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數學學習與研究雜志》2015年第四期
一、立足生活,自主思考
數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時刻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縮影,很多數學原理、數學規律也是人們經過對實際生活探索得出的.因此,數學教學也應該立足于現實生活,教師應該試著將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的設計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靠攏,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興趣,使其自覺進入自主思考、探究狀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生活閱歷等創新地教學,確保所教知識能夠緊密融入學生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歷帶入教學課堂,主動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統計”這一章節時,在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關于統計的概念后,教師可以立足現實生活,領導學生開展一次統計活動,統計活動是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開展起來的,全體學生都是被調查對象,都要參與其中,統計內容就是圍繞學生的業余愛好開展起來,設置幾個具體的統計項目問題,如:你的業余愛好是什么?一周幾次?愛好達到什么水平?等等,對不同學生的回答進行統計,將擁有同樣業余愛好的學生歸納在一起,并相互對比業余愛好進展的次數,將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從中得出科學結論,明確哪一名學生最喜歡這項業余愛好,以及他們對自身業余愛好的熟練程度等等.這一過程就是將學生的思維從課堂帶入生活的過程,經過自行統計探究學生認識到了數學這門學科的重要性,明確了它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動手實踐,積極探究
小學生正值心理、生理初級發育階段,思維能力傾向于形象化、簡單化,教師要明確學生的這一思維特點,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也應該試著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與實踐,因為學生經過動手實踐后,往往能夠獲得更加真實、形象、貼切的思想體驗,從而更加深入地認識問題、理解知識.例如:在學習“圓柱的體積”這一知識項目時,可以采用逐步引導、實踐操作的模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并認識圓柱的體積,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第一,將圓柱體的兩個底面圓形裁下,再重新拼成一個立體圖形.第二,這個新圖形的底面積同最初圓柱哪部分相關?第三,新的立體圖形的高同最初圓柱哪部分相關?第四,新拼成的圖形,在哪些地方發生了變化?第五,對應得出圓柱體積求法.學生在教師的這些步驟指導下一一動手操作,而且邊操作邊思考問題,經過不斷地分析、總結,最終得出圓柱體積求法:底面積×高.
這種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能夠帶動學習能力的提升,也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熱情.學生動手操作并主動思考的過程就是自主探究的過程,有利于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此外,教師還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置各類探究性問題,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應該設置一些能夠夯實他們基礎的探究性問題,對于學習成績較好、數學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應該選擇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題目,充分挖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數學基礎,以此來夯實他們的數學能力.
三、總結
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教師作為教學課堂的引導者,必須善于采取探究式模式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與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帶動全體學生積極學習,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從而創造良好的學習效果,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得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作者:李葉單位:江蘇省鎮江市江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