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紡織產業本科人才培養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紡織服裝教育雜志》2016年第4期
摘要:
針對我國紡織產業特點及產業升級對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新要求,通過成立紡織職教聯盟,提出“一個目標、兩種能力、三個融合、四個落實、五項措施”的高職本科銜接培養卓越工程技術人才的新思路,并以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鹽城工學院“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為例,探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銜接、基于國家職業標準對課程標準的修訂、“多方同評、閉環控制”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和高職本科轉段條件制定,總結取得的經驗。
關鍵詞:
紡織產業升級;高職本科協同培養;卓越工程技術人才;3+2分段培養
一、紡織產業升級對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目前,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和紡紗錠數占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紡織服裝貿易總額占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國。然而近年來,隨著紡織行業用工成本和綜合成本不斷提升,我國紡織企業的利潤空間受到嚴重擠占。此外,以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國等為代表的第三世界國家,用工成本僅為我國的三分之一,大大沖擊了我國傳統的低中檔紡織產品的優勢,普梳棉紗、針織服裝低中檔紡織產品的生產逐漸向這些國家轉移。同時,美、英等原紡織大國利用原料優勢(如美國的棉花優勢)、人才和技術優勢,推行紡織“再工業化”,對我國的紡織產業造成了新一輪沖擊[1]。在當前多種挑戰下,我國紡織產業只有不斷升級,才能實現健康平穩發展,而紡織產業升級必須依靠各級各類高素質人才引領和支撐。目前我國紡織人才培養主要依靠以紡織為特色的職業技術學院和地方本科院校,但由于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對封閉,造成高職學生畢業后幾乎沒有銜接升學的可能。此外,我國普通高等教育多采用學科型教學模式,造成了本科畢業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不強。因此,面向我國紡織產業升級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必須探索高職和本科的“對口貫通”,依靠雙方的相互銜接,切實提升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協同培養卓越紡織人才,建設一支適應傳統紡織產業升級需要的人才隊伍。
二、紡織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與思路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是教育部在高等工程教育領域實施的重大改革項目,到2014年,全國簽約實施該計劃的企業達到一萬多家,高校和社會力量協同對接產業,面向市場進行專業人才培養,強化了學生工程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诖死砟?,國內部分高職院校嘗試“卓越技師教育培養計劃”,以培養具有一定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有獲得技師職業資質或技師職稱潛力的后備技師。如何將“卓越技師”和“卓越工程師”貫通培養,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紡織產業升級,對高職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新要求。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原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輕紡為特色的高職院校。近年來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教育部“卓越計劃”的要求為指引,加強與培養本科層次應用型紡織人才的本科院校———鹽城工學院的聯系和合作,對高職本科協同培養卓越人才進行研究和探索。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針對江蘇省紡織產業特點及產業升級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明確“立足鹽城、面向蘇北、服務沿海、輻射長三角”的辦學定位,提出基于“一個目標、兩種能力、三個融合、四個落實、五項措施”的卓越人才培養思路?!耙粋€目標”是指校校、校企聯合培養能推動紡織產業升級的卓越技師和卓越工程師?!皟煞N能力”是指培養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三個融合”是指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融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融合、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八膫€落實”是指高職本科協同培養卓越人才實施的組織、制度、資金和條件落實。“五項措施”是指建設融“人生導師、專業教師、技能訓練工程師”為一體的“三師型”隊伍;共享集約型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師生全員參與專業技能競賽、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開展一體化項目教學,實施產學研一體育人;成立紡織職教聯盟,發揮聯盟內政府機構、企業、行業協會的作用。
三、高職本科協同培養卓越人才的探索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鹽城工學院合作成立了“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組織機構,并牽頭成立了鹽城市紡織職教聯盟,出臺了《關于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實施管理辦法》《鹽城市紡織職業教育聯盟章程》等一系列文件。在實踐教學條件方面,以中央財政支持的紡織服裝實訓基地、江蘇省財政支持的紡織技術實訓中心、現代紡織機電技術實訓基地等,江蘇省生態紡織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紡織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為基礎,聯合企業,校企雙主體共建了紡織檢測中心、紡織品設計中心、紡織生產中心和技能鑒定與培訓中心等校內技能訓練平臺,建成了集技能訓練、技能鑒定、項目研發和創新創業功能于一體的紡織服裝實訓基地。此外,充分依托悅達紡織集團等相關企業的校外實訓基地,落實了紡織專業卓越人才培養實施所需的實踐條件。同時,充分利用江蘇省品牌專業、優秀教學團隊和科技創新團隊,以及鹽城市紡織創新服務平臺等優勢資源,推進紡織教育與紡織產業對接,為提高學生的工程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卓越人才奠定了基礎。
1.培養目標設定
紡織業是江蘇省的傳統優勢產業之一,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總產值占全國總量的比值居全國首位。近年來江蘇省以塊狀經濟產業集群為主的紡織產業組織形態,在我國紡織行業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形成了一定的區域品牌影響力,如蘇州吳江盛澤的絲綢產業、無錫江陰的毛絨和毛紡產業、南通海安的色織產業、南通疊石橋的家紡產業、鹽城東臺的紡機產業、鹽城阜寧的過濾材料產業等。但是江蘇省紡織塊狀經濟產業集群也存在層次低、創新弱、投入少、轉型升級慢等素質性和結構性矛盾。因此,江蘇省紡織產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不斷提高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提升高附加值產品比重?!白吭接媱潯本哂行袠I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全程、學校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技術人才、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特點。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鹽城工學院不僅按照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而且凸顯服務江蘇省紡織產業升級的定位,根據區域內紡織行業對“卓越人才”的需求,以“五年一貫制制訂培養方案,分段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指導思想,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系統設計和詳細論證,確定了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面向紡織生產企業、紡織品檢測機構和紡織品流通領域以及相關企業,掌握紡織工藝設計與質量控制、紡織材料及其質量檢測能力、紡織新產品設計與開發、紡織企業生產成本控制方面專業知識,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并具有從業職業資格證書,能從事紡織工藝設計、紡織試驗及質量分析、紡織生產調度、紡織生產核算統計、紡織試驗、紡織跟單與銷售、紡織產品研發、技術革新、生產管理等技術工作,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富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創業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同時,明確了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按照“打基礎、重應用、強實踐,注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要求培養“卓越技師”;鹽城工學院按照“重實踐和理論結合,強化學生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要求培養“卓越工程師”的具體培養目標。
