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設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
摘要:高職院校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導向下,需要與企業合作展開課程建設,充分發揮企業在實訓教學中的資源優勢。這就意味著,校企合作下的財務管理課程設計重點,應放置在實訓教學模塊之中。設計思路包括:充分了解企業的需求、加強崗位認知、增強財務流程的掌握、建立知識線上交流平臺、編寫實習指導書。
關鍵詞:校企合作;財務管理課程;高職;設計
高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以就業為導向,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潮流中,高職院校都在開拓與企業間的合作,并把它做為自身辦學的特點,這樣可以有利于學校把握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實現畢業生與工作崗位的對接,有效解決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需求之間的矛盾。同時,校企合作還可以提高學校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促進學校開拓辦學渠道,使學校的職業教育和社會的培訓融為一體,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
一、校企合作下財務管理課程設計目標
(一)與理論教學互為補充
與“會計學基礎”課程不同,財務管理課程所涉及的內容更為抽象。為此,在實訓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運用于實踐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企業方通過結合自身經營管理事項,為學生提供實訓場所,打破校內實訓的短板,促使學生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商業實踐聯系起來,與理論教學互為補充。
(二)增強學生的崗位認知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這涉及到學生對崗位工作強度和氛圍的認知。校企合作可以增強學生的崗位認知,讓學生學習起來不再抽象,更有針對性。
二、目標導向下對財務課程教學模塊解構
圍繞著實訓教學環節,在目標導向下可以做以下三個方面的模塊解構:
(一)崗位環境認知模塊
這里的“崗位認知模塊”主要關注三個問題:第一,使學生在真實的財務崗位中來感受實際工作要求;第二,使學生在工作氣氛中,進一步理解團隊合作的價值;第三,使學生在理解團隊合作之后,能夠重視自身人際溝通能力的訓練。因此,對崗位環境建立起充分的認知,能夠促使學生理性面對之后財務課程的學習。
(二)崗位技能養成模塊
崗位技能養成模塊應是校企合作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要針對當前市場的需求,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崗位技能。教學實踐中,應突出學生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思維轉換,并能知曉特定企業類型的財務工作流程,為將來適應企業需求,找到合適的崗位進行培養。
(三)專業素養拓展模塊
關于“專業素質拓展模塊”,在諸多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設計中并未考慮。“專業素質”就是一種意識的養成,財務管理教學中的專業素質培養,主要是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需要使學生在企業方實訓過程中逐步形成自覺的學習意識,即建立起自組織學習系統來。為此,可以通過崗位認知模塊的實施來推動。以上從三個方面所做的教學模塊解構,便為下面的課程設計思路提供了路徑指向。
三、財務管理課程設計思路
根據以上所述,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設計思路如下所述:
(一)充分理解企業方的需求
在進行校企合作時,高職院校應充分理解企業方的需求,結合企業的需求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利用企業可提供的資源入手,突出專項能力的培養。同時,想辦法通過其它可行途徑來彌補企業方的不足。
(二)加強學生對工作崗位的認知
針對崗位認知教育,帶隊教師可以在企業小組學習中,以總結和引導的方式來促使學生引起重視,從而提高學生對崗位的認知程度。還可以由企業財務部門技術骨干或者負責人開設專題講座,若有校友在企業財務部門則可以請校友現身說法。這樣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畢業后的工作崗位有一些認識,對自己的能力做更好的定位。
(三)增強對財務流程的掌握
針對企業的需求,在財務管理課程實訓設計中,應強調學生對財務流程的掌握。在不接觸企業會計憑證的條件下,可以由企業兼職教師首先對學生進行流程講述,然后結合企業具體財務工作的開展,按照流程分階段對學生展示財務管理“成果”。同時,還可以引進企業方為學生講解電算化系統的使用情況。
四、結束語
將校企合作的模式引入到高職高專的教學中,不僅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得以深化提升,還可以讓學生提前體驗到社會的生活,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適應市場的需求,才能讓高職院校的學生自信地步入社會,走進企業。
參考文獻:
[1]關振宇.高職經管專業校內實訓教學體系構建問題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7)
[2]楊國良.高職經管類專業實施柔性實訓教學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
作者:景秋云 單位: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