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傳統文化教育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昌吉學院學報》2016年第4期
摘要: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如何為人處世的豐富哲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本文分析了當前高校傳統文化教育薄弱的現狀,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的積極作用,提出加大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力度,從不同角度多措并舉,綜合開展,來促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化。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文化
四書五經、百家姓、弟子規……說到傳統文化,人們首先想起這些國學經典。近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不僅留下了富含哲理、博大精深的思想,也孕育了燦爛輝煌、包羅萬象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中華文明進步的精神財富和文化歷程,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各種文化思想、道德傳承、精神觀念的總體,更是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源頭活水和內在驅動力[1]。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是歷史的必然,也是關乎民族振興的大事業。當前,大學生是青年群體中的佼佼者,是社會未來的中流砥柱,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最佳的傳承者和開拓者,擔負著民族的發展與未來。因此,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不僅能夠弘揚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同時,也能夠幫助大學生提高道德品質、提升綜合素質、加強文化修養[2]。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強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說明黨和政府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視。2014年教育部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體現了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此,傳統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傳統文化教育比重,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熏陶,引導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和基本國情,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傳統文化教育的積極作用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學校乃至社會思想道德發展的精神源泉和知識寶庫。2001年《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將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武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能夠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3]。
(一)提升綜合素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的人生觀、價值觀、民族觀和道德觀,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起到極大的作用。
1.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豐富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4]。殷憂啟圣,多難興邦。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不同朝代的更替史,中華民族因為走過了太長的苦痛,經歷了太多的磨難,所以能夠越挫越勇、自強不息。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貫穿著整個中國的歷史,也涌現了許多優秀的人物,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能夠使當代青年延續這種傳統美德。
2.傳統文化中蘊含著現代社會所倡導的道德觀和價值觀[5]。《尚書》提倡,“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論語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些耳熟能詳的傳統美德和修身立人之本,一直蘊含在傳統文化中,同樣也是現代社會所倡導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3.傳統文化中有著大量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能夠激勵個人修身自律、自強不息。《周易》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孟子提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孔子有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除此之外,懸梁刺股的精神,精衛填海的意志,這些都是現代社會所不可缺少的。多學習傳統文化,能夠錘煉人的意志,激發人的斗志,培養獨立的人格和進取精神。4.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人文主義內涵。曲藝、戲劇、國畫、書法、對聯、節日、民俗等等,包羅萬象、琳瑯滿目,每一樣都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能夠豐富人的知識、充實人的內心。
(二)加強溝通聯系
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應用,可以加深自己對其他事物的理解,可以使自己融入社會的總價值觀和道德方向,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用自己所學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同時,輔導員和思政教師以傳統文化來進行思政教育,也可以加深與學生的溝通,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以身作則,知行合一,用自身的行為做好學生的榜樣,更能獲得學生的認同和尊敬,從而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傳承促進發展
傳統文化之所以流傳千年,靠的是傳承。經歷了社會的變遷和文化的動蕩,近代社會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文化也逐漸缺失,大學生有責任更有義務擔當起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加大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傳統文化的精髓保留下來,同時繼往開來,將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教育中來,與現代社會發展相結合。
二、傳統文化教育薄弱的現狀
當前大學教育中,傳統文化教育仍然處于薄弱狀態。當前許多高校重技能、輕思想的情況比較明顯,傳統文化在教育教學中的比重較輕,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堪憂,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對傳統教育的運用情況也不是很充分,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比重迫在眉睫。
(一)學校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不夠
由于傳統文化教育在對人才的影響上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不能立竿見影,沒有明顯的成績。所以很多高校對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的重視不夠,尤其是以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為主的高職院校,往往過分強調學生在應用技術能力上的培養,從而忽視學生全面文化素質的提升,忽視傳統文化的學習[6]。人文社科類教育占總課程設置的比例很小,并且以選修課形式開設的占多數,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度,且以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為主,不能真正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所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難以學到知識。而在社會實踐活動和第二課堂中,傳統文化教育也遠遠不夠。
(二)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深
