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語文教學中紅色教育的滲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基礎教育研究雜志》2014年第六期
1.營造濃厚的紅色教育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一種潛在的力量,它能春風化雨般無聲地滋潤著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因而加強校園文化和班級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紅色教育氛圍意義深遠。例如,在校園內開辟紅色革命文化長廊,課間利用校園廣播播放革命歌曲,教室內張掛革命英雄的語錄、畫像等。通過多種方式,有效地營造濃厚的紅色教育氛圍,使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在校園內時刻都能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從而收到環境育人、物化育人的效果。
2.充分挖掘、整合教材中的紅色教育資源
教材是學生學習知識、接受教育的藍本。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有機整合教材能使教師對課程內容的認識更深刻,教育教學的指向性、目標性更明確。運用好語文教材中的紅色教育資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
(1)通過找準切入點來整合教材內容。教材中的文章,只要認真比較,我們都能找到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比如主題相似、文體相似、表現手法相似等。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進行更細致的分類,并以此為切入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系統的理解,思想上有更深刻的感悟。教材中的課文,我們可以先按紅色教育的主題分類,再按文體進行細致分類。例如,可分為詩歌類———《黃河頌》(七年級下冊,簡稱“七下”,下同)、《沁園春•雪》(九上)、《我愛這土地》(九下)、《我用殘損的手掌》(九下)、《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九下),小說類———《蘆花蕩》(八上),散文類———《土地的誓言》(七下)……把教材內容進行這樣的分類,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訓練求同和發散性思維。通過不同形式的教材內容,學生可充分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奮發圖強的民族精神。
(2)通過拓展和延伸擴大教材內容的輻射面。調動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鞏固新知識。革命戰爭年代離現在的學生有一定的時間距離,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必須縮短這種距離,讓學生能直接、真切地感悟當時的情景。英雄榜樣對學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在語文教學中適當介紹時代的背景、革命者的英勇事跡可以有效地縮短這種時空的距離。例如,在教學的《沁園春•雪》(九上)一文時,可以先介紹年輕時的相關經歷,讓學生了解當年如何經過自己的刻苦努力,為我國的文學和革命事業所做的巨大貢獻。另外,還可以結合已經學過的課文,如《蘆花蕩》《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等,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抗戰時期的艱苦歲月,感受中華民族自立自強、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進而引發他們思考:當代的青少年在學習生活條件如此優越的情況下,如何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為了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教師需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這樣有助于檢驗學生是否能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之中,是否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這種拓展和延伸可以是對舊知識的回顧,也可以是對新知識的遷移思考。例如,在教學課文《蘆花蕩》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一個運送糧草的老頭兒如何憑著自己的機智勇敢全殲鬼子的英雄豪氣,再通過與作者孫犁另一篇題材、風格相似的文章《荷花淀》進行對比閱讀,讓學生對孫犁詩化的語言風格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實現跨學科的拓展和延伸。語文學科的知識綜合性很強,在教學中實現跨學科的拓展和延伸,能最大限度地體現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從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語文教材中的“紅色經典”課文大都有著非常厚重的歷史文化背景,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聯系相關學科(如歷史、政治、地理等)的知識,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盡可能深入了解相關背景,從而使學生能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
3.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
第二課堂是實現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的有效途徑。開展紅色教育,也可以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在第二課堂中開展,靈活多樣的形式可使活動變得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
(1)召開紅色革命故事會。故事總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故事的教育作用是枯燥的說教無法相提并論的。在召開紅色革命故事會前,教師應對學生進行講故事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繪聲繪色地把感人的故事展現在大家面前;指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了解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跡,鼓勵學生把跌宕起伏的情節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整理出來。經過精心的準備,當表演者站在臺上時,就能給聽眾帶來震撼的效果,從而使大家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者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
(2)召開革命詩詞朗誦會。詩詞不僅內涵十分豐富,而且音韻性、節奏感很強。教師可以用教材收錄的紅色革命詩詞為切入口,召開革命詩詞朗誦會,例如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九下)、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九下)、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九下)等。紅色革命詩詞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朗誦這些詩詞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詞的創作背景,感受作者的創作情感,在提高學生詩詞鑒賞、感悟能力的同時,極大地豐富他們的情感,充實他們的內心。
(3)開展紅色綜合實踐活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圍繞“紅色”這個主題來開展。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到革命舊址參觀,組織學生觀看紅色革命電影,讓學生更直觀、更真切地感受革命歲月。活動的感受越深,對學生的影響、觸動就越大,收到的教育效果就越好。沒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組織相關閱讀、寫作活動。學生通過閱讀紅色經典著作,寫下閱讀后的感想,同樣可以讓革命傳統精神根植于學生的心中,促使他們為祖國的繁榮、民族的富強而不斷努力奮斗。同志曾指出,只有銘記歷史,特別是銘記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中國革命史,才能深刻地了解過去、全面把握現在、正確創造未來。雖然時代在不斷進步,社會在高速發展,但是紅色教育不能忽視,革命的傳統不能忘記。我們教育學生不但要將紅色精神傳承下去,而且要讓它煥發出更燦爛的光輝。
作者:何建芳葉發春單位:從化市呂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