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畢業設計的思想教育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加強畢業設計階段思想
1.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應然要求。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組成部分,包括人的本質和人性的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就是“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2]。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馬克思在批判現實基礎上而產生的實踐理念和價值目標”[3],“體現了馬克思對人的應然發展狀態的一種價值理想”[3]。人的全面發展包含了“人的勞動實踐活動能力的全面發展、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和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4]。高等教育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在高等教育中的意義就在于引導大學生通過知識學習、社會實踐等途徑,培養大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畢業設計是本科教學計劃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和關鍵環節,是落實本科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大學生掌握和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從事科學研究能力的綜合考核。畢業設計的特殊性、綜合性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了重要的鍛煉平臺。抓好畢業設計思想教育,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積極實現角色的轉換,最大限度地促進大學生的全面成長和成才。
2.踐行“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理念的現實需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高校要“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并把學生的德育工作擺在教育的首要位置。畢業設計階段持續時間長,設計任務重,頭緒繁多,問題頻出。畢業生也即將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完成人生的華麗轉身。畢業設計階段承前啟后,既是大學生活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又是新生活即將開始前的完美預演,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階段和重要節點。因此,加強這一階段的思想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引導得好,學生順利畢業步入社會;引導不當,就會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埋下隱患。
3.改善畢業生亞健康狀態的有效途徑。“亞健康狀態”是指機體無器質性病變,但有一些功能改變的狀態。粗略可以分為身體亞健康、心理亞健康、情感亞健康、思想亞健康和行為亞健康等。畢業設計過程中,多數學生面臨考研、求職、實習與畢業設計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部分學生容易出現作息無規律,日夜顛倒;沉迷網絡,難以自拔;忙于考研,精神壓力過大;面臨畢業大補考,情緒波動明顯;因情感糾葛意志消沉等現象。總之,這一階段的大學生生理和心理都處于某種疲勞期,身心處于亞健康狀態,不加以疏導易誘發事端。這就向畢業設計階段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加強畢業設計階段思想教育的幾個著力點
畢業設計的過程是學生再一次學習運用知識、提高自我認知、初步接觸社會規范,并將其內化的社會化過程。畢業設計的過程,也是畢業生在諸多外界客觀因素影響下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過程。畢業設計和思想教育二者相輔相成,畢業設計過程本身即是思想教育過程,思想教育反過來為畢業設計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加強畢業設計階段思想教育,需要著力加強在畢業設計、生涯規劃、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等方面對學生的引導。
1.強化畢業設計。針對部分學生不重視畢業設計,或找到工作后對畢業設計敷衍應付,或忙于考研、戀愛等不能安心畢業設計等等未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畢業設計的情況,指導教師要站在“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高度,為實現“學生終生可持續發展”這一目標而提出嚴格要求,加強畢業設計階段的規范管理。除指導學生查閱文獻、開展研究、做好畢業設計等具體工作之外,更要引導學生在其他方面有所學習和提高。如引導學生學術誠信,強調“為學即人品”;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上開展創新性探索;和學生開展討論,實現教學相長。
2.規劃職業生涯。在畢業生從大學生轉變為真正的“社會人”這一過程中,畢業設計階段是重要的轉換期和過渡期,也是實施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契機和切入點。參與畢業實習的大學生有機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進而對自己的目標規劃有所調整,有利于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如是讀研還是就業,是去大城市工作,還是赴西部基層就業,都需要加強指導;特別是針對是堅守理想,還是屈服于現實壓力等困惑更需要專人答疑解惑。對于部分學生存在的“有業不就”以及就業時“等、靠、要”等現象,也需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成才觀。這些都是畢業設計階段思想教育的內容。