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很少,在學習上也是消極對待,對傳統文化教育的了解缺乏[7],加上快餐文化的沖擊以及世俗化社會風潮的侵襲,容易滋生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思想,對青年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8]。很多人認為傳統文化是老古董,與現代社會發展不合,對于找工作和經濟上沒有幫助,對傳統文化缺乏認同感,在行為上也時常表現出拜金主義、自私自利、急功近利等不良習氣。
高校人文教育的課程少,思政教師的主導力度不強,輔導員作為學生學習、生活和心理的輔導者,對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是學生的榜樣和模范,本應該是傳統文化教育方向的引領者,是校園傳統文化最佳的建設者。然而許多輔導員不僅在工作中缺乏對傳統文化的使用,在自身的發展中對傳統文化也沒有足夠的重視。如果輔導員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推廣中,就無法對學生起到表率的作用,也無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提高傳統文化教育的力度
世界各地都非常重視利用本國傳統文化對國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哲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格外重要。近幾年,許多高校已將傳統文化教育擺上議事日程。
(一)將傳統文化納入教學計劃
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將傳統文化教育引入課堂,才能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究,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力[9]。
1.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在過去的教學理念中,對學生的培養上急功近利,特別是理工科高校。以專業教育為主,培養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專業人才,對人文教育缺乏重視,往往僅強調其總體的精神。這樣培養出的人才也是不完整的,長此以往,必然會有諸多弊端[10]。應變革教育理念,實施通識教育,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合到專業教育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維持社會的和諧穩定。
2.提高傳統文化課程的比重。將傳統文化納入課程體系,融入高校“兩課”的教學中,依托思政教育的主要陣地來進行教學;實施主輔修制度,增加傳統文化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課時和種類,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選擇空間[11]。同時,重視第二課堂的建設,開展競賽、講座等活動,發起協會和社團組織,使課內課外相配合、相協調,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深化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3.創新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改變過去的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加課堂互動和提問環節,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在考核方式上也加以改革,摒棄以往的閉卷考試形式,取代以小論文、PPT表述等其他形式,包容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將傳統文化與校園建設相結合
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便于傳統文化的推廣和發展。將傳統文化融入到身邊的每個細節,讓學生從生活中潛移默化,養成良好習慣[12]。1.創建完善的校園硬件設施。校園中的板報、櫥窗、路牌等,都可以張貼圖片、標語,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食堂、體育場、圖書館及宿舍等場地都可以傳遞點滴的傳統文化理念[13],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讓學生置身于傳統文化教育的環境中。2.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環境。多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邀請專家做學術講座和專題報告,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拓寬教育渠道,鼓勵學生多參加相關的學術交流平臺和論壇活動,通過現代網絡和媒體來引導學生的思想。同時設立合理的規章制度,對學生和教師的活動從政策上給予支持。
(三)將傳統文化融入輔導員工作
通過輔導員自身對傳統文化的吸收與理解,挖掘其中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進取精神等優秀思想教育資源,來完善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品德,創造健康的校園文化環境。將傳統文化運用在輔導員的思政教育中,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靈活添加。將理論教學與實踐運用相結合,既要根據不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量才施教,又要加強整體學生的有機銜接,綜合管理。
1.班級管理中融合傳統文化。通過開設傳統文化黑板報專欄,組織主題班會、主題演講,張貼傳統文化宣傳畫,放映傳統文化影視資料,組織興趣小組等等方式,讓班級同學在學習上能夠奮發圖強,努力進取;生活上勤儉節約,艱苦樸素;思想上能夠助人為樂,互幫互助,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
2.利用傳統文化進行心理輔導。在對問題學生的談心談話中,對困難學生的幫助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中融入傳統文化,用傳統文化的精神指導學生,幫助學生,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的愛好,塑造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
3.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通訊手段相結合。利用當下學生喜聞樂見的微博、微信、微電影、QQ、BBS等先進方式,傳播和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將傳統文化以學生易于接受、樂于理解的方式加以傳達,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能真正參與到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中來,從而更好地提高自己。
四、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我國對青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的重要任務,是青年自身道德觀、價值觀形成和社會歷史責任感培養的重要環節[6]。本文通過分析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薄弱的現狀,以及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的積極作用。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在教育過程中,以傳統文化為引導,通過逐步滲透和不斷熏陶的方式使青年重新進行自我定位[14]。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精神,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認同感,完善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政治素養。從而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維護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2]高紅梅,郭學利.高校傳統文化教育與支持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學策略研究[J].現代營銷,2012,(11).
[3][4][5]靳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高校講壇,2008,(7).
[6][7][8]譚陽.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缺失探析[J].北方經貿,2012,(2).
[9][12][13]溫立強,周炳振,徐鑰,劉洪超.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開展[J].工會論壇,2009,(15).
[10][11]高瓊,劉茹.我國高校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創新,2008,(5).
[14]黃誠,吳靜.新形勢下傳統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意義探討[J].大家,2011,(20).
作者:徐姍 陳開兵 單位: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