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瑞典英語教育對中國的啟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基本概況
雖然瑞典的英語教育卓有成效,然而瑞典兒童用在英語學習方面的時間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多。從學前教育階段看起,瑞典并不強調對學齡前幼兒進行英語教育,除了部分國際幼兒園之外,大部分幼兒園都沒有開設專門的英語學習課程。在學前教育階段,他們更加強調兒童的個性與社會性的發展,非常重視幼兒的多元文化教育,以幫助兒童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更加易于接受并學習外國文化。在義務教育階段,瑞典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自三年級開設英語課,平均周學時為2—4課時;6年級開始,學校會為學生提供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漢語等第二外語的選擇;8年級學生可以選修第三門外語。同我國相比,瑞典的校內英語教學課時少了許多。并且瑞典的語言教育強調外語學習不得以弱化母語學習為代價。除了瑞典語之外,他們還專為來自其他國家的移民兒童開設母語學習課程。如筆者走訪的OSTRATORNSCHOOL,就為在該校就讀的中國移民、中東難民兒童開設了漢語、阿拉伯語課程。與大部分中國學校相比,瑞典的英語教育更注重英美文化知識的教育,使兒童充分認識母語與英語的差異;并且著重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規定課時的英語教學一直延續到高中階段結束。高等教育階段,除英語專業外,瑞典的高校不再開設像我國一樣大面積普及的公共英語必修課,但是學生有多種機會可以選擇英語語言文化類選修課程,如英語文學作品選讀等等;并且在課上和課外都有充分的機會利用seminar、workshop、presentation等形式進行英語應用能力的訓練。在這樣的英語教育體系下培養出來的瑞典公民,普遍具備熟練的英語使用能力,能夠使用英語進行有效的日常交際及學術交流。顯然,瑞典的英語教育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規模上都無法跟我國的英語教育相提并論,那么他們是如何取得如此顯著的教育成果的呢?
二、成功經驗
1.尊重個體差異,倡導民主教育理念瑞典人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達到了一個令人無法想象的高度。讓人人都能享受平等的學習機會,是瑞典教育始終堅持的重要理念。瑞典實施從零歲到墳墓的全國免費教育體制,即使是近20年來世界教育私人化和營利化的風潮強勁,瑞典人仍始終堅定地把全民免費教育作為重要的既定方針,并不斷地增加撥款,擴大教育規模,提高辦學質量。他們對兒童從小就進行大量的智力投資,這樣一種教育理念在瑞典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都有所體現。筆者走訪的學校教室都配置了電腦、投影儀、幻燈機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此外,傳統的教學資源如學校圖書館、錄音機、地圖、班級小書架以及各種學習用具和游戲用具一應俱全。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瑞典學校的教室安排非常靈活,不同課程都有不同的授課地點。即使是在同一個班級,學生都配有2個以上的教室以便于分層次教學,學生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環境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瑞典英語教育不主張太急于督促甚至逼迫兒童學習知識。在基礎教育階段,他們更加注重兒童個人生活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旨在為兒童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教師通過組織有關戲劇、音樂、美術、體育、自然常識和社會生活等內容的各種室內外活動促進兒童的學習和發展,并不強迫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此外,學校正視兒童個體差異,并為有閱讀障礙等“特殊需要”的兒童配備專門的指導老師。瑞典人普遍認為,不尊重兒童的自主選擇,不顧及兒童智力發展的自然過程和個體差異,一廂情愿地揠苗助長,必然對兒童的終身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惡劣影響。因此,充分尊重兒童的“民主教育”可以說是瑞典教育的精髓。課堂上老師尊重兒童意見,鼓勵自由表達,從而保護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獨特的個性特征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筆者在參觀瑞典學校的時候,能夠明顯的感覺到瑞典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一直處于一種主動、輕松的狀態。
2.重視英美文化的滲透,創設英語學習的良好環境有關研究資料表明,課堂并不是瑞典學生獲取英語知識的唯一途徑,甚至有45%的瑞典學生認為媒體和校外其它場所才是自己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這是因為瑞典地處歐洲,其國家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受到英美文化的滲透和影響。瑞典有多家電視臺每天24小時播放英語節目和影視作品;英語圖書、音像資料隨手可得;英語路標、指示牌隨處可見;同時,開放的網絡也是一個供兒童接觸英語環境的絕佳媒體。瑞典的社會與媒體為英語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大環境;而這樣的學習環境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貧困落后的偏遠地區幾乎不存在。
3.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基礎上的體驗教學方法,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在充分尊重兒童權利的指導思想下,瑞典的學校教育堅持以兒童的最大利益為中心,堅持教育以兒童為本。瑞典的課堂主要采用討論和小組學習的教學方法,基礎英語教育形式多種多樣,主要以游戲和主題活動為主,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且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欲望。如筆者親身參與了一個教學小游戲,教師分組帶領兒童到森林里去(瑞典森林覆蓋率高達66%,隨處可見的森林是兒童成長的第一課堂)。森林里懸掛著老師們事先準備好的一些英語指示,孩子們被要求按照指示回答問題,如:瑞典有多少個湖泊,瑞典第三大城市叫什么名字;此外還有一些極具趣味性的問題,如A,B,C三位老師的身高之和加起來是多少,等等,引導孩子們完成任務并走向終點,孩子們在森林里度過了愉快的下午。老師引導兒童在學習的同時認識自然,在游戲的同時掌握知識,這樣的活動寓教于樂,深受孩子們的歡迎,教學效果更是不言而喻。
