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美國教育管理體制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教育分權化
教育分權化是后兩者的基礎,把教育財政責任轉移給地方政府、社區或家長,提高教育管理的效能和資源使用的效能,促進民眾對教育的認可和接受并贏得更多的地方對中央政府的支持,賦予教師與校長有關權力以激勵他們改進教育質量,增強各地各校的競爭性以增加教育創新的動力。美國在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中,州的教育管理權逐步向地方學區下移,學區部分教育管理權逐漸向基層學校下移。
2.校本管理(去規章)
校本管理是教育分權化的一種形式,把學校當做教育改進的首要單元,重新配置決策權以推動和維持改進。校本管理思想在20世紀70年代已出現,1986年美國全國州長協會承諾州政府將放棄大量常規教育管制權,校本管理實踐真正開始。美國校本管理初期實踐有三種代表模式:行政控制模式(校長主導)、專業人員控制模式(教師主導)和社區控制模式(家長或社區人士主導),改革重點皆在于校內權力的重新分配。實踐使教育界認識到校本管理包含以下三方面內容:(1)學校由外控式管理轉變為民主式自我管理;(2)學校被授予自主權的同時也承擔對等責任,并加強對其問責;(3)校本管理的成功通過學生學習結果的改進來反映。這促使新版校本管理模式——特許學校問世。受績效合同制約又受家長投票評價的特許學校辦學失敗率很低,政府推動特許學區,為特許學校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特許學區從根本上動搖了美國傳統教育管理體制格局,標志著美國校本管理新里程。特許學區的學區中心是把門者,負責審核特許學校開辦;是中介者,為學校提供各種服務商;是供應者,為學校有償提供服務;是半個評估者(另半個是家長),代表學區對學校辦學狀況做階段性評估。特許學區下的特許學校具有更大的辦學自主權,具備更多市場化特征,其改革焦點更集中于學生學習成就的改善,學區與學校更趨于伙伴關系。
3.學校選擇
學校選擇是教育分權化之下政府保障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學校選擇泛指任何用于打破學生居住地與就讀學校所在地之間關聯、旨在降低傳統公立學校地理位置限制性的政策措施。學校選擇是一場基于市場的教育改革。弗里德曼把市場經濟可能性觀點擴展到教育領域,為學校選擇奠定理論基礎,并提出教育券的思想。家長與學生的選擇權是教育券的核心和基礎,指政府把原本直接投入公立學校的教育經費按生均單位成本折算后,以教育券的形式發給家庭或學生,學生憑教育券自由選擇政府認可的學校就讀,不受學區限制;教育券沖抵全部或部分學費,學校憑券到政府兌換教育經費。20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出臺教育券計劃,20世紀80年代末學校選擇運動受到廣泛支持并形成氣候。基于市場的學校選擇意味著部分公共教育經費流向私立學校,這是美國教育經費體制的大突破,促使學校領導者行為方式的改進。
作者:李昊煜林春麗單位:海南師范大學廣東省揭西縣大溪鎮大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