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政治哲學對美國公立學校的價值范文

政治哲學對美國公立學校的價值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政治哲學對美國公立學校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政治哲學對美國公立學校的價值

《外國教育研究雜志》2014年第八期

一、自由主義對美國公立學校價值教育的影響

新自由主義在繼承了古典自由主義捍衛個體人身、財產和精神方面的消極自由的基本立場外,還發展出了有限度的國家干預、經濟平等主義、文化多元主義等實現公民基本自由權利的現念。自由主義對當代美國公立學校價值教育產生著深刻影響,這種影響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由主義以個體權利為中心、保護和擴展個體自由的基本理念,深刻地影響著公立學校價值教育的目標定位自由是自由主義政治哲學的核心,也是自由主義教育理念的第一要義。個體權利和自由是整個自由主義政治哲學聳立的基點,同時也是自由主義教育理念的軸心。當代自由主義雖然肯定了政府在控制公共教育中的合理權力,給國家提供了一個更加積極的教育角色,[4]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國家、政府以及公共教育機構能夠無視學生個體的信仰自由和精神權利。自由主義政治哲學既強調人身、財產等經濟自由,也強調公民的言論、信仰以及追求幸福等精神層面的自由,同時也為保護這些自由確立了法律和制度保障。而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對個體精神自由的強調,為美國公共教育價值觀以及教育目標的確立提供了理念支撐。這種教育理念首先在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之間、在個體權利與政治權力之間進行了嚴格界分,將尊重、保護學生在物質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基本權利作為出發點,為保護學生在精神自由方面的權利設置政治、法律等屏障,嚴格限制公共教育中各種可能危害這種權利和自由的行為。因此,言論和精神信仰的自由、價值判斷和選擇的自由,被認為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賦予公民的不可侵犯的神圣權利,是公民權利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任何政治組織、教育機構和教育者都不能以犧牲這種權利為代價,去推行和傳授某種價值觀。這一理念為美國公共教育確立了憲政框架、法理邊界,同樣也成為公立學校價值教育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為了自由,特別是為了宗教信仰的自由,美國公共學校教育運動逐漸將特定宗教信仰驅逐出了公共生活領域,消除了教會對于學生信仰自由的影響;為了自由,特別是為了道德發展的自由,杜威和科爾伯格(L.Kohlberg)強烈地反對灌輸,推崇民主主義和以正義原則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為了自由,特別是為了價值選擇的自由,價值澄清學派采取了價值中立的原則,幫助學生澄清自身的價值觀;為了自由,特別是為了使學生免于受到政治意識形態影響的自由,教育機構對于保守主義右派有關重塑傳統和宗教價值觀、推行品格教育的政治議程,總是充滿著警惕和敵意。這些都體現了以捍衛學生精神自由權利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對于美國公立學校價值教育的強大影響。

(二)自由主義政治中立的立場以及對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尊重、寬容,深刻地影響著美國公立學校價值教育的基本原則基于捍衛現代社會個體權利和精神自由的立場,當代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在文化價值觀上不訴諸某種絕對主義價值觀,而是在公民各種“善觀念”中保持政治上的中立,提倡多元價值觀之間的平等與相互尊重。自由主義一方面強調對基本個體權利的承諾,另一方面又對文化差異保持敏感,強調不同文化對同樣的權利有著不同的理解。自由主義在人類發展問題上是多元主義者,認為人類有許多不同的善的生活方式以及許多值得追求的目標。自由主義的基本政治原則,就是主張國家和政府不去干涉公民的個體價值觀,從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其精神自由。羅爾斯指出,“政治自由主義必須在各種合理的全面性信條之間保持不偏不倚的態度。它既不批判、更不排斥任何道德判斷是否為真的特定理論。”[5]德沃金(R.Dworkin)認為,自由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政府必須在有關什么是好生活的問題上保持中立”。[6]阿皮爾(A.Appiah)指出,自由主義作為一種政治信仰,它并不試圖回答任何倫理問題,包括一個人應該如何生活的問題。[7]這種政治中立的原則,為美國公立學校秉持價值中立、價值無涉的立場提供了政治哲學支撐,為公立學校處理多元社會里各種互競價值觀之間的沖突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原則。自由主義在政治上的中立原則,其出發點是為了不封閉通向各種善觀念和好的生活計劃之可能性。這種冷淡的價值立場,意圖保證不同的善觀念、不同的生活方式在政治自由主義的框架下能夠和諧共處。在羅爾斯的政治哲學中,政治自由主義與多元主義的文化價值觀、自由價值觀與平等價值觀之間是內在聯系在一起的。[8]因此,對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的理解、尊重、包容,也成為自由主義教育哲學的重要原則。這種文化多元主義的價值立場在當代美國公立學校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近年來,隨著移民學生比例的不斷增長,保障少數族裔學生在語言、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文化權利,日益成為美國公共教育的重要議題,多元文化教育也成為公立學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種族、性別、民族、國籍、宗教、階層等問題上推崇非歧視和寬容原則,成為美國公立學校教育所秉持的基本價值立場。文化多元主義所蘊含的平等、寬容、尊重少數人的權利等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了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在公民文化權利和公共教育方面的基本價值立場。因此,政治上的自由主義立場與文化價值觀上的多元主義立場是彼此相容的,自由主義的教育哲學與多元主義的價值理念之間也是彼此互通的。文化多元主義是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和價值哲學在公共教育中的具體貫徹,同時也為美國公立學校教育勾勒了一幅多元混雜的價值圖景。在當代美國學校價值教育中,文化多元主義包括其中所蘊含的平等、寬容、尊重少數族裔文化權利等核心價值觀背后,實質上有來自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和意識形態的強大支撐,體現了公立學校在處理價值觀問題時的政治自由主義立場。