2.課程設置與銜接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鹽城工學院在制訂“五年一貫制”高職本科協同培養卓越人才計劃時,著重對課程體系進行了優化,合理設置了各類課程,對課程標準、課程內容進行了修訂。
(1)高職與本科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銜接。根據高職與本科不同階段的培養目標要求構建課程體系。高職階段課程按照“打基礎、重應用、強實踐,注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原則,本科階段課程按照“重實踐和理論結合,強化學生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原則,將本科的部分實踐教學環節(如紡織生產實訓等)前移到高職階段,將原高職的部分專業課程后置到本科階段,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順序和實施路線,既避免高職、本科課程內容的重復,又拓寬和加深課程內容,真正實現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銜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此外,考慮到生源多元化以及學生知識結構多樣性和層次性的特點,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分層,根據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和職業性格等進行分類。通過對接國家職業標準,構建基于職業特性的“職業通用能力+專業菜單”分層分類課程體系,通過學分制柔性管理實現高職與本科課程有效對接。
(2)基于國家職業標準修訂并完善高職與本科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是教材、教學、監控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實現高職與本科課程體系有效銜接的重要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明確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準,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職業標準通過工作分析方法,描述了勝任各種職業所需的能力,反映了企業和用人單位的用人要求,是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重要依據。紡織行業作為我國的傳統支柱產業,國家早在2002年就頒布了《紡織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實施辦法》,紡織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也組織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制定了紡織行業職業國家標準。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于2006年經過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認證、評估,入選全國首批“紡織行業特有職業技能鑒定站”。建站以來,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積極推進“雙證書”制度,推進課程標準和職業技能標準相銜接,實現了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融通”。在“五年一貫制”高職本科協同培養卓越人才時,高職、本科作為兩個不同的培養階段,雖然其學歷不一樣,要求掌握的知識與技能也不一樣,但課程標準應適應不同層級的職業(工種)的崗位需求。以現代紡織技術(紡織工程)專業為例,學生在高職階段進行高級工培訓,至少應獲得針紡織品檢驗工、紡織設備保全工、紡織面料設計師等職業(工種)四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中的一種;在本科階段進行預備技師培訓,至少應獲得針紡織品檢驗工、紡織設備保全工、紡織面料設計師等職業(工種)三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中的一種,為走上工作崗位后獲取技師職業資格證書奠定基礎。以“機織工藝設計與質量控制”課程為例,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根據筒并搖工、整經工、漿紗工、穿經工、織布工、紡織設備保全工等相關國家職業標準,重新制定了包括課程定位、學習目標、課程內容和要求、課程實施方法、課程評價策略等方面的課程標準,其中的課程定位和課程內容對比見表1。
3.建立“多方同評、閉環控制”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
人才培養質量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加強人才培養評估、建立健全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性舉措?;诖?,高職與本科院校必須按照系統性、科學性、社會需求適應性的原則協同構建卓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建立評價—反饋—調整—評價的控制系統,通過構建“多方(學生、教師、社會、專業機構、技能鑒定站和競賽機構)同評、閉環控制”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對人才培養開展全方位、綜合性的評價?!岸喾酵u,閉環控制”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如圖1所示。
4.高職、本科轉段條件制定
高職本科協同培養卓越人才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學生在高職階段學完規定的課程,達到規定的畢業學分,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思想品德經鑒定符合要求的準予畢業,但是能否順利進入本科階段學習,還要符合轉段要求。以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紡織技術專業為例,學生必須通過江蘇省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和江蘇省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并獲得相應的高級工技能證書;此外,3門職業核心能力課程“紡織材料檢測”“紡紗工藝設計與質量控制”“機織工藝設計與質量控制”必須通過鹽城工學院統一組織的考核方能轉段。轉段條件的設置充分保證了卓越人才的培養目標。
四、結語
基于教育部“卓越計劃”人才培養理念,通過產業升級驅動設定人才培養目標,根據高職與本科不同階段的培養目標要求,系統構建課程體系。基于國家職業標準修訂完善課程標準,建立健全“多方同評、閉環控制”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設定高職、本科轉段條件,全方位體現高職和本科人才培養的一貫性,破解了高職與本科銜接過程中的關鍵難題,滿足了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近年來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鹽城工學院紡織專業群學生100%獲得了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一大批學生參加全國紡織面料檢測、紡織面料設計和紡織服裝外貿跟單技能大賽,獲得一、二、三等獎和“技能標兵”稱號。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也以過硬的職業技能水平四次蟬聯全國高職高專院校紡織面料檢測大賽團體一等獎,在2015年更是以??平M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全國大學生外貿跟單(紡織)職業能力大賽團體一等獎。
參考文獻:
[1]姚穆.我國紡織產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棉紡織技術,2014(2):1-5.
[2]王建明.高職院校實施“卓越技師”人才培養的探索[J].山東紡織經濟,2013(10):91-93.
[3]周方.“卓越技師”培養的目標定位[J].教育與職業,2016(2):23-25.
作者:劉華 王可 馬倩 呂立斌 單位: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紡織服裝學院 鹽城工學院紡織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