3.學會人際交往。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關系源于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便構成了各種復雜的關系,人不能獨立于社會而存在。大學生在畢業設計中會接觸到諸多人和事,如既要與實習單位溝通,又需要與指導教師保持聯系,同時還要與課題組老師、同學開展討論,互通有無。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設計的過程也是與人交往、相互學習的過程。加強這一階段的思想教育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學會為人處事之道,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形成團結友愛互助的良好氛圍,而且也有利于大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設計當中,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4.加強心理調適。畢業設計階段是應激源較多且容易產生應激反應的時間段。由于學業、情感、就業等造成的心理壓力、精神緊張和內心困擾,如不能及時得到釋放和引導,容易形成應激反應,引起突發性事件。加強思想引導,保持對學生思想動態的及時準確把握,做好心理調適工作,引導學生自我調整,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問題,從而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再到挑戰自我,最后超越自我。
三、加強畢業設計階段思想教育的應對策略
教育的目的是要全面塑造人,為學生終生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畢業設計階段思想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教育系統工程諸多環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方式的得當與否、教育素材挖掘的深度與廣度差異,都會導致不同的教育效果。畢業設計相對思想教育而言是知識教育,知識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基礎和條件,思想教育是知識教育的目的和歸宿,是對知識教育的升華和拓展[5]。思想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和灌輸,而是依托具體載體,在實實在在的工作中加以引導和提升,促使學生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由外化到內化的過程。畢業設計就是開展思想教育的有效載體之一。教育不僅要培養人,更要培養有思想有批判能力的人。畢業設計能有效實現對學生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訓練和熏陶,使其成為會學習、會思考、能辦事、能批判的時代新人。畢業設計階段的思想教育可以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予以加強和改進。
1.明確指導教師雙重身份,著力發揮其在學業指導和思想教育引導方面的雙重作用。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是學生在畢業設計階段的主要負責人,兼具指導畢業設計和思想教育的雙重作用、雙重身份。在畢業設計選題、畢業實習、答辯等各環節,指導教師全程參與。徹底扭轉目前指導教師對畢業設計具體指導的“一手硬”和對思想教育的“一手軟”的不利局面,真正成為“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需要進一步加大對指導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和規范。一是著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弘揚“教書育人”理念,使廣大教師做到教書與育人并重,改變教師“重業務工作,輕思想教育”等根深蒂固的思想。二是構建完善的教師—學生溝通反饋機制,增強思想教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確保指導教師有充足的時間與學生交流,主動關心學生的狀況,及時發現和處理苗頭性問題。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全面關心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言傳身教,形成相互激勵、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2.強化大學生、輔導員的雙主體性,形成思想教育“雙驅”動力。傳統思想教育方法認為,大學生是思想教育的客體,是被動接受教育的一方,完全忽略其主觀能動性。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圍繞畢業設計,建立健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規范和模式,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其思想教育內化的能力,進而形成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環發展路徑。此外,充分發揮輔導員的主體作用,加強畢業設計階段的思想工作。“輔導員、班主任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6]輔導員要突出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成長成才觀念、誠實守信等方面的教育,為學生步入社會起好步,開好頭。學生的內化提升和輔導員的外部引導同時作用,形成思想教育的雙驅動力,將畢業設計思想教育抓緊抓好。
3.凝聚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方教育合力,構建三位一體教育格局。學生的成長成才關系到每一個家庭的福祉,牽動著每一位家長的神經。社會對教育和大學生的關注,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如何讓大學生在正式跨入社會大熔爐之前再接受一次集中的思想教育,畢業設計階段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是發揮學校教育在畢業設計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學校教育是主陣地,學生的學習、生活主要場所在學校,發揮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引導作用,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其次,社會要加大學生畢業實習的力度,提供更多的實習崗位,營造良好的企業育人氛圍,使學生在實踐中開眼界、增知識、長才干。最后,學校要與家庭建立定期聯系,加強與家長溝通,使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得到家庭的關心和重視,并協助學校做好學生的人生規劃。只有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社會教育的保駕護航作用和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形成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格局和教育合力,才能促進大學生畢業設計階段思想教育功能的最大化,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作者:朱正中單位:中國礦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