(三)自由主義崇尚個體自治和多元主義的基本立場,深刻地影響著美國公立學校價值教育的方法選擇,反對灌輸成為價值教育的方法論原則,自治、反思、對話等成為價值教育的基本方法自由主義視個體權利和精神自由為圭皋,在多元價值觀之間不進行價值裁斷,這必然在教育理念上體現為強烈的、反對灌輸的立場。自由主義教育認為,個體的精神自由和在價值觀方面的發展,必須依靠鼓勵個體自治和批判性思考的教學來實現。因此,自由主義教育理念無一例外地都反對向學生進行特定價值觀的灌輸,這幾乎成為統治20世紀美國學校道德教育的主流立場。進步主義教育理念將向下一代傳授價值觀視為一種傳統的、充滿霸權的或者家長式的行為加以拒斥。[9]科爾伯格認為灌輸既不是一種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種道德的教學方法。價值澄清學派的代表性人物西蒙(S.Simon)等人宣稱傳統的在道德或者倫理學方面的直接教學已經過時了,那種向年輕人灌輸成年人價值觀的做法也過時了。[10]古特曼(A.Gutmann)則明確指出,灌輸不是道德和公民教育的主要遺產之一,它限制了公民對有關好生活與好社會的不同觀念進行理性思考的權利。[11]除了對灌輸的消極反對之外,自由主義教育理念還主張積極地促進學生在價值觀發展方面的自治精神和學習能力。赫斯利普(R.Heslep)認為,道德教育需要基于邏輯和理性的審慎分析和開放對話。[12]阿皮爾指出,“自由主義尊重自我選擇生活計劃,允許個體根據自己的知識和價值觀來追求這些計劃,但是,這些計劃和知識并不是生而知之的。自由主義教育哲學的基本觀點就是學校教育必須指導每個兒童從無助的依賴者成為自治的成熟個體,而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幫助他們了解價值觀(形成生活計劃的能力)和知識(學習的能力)。”[13]而價值教育在增進學生的個體自治和價值反思能力方面的一個重要方法論原則,就是訴諸個體理性和公民之間的價值對話。科爾伯格發展道德認知的教學理論,強調就虛擬和真實的道德價值觀議題進行詰問、反思,在對話中刺激學生道德認知結構的發展。價值澄清學派不僅將對話作為幫助學生澄清價值觀的主要途徑,而且發展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價值對話策略。這些都體現了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在教育理念方面的深刻影響。以上三個基本點,實際上體現了新自由主義三個核心價值觀:自由、平等、理性。自由是最基本的價值觀,公正、寬容與平等價值觀相關,個體自治的原則與理性價值觀相關。霍爾斯特德(J.Halstead)認為,自由主義教育所有的價值觀包括個體自治、批判性、開放性、機會均等、尊重多樣性、避免灌輸等,都建立在這三個基本價值觀基礎上。[14]自由主義政治哲學不僅為當代美國教育提供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支撐,而且也嘗試為當代美國公立學校中復雜的價值沖突提供某種解決框架。如自由主義提出要運用理性的價值觀和原則,處理自由與平等兩種價值觀之間的沖突。在處理自由主義價值觀與非自由主義基本價值觀,比如后現代主義以及各種宗教世界觀之間的沖突時,主張回到自由主義的立場,即政治和道德自由主義所倡導的寬容和文化敏感性,經濟自由主義所倡導的父母選擇自由、教育觀點的多樣性,從而使這些不同的善觀念都能在公共學校內部和外部得到滿足。[15]這些無疑都使得自由主義在美國學校價值教育中獲得了很大的理論吸引力和包容性,使其影響力不斷上升。

