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藝術教育中責任教育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人活在世上,既是自然人,又是社會人,所以既要依存于社會,又要對社會負責。古往今來,無數志士仁人是對社會負責的典范。元朝的文天祥、清代的林則徐、近代的孫中山,當代就更是不勝枚舉。數不勝數的英雄模范人物,他們是最有擔當的社會人。
藝術教育具有極好的滲透性,是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教育的良載體。通過學畫,文天祥、林則徐等名人的畫像,欣賞孫中山先生的畫冊,及參觀博物館,用相機拍攝抗日聯軍戰斗史展覽中的楊靖宇林海中的戰斗形象照片,了解齊白石拒不給日本占領者作畫的舉動,讓學生在這無數有擔當的人物映照下,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完成了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育目的。我們還走進社區,與社區的合唱團一起學唱《扶起你》,讓學生體會建設和諧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互愛、互助扶持的責任,是每個社會人應盡的義務。只有在社會中盡職盡責,才是一個合格的公民。在社區的活動中體會親民、服務于民的思想感情與責任意識。
對社會、對別人負責是高尚的情操,對自己負責是對社會、對別人負責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是一個具有健全心靈的好人。音樂使人心靈得到凈化,使人行為變得優雅、完美,這種人格形象塑造是音樂、藝術、教育的特有功能。只有深愛自己的祖國,又對祖國負責的強烈責任感,才使聶耳的田漢創造出《義勇軍進行曲》那樣震撼人心魄的樂曲。那鏗鏘的歌詞,高亢激越的旋律,喚起國人抗擊侵略者,拯救中華民族的責任感和自信心。而今天這意義深遠的樂曲又成為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振興中華、實現強國夢的最強音。起來、前進,催人奮進,鼓舞中華兒女勇敢前行。每當升旗時響起《義勇軍進行曲》,每位學生、每位老師無不振奮、激動。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靈在樂曲中升華。學校的藝術教育就要緊緊抓住塑造人心靈而展開。
為達此目的,我們設計了藝術欣賞課,在這個單元里,梵高、畢加索、徐悲鴻、丁聰、李斯特、斯特勞斯、阿炳等,藝術欣賞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感受、感知和共鳴。藝術家、藝術作品具有特別積極、美好的力量。高尚、仁愛的內容,使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與藝術家及他們的優秀作品產生共鳴,凈化他們漸為世俗所侵蝕的靈魂。
我們特別選擇許多中國音樂作品來欣賞,因為中國音樂跟傳統的美學精神緊密相連,上善唯美,喜歡虛靜空靈的意境,追求情與景的交融。注重情韻的表達,曠達幽深、空靈中庸,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二泉映月》、《十面埋伏》、《陽春白雪》、《春江花月夜》、《黃河大合唱》、《東方紅史詩》等樂曲和大合唱欣賞,學生顯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行為規范了,舉止文雅了,待人有禮貌了,對人對己都有責任感了。因此,我們認為藝術欣賞課是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的最好途徑。
作者:馬振遠單位:吉林省長春市東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