三、三點借鑒
目前,我國在基礎教育階段普遍采用的英語教學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基于漢語的英語教學模式,即以漢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在固定的時間里講授和引導兒童學習英語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為目前大部分開設英語課程的中小學所采用。二是全英教學模式,即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在固定的時間里講授和引導兒童學習英語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三是浸入式(或半浸入式)教學模式,即兒童在學校的全部時間(或大部分時間)都被浸泡在全英語環境中,教師直接用英語組織教育活動和生活活動,這種教學模式由于受師資等教學條件的限制,只應用在北京、上海等較大城市的某些國際學校。筆者認為,瑞典基礎英語教育對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改革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借鑒:
1.保護兒童學習興趣,培養多元文化意識,拓展國際視野與瑞典相比,我國對于英語教育的重視程度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多數兒童從幼兒園時期就已經開始了英語教育。有的家長為了加強英語教育,特意把孩子送往“雙語幼兒園”,或強迫孩子參加各種課外英語培訓班,效果卻往往適得其反,使孩子徹底喪失了英語學習興趣。反觀瑞典的情況,在英語教學中老師并不一味強調知識的學習,而是重點培養兒童的多元文化觀,使兒童樂于接受并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而逐漸產生英語學習的興趣。筆者在瑞典的時候多次問到瑞典的小學生同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要學英語?”答案幾乎都是一致的“:瑞典是一個很小的國家,瑞典語是一門很小的語種,只會講瑞典語不足以在這個國際化的社會上立足。因此我們要學習英語以及其他多種語言,長大了可以去到很多國家,和全世界的人交朋友。”瑞典兒童從小就培養起了國際化的視野,了解到英語是與世界溝通的有效工具,從而認識到學習英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然不會排斥英語學習,反而樂于學習,能夠主動學習,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因此筆者認為,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我們應當更加注重多元文化意識的培養,培養兒童的國際化視野,從而激發學習英語的動力,而不能以應付考試為目的,一味強調英語知識的學習。
2.創造家校合作的英語學習展示平臺,使學生分享學習成果與瑞典相比,我國的中小學無論是采取漢語教學、雙語教學還是浸入式、半浸入式教學,社會和媒體能夠提供給孩子的英語學環境都遠遠不夠,因此更需要老師和家長密切配合,在學校內外為兒童營造學習英語的良好大環境。根據瑞吉歐教育理念,學校環境作為一個“可以支持社會互動、探索與學習的容器”,而被賦予了豐富而深刻的教育內涵。筆者發現瑞典的學校環境創設溫馨而有趣,同時與教學活動緊密相關。教室里陳列著來自不同國家的特色藝術品,墻壁上貼滿了五顏六色的圖片,從埃及金字塔到中國版的世界地圖。班主任老師解釋說,這是為了“給孩子們提供看待同一個世界的不同視角”。還有的教室貼著孩子們自己制定并且用英文表達的“班規”,包括許多條“Do”和“Donot”(應該怎么做和不應該怎么做)。環境的教育價值在整體語言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要忽略家庭教育在幼兒英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這里筆者并不是要求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跟孩子用英語對話,而是希望父母提高環境創設意識,盡量利用多種有效手段,如給孩子聽一些有趣的英語歌曲,看一些簡單的英語動畫片,在游戲中與兒童進行基本的英語對話,在墻上貼一些帶有英文單詞的彩色圖片并常常更換,以喚起兒童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借鑒瑞典的學前教育模式,建立家庭游戲小組,讓那些文化程度較高的、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的家長帶領其他家長和孩子們開展雙休日英語活動,組織家庭表演會等等,與孩子共同表演在學校所學的英語對話、故事、情景劇等,從而更好的配合學校教育。
3.加大游戲教學和活動教學力度,創新教學方法,培養英語學習能力瑞典在基礎英語教育的課堂上進行大量的游戲教學和主題活動教學。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都強調,兒童的語言學習必須與充滿樂趣的游戲活動相結合。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明確指出:“游戲是兒童活動的特點。”在諸多的英語教學方法中,游戲教學法是激發兒童學習興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主題活動則是以一個話題為中心,進行延伸擴展,進而形成更多的話題和活動,在活動中貫穿語言、數學、空間、運動、音樂、人際等能力的培養目標。主題活動教學法比較貼近兒童生活,能為英語學習創設逼真、富于交際性的語言環境,為兒童提供有趣的練習形式,切實提高其英語水平和交際能力。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師也應當避免枯燥單調的照本宣科,設法通過游戲和主題活動使兒童在玩耍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在人際交往中鍛煉語言應用能力,并且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與他人、社會及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同時,在兒童英語學習活動的設計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以兒童個體情況和興趣為指向。借鑒瑞典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理念,我們的基礎英語教學活動也應該根據兒童的知識經驗、個體需要和興趣指向來設計。并且在開展這類活動時,教師應注意不要對兒童提出過高的要求,避免兒童產生畏難情緒;而要增強其自信心,鼓勵他們取得的進步,激發兒童的興趣,讓他們不斷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作者:任蕾單位:內蒙古赤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