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大學生要想成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就要始終堅持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升和培養自身的政治素質及高尚的思想意識。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在社會不斷地發展和進步下,已經形成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的價值體系指導觀念,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目標具體包括“有能力素養、有中國精神、有核心價值、有理想信念”。這四個方面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既體現了時代的特點,又詮釋了時代的內涵。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在曾經的全國思想宣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積極宣傳思想工作的創新,具體表現在抓好相關的手段和理念創新工作,用思想認識創新的手段打開新的工作局面,利用新的工作舉措積極打破工作難題。在高校的思想宣傳工作中,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的主要陣地和渠道,應該積極貫徹總書記基層創新、手段創新和理念創新的要求和號召,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中時刻賦予新的內涵,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內涵中的制度創新、載體創新、方法創新、和內容創新。在徹底落實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指引,提高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率[1]。
1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本質上是一種實踐預期和價值取向,這種價值取向和預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歸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出發點。隨著共產主義理想逐步實現和社會主義社會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內涵已經有階級思想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主的思想教育目標。我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主要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堅定擁護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漸豐富當下新的發展時代中科學的理論基礎。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構成是由思想教育目標的本質目的決定生成的。本質屬性上看我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堅持國家全部方針、路線、堅定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這是區別于資本主義國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區別[2]。
2堅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主要作用
只有不斷堅持和落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才能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同時不斷提升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預判能力。在當前大學思政課教育目標的改革中也逐漸提升了相關教育管理層對于大學思政課程政治目標改革的重視,只有充分的認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作用,才能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將教學行為與思想教育目標形成高度的融合。不斷升級大學生思想教育在大學教育期間的地位和作用,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貢獻力量。不斷地深化大學生思想教育目標對于學生地質外來不良文化影響、促進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推進校園和諧文化的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屬于我國基層政治工作的重要工作內容和基礎,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理論為指導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學工程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仍需要不斷的改革和創新,才能始終給我國的社會進步提供正確的指導[3]。
3當前構建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體系
3.1不斷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內涵
做好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改革首先需要做好對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清晰認識,只有充分的認識才能不斷促進教育工作實現正確的改革,為思想政治的教育目標內涵的豐富和教育工作的體系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不斷革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斷豐富教育工作的發展體系,最終提升教育工作質量,促進社會發展體系的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改革本質上是以理念認知為基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目標體系的提升與豐富,最直接的革新目的在于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國家各方面的建設都達到理想的效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革新中,仍然要堅持傳統文化精神的宣揚,不斷堅持完善和優化實現中國夢的措施。在教育的引導方式中始終堅持高效價值和科學的工作理念,最終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理念,積極樹立遠大理想信念在大學生心中的地位,最終為我國的社會的發展培養出全能、綜合性的優秀人才[4]。
3.2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中“四有”新人的內涵
當前大學生思想教育目標中的“四有新人”是指有理想信念、有核心價值、有中國精神,有能力素養。這四個方面的提議和革新并不是針對傳統“四有新人”的顛覆,而是對傳統“四有新人”教育目標的補充和豐富。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主要產生于當今社會需要培養更多理想信念堅定、奮斗目標明確的綜合人才需求,只有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才能從根本上不斷改進當前的教育品質。大學生只有經過良好的思想教育才能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終保持科學的理念和信念,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有理想信念”是指要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堅定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信念,團結人民、凝聚力量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有核心價值”是指以后提出的“三個倡導”即包括倡導友善、誠信、敬業、愛國、倡導法治、公正、平等、自由、倡導和諧、文明、民主、富強。“有中國精神”主要包括倡導理國、倡導銳意進取、堅持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統籌,將中國精神徹底轉化為增強民族自信、捍衛民族發展的動力。“有能力素養”具體包括“有文化素養”及“有道德素養”兩個方面有機結合共同促進大學生的順利成長。
4結語
總之,始終堅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構建,逐步完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革新,依靠思政教育目標倡導的道德和倫理規范,不斷踐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遠大理想,始終堅持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并進,通過對學生能力素養和道德素養的培養構筑學生實現社會主義遠大理想的堅定信念。
參考文獻
[1]張振山.關于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3):29-30.
[2]張倩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實現途徑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17.
[3]劉艷豐.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深化研究及其意義[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1):98-99.
[4]張衛峰,薛潔.構建大學生黨員發展目標管理體系,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機制思政教育[J].科教導刊(下旬),2016,(05):69-70.
作者:張淑紅 單位:沈陽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