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材料腐蝕原理伴隨性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教學研究雜志》2015年第二期
1設計伴隨性課下作業:維持學生學習熱情
筆者在美國訪問的時候,對美國教育最大的感受是抓“大”放“小”,也就是說對小學生采用的是快樂教學法,但是上大學以后,學習抓得很緊,學生的壓力也很大。由于美國的本科教育費用較高,除了少數聽家長安排的學生,大部分學生上大學都是自主自愿、目標明確的,這本身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強勁動力。除此以外,老師授課的內容和方式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人印象深刻的是《RenewableEnergyDevices(可再生能源)》課的一個大作業,教師事先沒有對大作業內容做任何限制,而是在課堂上讓大家一起提議,列出十來個可選的題目,然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題。學生對于這種主動參與的作業形式報以極大的熱情,作業的題材范圍極為廣泛,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自然也很高。為此,在《材料腐蝕原理》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嘗試對課下作業做了一點調整,減少了一些課后習題,增加了一個隨著課程進行逐步完成的課下大作業。作業包括三部分:(1)廣泛查閱與腐蝕科學和防護技術相關的雜志和網站,了解其側重的領域及其在行業內的影響,并給出點評(學期前三周完成);(2)以腐蝕課上接觸到的概念為關鍵詞,查閱相關的中文文獻,并選定三篇最感興趣的文獻仔細閱讀,每篇提出至少一個與專業相關的問題(學期第4~6周完成);(3)針對中文文獻閱讀中感興趣的領域,查閱最近三年的英文文獻,選定其中一篇進行精讀,提出三個問題并談談對此過程的感受(學期第6~8周完成)。盡管只是一次嘗試,作業的要求也很寬泛,但完成情況卻出乎意料的好。首先,給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是兩個月,但是兩周以后,60%的同學就提交了作業;其次,學生提交作業涉及的研究領域極其廣泛;第三,部分學生提交作業的質量相當高。這次大作業在這一輪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起到了引領學生主動探索專業方向的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困惑的是不知所學何用,這不僅影響學習效果,更重要的是影響學習熱情。進入專業課學習階段后,學生應當對專業方向的大背景有所關注,并學會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建立起一定的聯系,進而去了解自己專業在整個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存在的意義以及與相鄰領域之間的關系。在完成第一部分作業的過程中,學生所收集和整理出來的信息,會使他們對專業涉及的領域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并逐漸開始對專業方向產生感性認識,這有助于激發他們探索專業方向相關學術問題和應用技術的熱情。
1.2給學生提供了一次文獻檢索的實踐機會知識是積累性的,人類歷史上每一次突破性的重大發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前人研究成果的繼續延伸,所以全面的掌握相關文獻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對于還沒有進入課題研究的大三學生而言,文獻檢索往往因沒有具體方向的引領而變得抽象。因此,應從專業的角度入手,訓練學生進行文獻檢索、文獻查找和文獻閱讀的技巧,讓學生帶著想法主動去實踐,這個實踐過程將開啟一扇了解和理解專業的大門。
1.3有助于學生帶著問題來聽課這次伴隨性課下作業帶來最直接的效果應該是幫助學生提出問題,并帶著問題來聽課。學生在第二部分作業中提出的很多問題正是《材料腐蝕》課上要探討的問題,因此,學生們反饋的問題成了隨后課堂內容很好的導入點。例如,一個學生提的問題是:“為什么對眼鏡架腐蝕的研究不考慮大氣腐蝕的影響,而重點考察汗液的影響?”,這樣的問題正好引導學生思考腐蝕的主要影響因素以及模擬環境腐蝕相關的問題;又如,有學生提出“為什么鋼要鍍鋅?鋅的電位不是比鐵還負嗎?”則可用于引出腐蝕與防護關系的討論,引導學生思考利用電化學腐蝕原理來進行防腐蝕設計的方法。而學生關于“為什么選擇AD91D這種材料,而不選別的材料”這類問題,可作為材料的耐蝕性能這一章的開場白,引導學生從材料的特性入手理解不同材料的腐蝕性能及應用領域。學生提出的關于為什么要模擬海水環境腐蝕的問題,正好作為海水腐蝕這一講的切入點。還有很多學生看到的是一些比較新的研究方向,包括電化學傳感器、植入體的耐蝕性研究等等,這些研究熱點問題則正好可以作為電化學腐蝕原理應用領域的拓展,激發學生利用基本原理去探索新領域的熱情。實踐表明,將學生作業中提出的問題花5分鐘反饋到課堂,不僅鼓勵了提出問題的學生,也啟發了其他學生,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對課上所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更感性和更真實的體會。
1.4專業英語的精讀是一個充滿喜悅的挑戰過程第三部分作業涉及到專業英語的閱讀和理解,其難度超出了很多學生的預期,但是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有一個超額完成作業的學生這樣寫道,“雖然我的英語水平不太高,但心里還是挺喜歡讀英文文獻的感覺,故又讀了一篇……”;另有一個充滿成就感的學生這樣說:“從小到大第一次很正式地去閱讀英文文獻,首先十分感謝老師給我這個嘗試的機會,原來一直以為自己不可能看懂英文文獻的,但竟然通過各種倒騰方法看懂了,十分激動……”;還有一個同學在長長的英文讀后感最后寫了這樣一段話:“Thishomeworkisextremelymeaningfulforme,becauseitprovidesmewithanopportunitytoexploreinacer-tainfieldinarelativelydeepway,fromwhichIen-richedmyknowledgeandwasinspiredbythemaver-ickresearchersalot.Thankstothishomework.”(這個作業對我來說太有意義了,因為它給我提供了一次較為深入探討一個特定專業方向的機會,這些創新性研究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也激發了我的靈感,感謝這次作業。)
2結束語
《材料腐蝕原理》課上課下的一些教學改革嘗試,特別是課下伴隨性作業的實施過程,讓教師們切實感受到專業課的教學確實需要從教育理念到教學行為方式實現“六個”轉變[1],即從重教師的教到重學生的學,從重知識傳授到重能力培養,從重認知到重情感,從重結果到重過程,從重教法到重學法,從重繼承到重創造。專業課的本質是為學生開啟一扇窗,引領學生進入一扇門,其傳遞的遠不只是知識本身,而傳遞的過程也應當是一個充滿快樂、教學相長的過程!
作者:李衛平 劉慧叢 朱立群 單位:京航空航天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北京市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