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其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馬來西亞作為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十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其思想政治教育有幾個突出特點,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些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馬來西亞;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啟示
一、馬來西亞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馬來西亞作為多民族、多文化的亞洲國家,實行教育興邦,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強調德育在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中的作用。馬來西亞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斷發展完善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教育層次、教育方法、教育內容、教育實踐方面都有具體體現。
(一)重視價值觀教育,明晰教育層次
由于多民族、多文化的特性,馬來西亞高度重視統一的價值觀教育,并且有清楚明晰的教育層次。具體而言,馬來西亞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內容主要以“宗教教育”和“國家意識教育”為主。在義務教育階段,馬來西亞以公立教育為重點同時關注私立教育,價值觀教育則以學校為對象,以“伊斯蘭教育”和“國家意識教育”為核心進行引導教育,“16字價值觀”被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中。同時馬來西亞根據根據本國多民族、多信仰的特點,開展分層教學。舉例來說,針對穆斯林學生開設伊斯蘭教育課程,而為非穆斯林學生提供德育課程。差異化的價值觀教育是根據學生的不同宗教信仰實施的,實施了教學語言的母語。通過層次化的道德教育塑造和傳播馬來西亞多民族多元文化價值觀,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
(二)弘揚國家利益,強化國家意識
縱觀馬來西亞的歷史發展,從公元1世紀開始,馬來半島先后建立了鵜鶘,瑯ancient等古代國家,并逐步發展成為東南亞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后來,由于馬六甲的重要戰略地位,它幾次成為西方的殖民地。馬來西亞教育在這種多種族,多文化主義的獨特語境下,在東西方之間,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沖突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點。馬來西亞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在內容方面主要強化了教育的三個方面:德育,環境教育和職業經驗教育比以往更加強調民族團結和意識。通過這種有針對性的課程改革培養國家意識,最大化的幫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理解國家利益的重要性,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態度,控制自己的行為并對其負責;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宣揚國家利益,培養學生民族團結和統一精神。
(三)注重法律和紀律教育,堅持德法并重
由于馬來西亞特殊的教育環境,對學生有嚴格的紀律,并有特別嚴格的學校規定。全面規范,嚴格執行,為本國的主流意識形態維護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保障。同時,馬來西亞把德育看成是維持和提高社會道德水準的手段,是培養民族意識,塑造民族特性,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最基本途徑。舉例來說,在亞洲學生嗜毒最嚴重的三個國家之中馬來西亞“榜上有名”。為了防止學生沉迷,除了重振家庭傳統和發展傳統美德之外,學校還特別加強學校教育和準備禁毒材料。在校園內開展宣傳活動,同時制定禁毒條例,嚴厲查處涉嫌販毒的教師和學生。
(四)尊重多元文化主義,堅持東方的價值觀
由于中文的獨立發展,馬來西亞已成為海外華文教育最發達的國家。馬來西亞獨立中文學校既是華文教育的主要基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堅持東方價值觀為主導的辦學理念對于海外華文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華文杜仲繼承了重視教育的華僑優良傳統,通過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理念。基于多元文化發展的理論基礎,堅持以民族性為基礎,堅持以漢語教育為國籍的起點和基礎。為了構建中國教育體系,我們積極弘揚儒學,堅持東方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在學校辦學實踐中,教學語言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德、智、體、群、美”平等重視教育教育,堅持素質教育的原則,輔以專業化的培養。結合這兩個方面,馬來西亞即尊重本國多元文化的背景,同時又在教育的過程中守住東方價值觀的根本準繩,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五)強調教育方法,注重教育實踐
馬來西亞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教育教學實踐,并且把課外教育實踐成果列為德育考核的一貫性指標。馬來西亞教育部規定,中小學生必須參加學校的三項正式課外活動團隊活動、球類比賽、制服活動。其中,童子軍,學生軍事和警察培訓隊,紅新月會,交流俱樂部等學生組織的影響力較大。馬來西亞學校開展的德育課外實踐活動是極具特色的實踐活動,在活動設置方面,緊跟當下的世情和國情;在活動參與度方面,學生的主動參與度較高;在活動教育效果方面,教育影響更廣更深入,同時在活動影響力方面得到了師生和公眾的廣泛和好評。通過豐富多樣的德育課外實踐活動,極大地提升了馬來西亞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馬來西亞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曾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意識形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更應該學習他國有益的教育特色,與時俱進,充分發揮其個體性功能和社會性功能,全面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一)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和豐富教育內容
在“馬來西亞實施工業發展2020年計劃”的年份中,該計劃的命運得到了強調:“以強烈的道德,倫理和宗教價值觀維護社會發展和統一。”馬來西亞的堅持弘揚統一核心價值與當前中國現在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信息化革命和全球化的大浪潮里,多元文化、多元價值觀和各種社會思潮的涌入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如何正確引導處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因此,在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內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方面,滲透到其他學科,豐富少數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升國民思想道德素質。
(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堅持集體主義原則
馬來西亞采取各種德育手段,按照自己的特點推動愛國主義,突出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增強民族凝聚力,激發民族自豪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國必須一如既往地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鼓勵各族人民為推動馬來西亞文明共同合作,充分體現愛國主義的魅力。當然,根據馬來西亞的國家和社會性質,其所謂的集體原則仍然不同于我們所倡導的集體主義原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始終倡導集體主義原則,以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為第一要務。在中國加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迫切需要強調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原則,密切團結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努力。
(三)貫徹以人為本思想,培養法制觀念
馬來西亞已將精神文明建設的許多方面納入法制軌道。它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了宣傳,講道和懲罰。中國目前正在實施“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戰略。在高校教育這個重要教育階段,教育部門可以促進相應立法,而高校在宣傳道德規范的同時,還可以增加學校規章制度的建立,以確保各種道德準則的實施。對于整個國家來說,只要把倫理與法律法規和教育相結合,形成規范的獎懲機制,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會取得顯著成效。
(四)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揮傳統文化教育的功能
中國和馬來西亞都是亞洲國家,面臨著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與碰撞。馬來西亞的批判性的儒家文化解決了東西方文化關系的問題。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中國應該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傳統文化悠久的歷史,經過數千年的積淀,形成了以儒家倫理為中心的傳統價值觀念,長期以來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踐行。它已經成為中國珍貴的歷史遺產。因此,我們必須教導當代大學生認真分清它們,結合時展的新特點,不斷豐富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讓東方價值觀的根源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沃土,發揮傳統文化教育的功能。
(五)注意教育對象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動性,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部分教師往往只是簡單地講授內容,單向告訴學生應該做什么才能滿足社會道德,較少關注學生道德情感和行為自覺的培養。尤其是德育實踐活動的落實情況往往側重結果而忽略學生的主動參與意愿。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我國學生入學后的必學的教育課程,學校在重視社會實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礎上可重點關注學生主動性的培養,調用各類社會資源豐富德育實踐課程的內容與形式。放眼整個社會,可以把德育與其他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活動聯系起來,在開展宣傳教育的同時,開展各種形式的大眾活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盧桂梅.馬來西亞思想政治教育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16年第2期:14-16.
[2]王胤丹.馬來西亞教育概況及其教育特色研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6年4月,第26卷第2期.
[3]杜晶晶.新馬兩國思想政治教育異同分析及其啟示[J].科教文匯,2013年9月,總253期:11-14.
[4]張應龍.海外華文教育的典范: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總160期:77-81.
[5]陳婷花.馬來西亞學校德育特色及其借鑒[J].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01月第01期總第139期40-42
作者:龔寶琴1;鄧芳2 單位:1、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灰湯鎮楓木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