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的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昌吉學院學報》2016年第4期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負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第二課堂“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豐富多樣的教育內容以及重在實踐的教育方法體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人文精神、尊重客觀教育規律的科學精神以及重視理論踐行的實踐精神。豐富的價值內涵使第二課堂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下發《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教社科【2015】2號文件)》(以下簡稱《2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事關意識形態工作大局,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事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盵1]因此,我們一定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這就對高校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內容、模式等問題的選擇上提出了嚴格的考驗。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學內容由公共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與政策、哲學社會科學類課程組成,而其他各門課程都肩負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課堂教學發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但是因其以教學為主,場所固定、教育方法單一、時間有限、環境單調、活動簡單,往往不能在設想的理想狀況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的概念就應運而生了,第二課堂是針對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課堂(即課堂教學)而言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育之外,以思想政治教育為總體目標,由學校為教育主體,包含了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和參與組織的學生,實現頂端設計,以學生為教育客體,實施的場地不局限在校園中的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實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2]鑒于這一概念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就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附屬品,而應該具有更加深刻的價值意蘊。
一、第二課堂彰顯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人文精神
人的全面發展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浩瀚理論的一條紅線,馬克思主義對人的全面發展進行了質的規定,還賦予了其現實的闡述。人的全面發展乃是人以全面的方式重新占有自己全面本質的過程,而人的本質究其根本就是實踐,在其現實性上表現為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隨著歷史發展,我們所面臨的社會情景已然發生了很大改變,雖然馬克思為工人階級爭取權益、提倡人的全面發展的環境已經不存在,但一些新的社會問題卻給人的全面發展帶來了更大地挑戰。中國已經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歷史進程中,而適應這一國際環境的變化,必須進行國內的全面改革,這也是新時期“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重要動力。而我國目前就處于改革開放深化、利益格局調整、社會結構變動的重要時期,可謂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顯期的關鍵階段。國內外的復雜環境給國家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義不容辭。對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理解也是與時俱進的,適應現代社會的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應該是思想全面解放、需要全面解放、能力全面解放、社會關系全面解放及個性全面發展的人。高校作為文化的搖籃當然可以提供相應的教育體系來實現大學生對全面發展障礙因素的消解,但卻難以在傳統教學方式下使學生獲得其主體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就為大學生創造了一個主體性極強的文化場域,第二課堂采用多樣的活動方式、豐富的活動內容吸引大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大學生既是教育的主體又是客體,他們可以選擇是否主動參與、何時何地參與,他們以興趣和愛好為起點選擇第二課堂的內容和形式,暢快淋漓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創造力。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自主創新的道路離不開人才的創新理念和創新思維,而高校對大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就為創新力的產生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第二課堂在“以生為主”方面的獨特優勢決定了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課堂的相對獨立性,完善的第二課堂體系、豐富的第二課堂內容、多樣的第二課堂形式是高校人文精神的體現。
二、第二課堂體現了尊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規律的科學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嚴格遵守學科規律、教育規律及人的發展規律。《2號文件》中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建設的創新原則進行了明確表達,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要“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堅持教師講授與學生參與相結合、堅持課堂教學與日常教育相結合、堅持四項政治理論課與專業課相結合、堅持校內與校外相結合”。[3]文件中還將創新發揮第二課堂的教育作用專門提出,并作為積極拓展思想理論教育渠道的方向之一。第二課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擴大教育載體、整合教育資源的重要手段。它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主要通過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網絡環境、心理健康教育、黨團組織建設、班級社團活動等方式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從教育的表現形式上而言,第二課堂可以通過多維度的領域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以隱性教育無形中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絕不簡單等同于實踐活動,之所以賦予其“第二課堂”的名字是意在強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完整性,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才能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最大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以馬克思主義最新的理論成果來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科本身的要求是比較嚴肅的,學術討論無邊界,但教師講課有紀律,本著“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接地氣兒”?我們引入第二課堂將第一課堂上生澀難懂的哲學原理、國家政策、領導人講話、社會發展戰略都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在第二課堂社會實踐中,體驗了基層農村生活的大學生才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有了深刻認知;參與第二課堂志愿者服務活動后,許多大學生思維發生巨大轉變,主動要求去西部邊疆地區支援建設;參加第二課堂的學科競賽和文化講座,更多的大學生開始對第一課堂上沒有深究的問題產生興趣,甚至產生了繼續深造的想法。當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也不全是以隱性教育的方式出現,第二課堂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主題教育活動,第一課堂受師資力量、時間、場所、教材內容等限制,無法對一些理論問題給予更深層次的文化解讀。主題教育活動主題明確、更具時效,可以把課題上的一些理論問題以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的體系展現出來,往往效果更優??梢?,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補充和延伸,成功的第二課堂甚至成為第一課堂的升華,提倡第二課堂教育既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完整體系的建構原則,又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規律,是尊重教育規律的科學精神。
三、第二課堂實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體系的實踐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體現全方位育人體系,就必須調動起高校全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思政教師,而學校黨政干部、共青團干部、輔導員、班主任都應該納入這個體系中來。第一課堂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引導完成的,而第二課堂的活動,如社會實踐、團日活動、志愿者服務、文化講座、校園演講、文明宿舍評比等等都能積極調動起其他教育主體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來,當然第二課堂還有一個特色,即學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力量,大學生骨干群體在第二課堂中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能夠有效融合高校各方力量,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全程,主動承擔育人責任,這就實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體系在主體層面的實踐精神。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既重視課堂教育,又注重引導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第二課堂還有利于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客體層面的實踐精神發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學生只有走入實踐中,才能生動地感受到理論是實踐的反映,是對實踐的總結和提煉,是指導實踐的先導。第二課堂有效解決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銜接問題,它為大學生提供了踐行課堂教學中獲得的新知識、新想法的平臺,提供了檢驗課本知識真偽的空間。課堂教學以教材為主要教學內容,教材的更新是有限的,難免會脫離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往往在思想政治教育無法解決學生的現實問題時導致了大學生的懷疑、失望和拋棄。這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難點,因此我們提倡以第二課堂為契機,促成“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環境,以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競賽比拼活動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心理健康輔導提高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以主題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實現“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實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客體層面的實踐精神。在“人才強國”戰略引領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擔負著培養祖國未來的人才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任重而道遠,以第二課堂這個獨特視角來看待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和前景,更符合時代要求。全面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資源、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方式將成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趨勢。
參考文獻:
[1][3]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的通知,教社科【2015】2號文件[EB/OL]
[2]梅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建設研究[D].復旦大學,2013.
作者:羅志佳 沙風 單位:昌吉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昌吉州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