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數學學習與研究雜志》2015年第四期
一、合理調整活動內容和時間,增強活動的整合性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綜合與實踐”的教學活動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課內外相結合.教材內容一般來源于現實生活,是其他三個知識領域的延伸.但有些內容離學生的實際有差距,在課堂上很難完成.在組織實踐活動時不能僅限于教材提供的形式和內容,還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好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內容.
在教學“環保小衛士”時,一年級學生對“環保”理解有困難,不明白植樹與環境有關系,垃圾為什么要分類,回收利用是怎么回事,如果單獨放在數學課堂上完成,學生很難理解,不能真正體會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本次活動前我上了一節“礦泉水瓶手工制作”的美術課.讓學生在生活中收集了一些礦泉水瓶、易拉罐和一次性紙杯帶到學校.美術課上,先讓學生欣賞易拉罐和紙杯手工制作的作品,激發出學生制作的熱情.再拿出孩子們收集的物品,小組分類整理出三種物品的數量,接著讓學生說說礦泉水瓶還能有什么用途,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想象,想出了許多花樣.如可以制作筆筒,瓶蓋上打幾個孔用來灑水、澆花,裝飾玩偶、飛機等玩具.然后為孩子們提供剪刀、膠水、彩紙、雙面膠等材料,指導孩子們動手制作了筆筒和收納桶,并帶回家收放自己的東西.在活動中孩子們真正體會到了舊物的利用,對垃圾的回收就不再陌生.既滲透了環保的知識,又為“環保小衛士”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將數學與美術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二、加強交流與合作,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綜合與實踐的教學,重在實踐,重在綜合.在活動中,注重學生自主參與、全過程參與,重視學生積極參加動腦、動手、動口.在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離不開合作交流,只有在師生、生生、組與組的交流中,學生對活動內容的理解才更豐富、更全面.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條件,學生在親歷活動的過程中自然想說、敢說、樂說、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在交流合作中展現思考過程,交流收獲體會.例如第二冊“有趣的數”安排在100以內數的認識后,目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兩位數大小的比較方法,發現百數表中數的一些簡單的規律,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教學時,我為每個小組準備了花生、大豆、不同的數字卡片百數表等活動材料,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通過猜一猜、數一數、擺一擺、議一議等參與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自己活動體驗并與他人交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之,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還是一門新的課程,我們要不斷研究,不斷改進,逐步完善,使實踐活動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真正在實踐中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作者:文麗平單位: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大乘鎮三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