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的開展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語文中的實踐教學,能夠讓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條件下學習語文,真正把語文知識生活化。教師從語文實踐活動要結合學校具體條件,要體現出發展性的特點,要注重實踐活動中的引導作用,要明確主題,要貼近學生實際五個方面探討了語文實踐教學的開展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指出:“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要將綜合實踐活動與小學語文學科進行整合,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實踐教學,并且為實踐教學的開展創設有利條件。
一、結合學校具體條件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因時因地進行。雖然很多時候實踐教學的設計和安排,要與理論學習相匹配,具有相同的進度,但是也要根據時令的變化、環境的轉換等,進行靈活的安排。例如,春天的語文實踐教學,可以更多地與季節相關聯,讓學生可以走進大自然,認真觀察春天里大自然會有哪些變化,會有哪些美好的場景……在這樣的實踐教學中,學生的心靈得到釋放,可以非常快樂地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去重新解讀大自然。再比如,在教師節來臨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舉行“我心目中的老師”的語文實踐活動;清明節前,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讓學生受到熏陶和教育,以“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為主題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在學校安全教育周期間,組織學生通過辦手抄報宣傳安全知識,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在這一生活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所開展的實踐活動要從鮮活的生活入手,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進行語文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
二、語文實踐活動要體現出發展性的特點
語文實踐活動要具有創新性和發展性,能夠對基礎課的內容進行一定的發展和擴充,幫助學生擴展知識范圍,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例如,在開展一些課本劇表演的活動中,學生就可以通過事先的排演和準備,進一步對課本內容進行探究與編排。這實際上是一種創新性與發展性的實踐活動。又如,組織“成語擂臺賽”,讓學生運用從語文課本中學到的成語和通過課外閱讀積累的成語知識大顯身手。比賽項目可設“成語故事”“成語方陣”“成語分類”“成語填空”“成語對答”和“成語接龍”等,以小組為單位,全員參加。這實際上是一種發展性的實踐活動。再如,開展“善觀察、寫細節”的習作仿寫活動,要求學生復習學過的課文,選擇課文中自己覺得最好的段落,反復欣賞品味,從而進行仿寫練習。這樣的仿寫,可以讓小學生們在品讀一篇課文的時候更加認真細致,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三、注重語文實踐活動中的引導作用
實踐活動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要讓學生有參與的熱情。所以,教師要注重引導,為學生各項實踐活動的開展創設有利的條件,幫助他們解決在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阻礙。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出指導者和組織者的重要作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效的支持與幫助。比如,在教學“規則”這一單元課文后,教師可以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先讓學生自己組成小組,調查學校或生活當中的規則,寫成小型的調查報告,進行分類整理。然后,搜集生活當中違反規則的資料,以“規則,使我們的生活更和諧”為主題,通過辦手抄報或開展中隊活動課的形式,宣傳和發動全校學生遵守規則。這一活動可以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思維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充分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而且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讓他們在適應社會方面又多了一份自信。
四、在明確主題的情況下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受自身生活經驗的限制,所以,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側重選擇一些可以讓學生能夠增長真實體驗的具體內容。當教學中的一些難點是學生不能理解的時,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教學,增加學生親身的體驗,從而幫助他們理解相關內容。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實踐活動要與課文的學習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創設條件,走出課本,走向實際的環境。比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等一篇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從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這些課文的描述,讓學生內心充滿了向往,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一些實踐活動。例如在假期的時候,讓家長帶學生去文章所描述的地方旅游,通過寫讀后感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多時候,學生選擇旅游度假地的時候,都會受到課文的影響。所以,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與課文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課文的學習和實踐活動的有機配合,可以共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語文實踐活動要貼近學生實際
在小學語文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現有語文綜合水平組織不同的實踐活動,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找到可以發揮自己作用的位置。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總結的良好習慣和相應技能。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尋求問題的答案,讓他們通過思考找到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感想用筆記錄下來,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在學習效果的評價方面,要改變傳統的教師單向評價的做法,要讓學生自評和學生之間的互評都能夠融合進來,讓學生擁有自主評價權。通過自我評價和反思,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變得更加立體鮮活,幫助學生真正將語文這門學科學得更加透徹。
參考文獻:
[1]劉欣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2]周鑫.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0).
作者:閆永虹 單位:山東省膠州市杜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