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校企合作下高技紡織人才培養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紡織服裝教育雜志》2016年第4期
摘要:
以“廠中校”校企合作為切入點,以紡織藝術設計專業為例,探索“廠中校”校企合作的建設思路、人才培養及成效,以期為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
“廠中校”校企合作平臺是高職院校與企業深度合作的重要模式之一,建設“廠中校”校企合作平臺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1]。建設“廠中校”校企合作平臺,學校可以借助企業的設備優勢、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辦學水平,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生產性實訓環境,與就業崗位無縫對接;企業可以借助學校的人才優勢、科研優勢和資源優勢,促進新產品研發,培養企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提升企業的社會美譽度。
一、“廠中校”校企合作建設思路
1.明確“廠中校”建設目的,實現校企雙方合作共贏
在校企合作共建“廠中校”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認識到,校企雙方的目的是不完全一致的。對于學校來說,建設“廠中校”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對于企業來說,合作的目的是盈利,是為了實現經營利潤的最大化[2]。因此,學校參與“廠中校”合作必須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強調課程建設與企業的生產及產品開發相融合。學校在借助“廠中校“培養人才的同時,必須為企業提供生產技術指導或產品研發服務,以實現校企雙方互利共贏。
2.規劃建設“廠中校”的核心
教學區學生在“廠中校”學習和實踐,除了要在車間進行生產性實習外,還要進行相應的理論學習和實訓。因此,必須十分重視規劃建設相應的培訓場所和硬件設備,即核心教學區。該教學區作為企業的一部分,要延續企業特有的車間布局風格及環境氛圍,使企業員工到了教學區感覺還是在企業;同時又不失學校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教學區既有在學校的感覺,又切實體驗到企業的真實環境。
3.“廠中校”運行機制建設
為保障“廠中校”的建設、運行和發展,必須建立和完善“廠中校”運行機制。“廠中校”運行機制主要包括機構設置、校企職責、管理制度、考核評價和服務保障等方面,明確合作過程中校企雙方的責權利、不同階段承擔的任務、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規范和管理以及服務保障等。
二、“廠中校”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
根據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廠中校”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培養目標定位和課程體系制定
主要包括崗位目標定位、能力目標要求、課程結構設置、專業課程的對接和課程目標要求。以我校(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紡織藝術設計專業為例,其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2.教學過程的實施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充分借助“廠中校”平臺,以企業的真實項目引領課堂教學,將課堂教學與產品研發融為一體[3]。我校紡織藝術設計專業以“廠中校”合作企業(中國達利有限公司)的真實產品引領課堂教學,如以達利服裝中心的花稿設計項目引領“印花面料花型設計與工藝”課程,達利印染中心設計室的絲綢產品設計項目引領“絲巾設計”課程,達利浙江杭州設計室的提花床品面料和領帶設計項目引領“床品紋樣與款式設計”及“領帶設計”課程等。教學過程中,以真實產品為引領,以項目化教學為抓手,課程教學與項目產品開發同步進行,實現教學成果產品化。
3.師資力量的配備
借助校企合作平臺,實現校企師資深度合作。我校紡織藝術設計專業選派優秀學生到達利服裝中心外貿部、達利浙江杭州設計室、達利印染中心設計室進行學習,以項目化課程為抓手,專業教師與企業專家一起制定課程標準、授課內容和考核評價標準,定期開展研討交流。校內教師與企業專家共同指導,企業專家對學生的設計作品給予評價,并選擇質量高的設計作品直接用于生產。
三、“廠中校”校企合作成效
我校紡織藝術設計專業通過“廠中校”校企合作平臺,以行業企業崗位需要和職業標準為依據,與企業專家一起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了專業設置與女裝產業的對應度,以及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適應度,大大提升了專業的教學水平,在全省和行業中具有較好的聲譽,取得了一系列教學成果。近年來為合作企業開發設計產品2000余款,被企業采用1000余款。學生的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得到明顯提升,深受企業好評。校企通過“廠中校”合作平臺實現了互利互惠、雙向共贏。
參考文獻:
[1]蒙忠.基于大型企業的“廠中校”合作辦學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1(35):28-29.
[2]徐艾,蘇伯賢.校企共建“廠中校”建設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19):18-19.
[3]劉桂林,童云飛,巢新冬.集團化辦學條件下“廠中校”建設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2(5):42-43.
作者:余曉紅 白志剛 單位: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達利女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