選擇教學內容、教材、教學進度等自由。制定對學生的各級別激勵機制和對教師的教學效果獎勵制度,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同時在同一級別中,要積極采取基于學生的多元智能和多元學習風格、學習目標、學習類型而劃分不同的班級和小組,并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手段。另外,不能用入學考試來作為分級的唯一標準,還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自主意愿。
(二)適當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
教師在強調總體培養語言素質的同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他們得到個性化發展。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其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選擇恰當的授課方式和豐富多彩的內容來滿足學生需要,發展興趣,進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結合調查結果,筆者認為A級學生基礎好、英語學習興趣濃厚,自學能力和語言能力較突出。因此,教師授課時宜多采用交際法,結合少量精講并鼓勵學生進行大量閱讀,擴大詞匯量,開闊視野。教師應多引導對該級別學生參加外教主講的有關外國文化習俗的選修課或口語課,參加大學生英語競賽、英語角等活動。對于學生人數最多的B級,教師的教學方法應靈活多變,教學活動將大量精講和少量泛講相結合。寫作訓練則為循序漸進,先從簡單句練起,再逐步過渡到段落,最后過渡到語篇。C級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較差。教師要加強對其進行聽、讀、說、寫、譯等能力的強化訓練,使之溫故而知新。教師授課應該多用中文授課,以翻譯和語法講授為主。教師最好在完成中學內容復習任務后,再開展大學教學,而且需要從基礎的音標、語法等知識講起。可以根據專業特點開展教學,例如音樂專業學生,從簡單的英語歌學起,而體育專業的學生則從介紹球星、體育新聞等講起,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來引導學生學好英語,盡量使每個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并積極、主動、自覺地去學習,做到學以致用,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充分利用視頻資源,建設活潑互動課堂
根據調查,各個級別的學生都對視頻資源非常感興趣,也喜歡在課內和課外學習它,所以教師一定要多利用現成的各種視頻資源。舉例來說,教師可以先簡單介紹內容,然后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場景在課堂上表演。通過對影片的模仿表演,不但創造了有趣的學習氛圍,而且獲得了英美文化的背景知識。視頻資源的利用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增強口語能力,而且使學生獲得真正語言交流的感覺,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真實的語言素材使學生語句生成模式更地道,并且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另一種文化的熏陶。
(四)加強課堂面授和課外自主學習有機結合
目前,很多學校分級教學的思路是:課堂教學與開放式自主學習相結合;光盤多媒體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就華僑大學而言,A級和B級的學生每周必須參加2個學時的自主上機學習。C級學生由于平時經常要外出表演和參加比賽,所以自由安排。由此可見,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已經占了英語學習的半壁江山,網絡建設就理所當然提到了至關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斷開發并研制網絡課程,以供學生課外通過登錄網絡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自主學習,鞏固、補充所學的知識,大學英語才會取得越來越好的教學成效。總之,調查各級別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對改進分級教學、提高分級教學效果有重要的參考作用。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是實施分級教學的重要依據,但也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大,即使是同一級別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存在很大差異,因為部分學生思想不太成熟,主觀性強,存在投機取巧心理,總想不費吹灰之力就學好英語,所以教師也要合理引導學生的學習需求觀,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進行分級教學。
參考文獻:
[1]李炯英,戴秀珍.從i+1理論談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語言輸入23[J].山東外語教學,2001(1):54-58.
[2]周芬芬.國內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現狀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5):99-101.
[3]李萍,郝麗君.高職院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實踐與質量監控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29):130-131.
[4]馬平.構建網絡多媒體環境下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新模式[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9):384-387.
[5]張淑芳,樊玲,費紅艷.透過學生視角分析英語分級教學[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1):41-42.
[6]況細林.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及理性對策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5):129-132.
[8]王雪梅.從學術能力的需求分析角度反思我國英語專業研究生教育[J].外語界,2010(5).
[9]趙慶紅,雷蕾,張梅.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外語界,2009(4):14-22.
[10]童瑩.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學習需求實證研究及其啟示[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3(3):36-39.
[11]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盧利 陳荔 單位: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