二、社群主義對美公立學校價值教育的影響

20世紀末,影響美國思想界和教育界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哲學流派是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在價值取向上,這一流派與自由主義最為顯著的不同,就是對社群、共同體等利益和價值觀以及公民社會責任感和品格的強調。社群主義的古典形態可以上溯至古希臘。在古希臘,公民的美德不僅僅是一個倫理學概念,更是一個政治學概念。在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政治哲學家那里,公民的個體之善與城邦共同體之善是須臾不可離的,公民美德是植根于城邦共同體的,城邦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觀是衡量個體美德的重要價值標準。美國的開創者們同樣也非常注重將公民對個體利益的追求與對共同體利益的捍衛結合起來,賦予自由主義精神以公民美德的內涵。法國著名思想家托克維爾(Tocqueville)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也揭示了支撐美國公民美德的社會組織基礎及其公共價值觀。他認為,自治組織是美國的“鄉鎮精神”,在這里,公民習性和關心公共利益的精神得到了發展。[16]美國當代的社群主義者如麥金泰爾(A.MacIntyre)、埃齊奧尼(A.Etzioni)等學者,從古希臘和美國歷史中重新發掘社群的價值意蘊和政治意義,強調社群、傳統、共同價值觀、習俗對個體品格的重要性,力圖重塑當代美國公共生活的政治倫理,恢復美德倫理學的光榮傳統。社群主義對公民美德、公民社會責任感的強調,為推動當代美國新品格教育運動的復興提供了精神資源。社群主義對于美國當代學校價值教育的重要影響,主要在于它批判了自由主義教育理念中所隱含的極端個人主義價值取向,闡發一種強調社群價值觀的政治哲學立場,同時也提出了一種基于品格的價值教育路徑。

(一)社群主義為批判地審視自由主義價值觀提供了理論參照,推動了對美國價值教育在政治哲學上的迷誤進行理論反思很多社群主義者對自由主義政治哲學中的個人主義、相對主義價值觀及其消極影響,進行了深入反思。埃齊奧尼認為:“我們已經讓人們在個人權利的天平上走得太遠,而忽略了自身的社會責任。”[17]歷史學家貝拉(R.Bellah)認為,美國歷史上個人主義的偏見已經給社會共同利益帶來了致命后果。他警告美國人,如果不重新喚醒傳統的集體記憶,這種毫無限制的個人主義將會導致自由的喪失。[18]艾伯利(D.Eber⁃ly)指出,“今天的個人主義,不管是左的還是右的,都鼓吹不受限制的、脫離義務的自由。今天的意識形態不愿意或者不能將奉獻定義為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或者公益——這些蘊藏著共同觀念的詞匯——已經完全失去了作用。人類在科技和物質財富方面的進步已經創造了一個追求幸福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充斥著權力、特權、訴訟和粗俗的消費主義。其結果就是私人領域對公共領域的勝利,個人對社群的勝利,世俗的東西對神圣的東西的勝利,商業對品格的勝利。”[19]這些批評無疑擊中了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在價值觀問題上產生偏頗的理論要害,同時也為反思自由主義教育價值觀和教育哲學提供了某種理論啟迪。20世紀80年代之后,社群主義對美國社會品格問題的價值診斷和美德倫理學的學理建構,逐漸引起了美國學界特別是教育界的注意,并成為影響當代美國學校新品格教育運動的重要思潮之一。

(二)社群主義重新喚起了對社會價值觀和個體的社會責任在學校教育中重要地位的關注,重塑公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成為美國價值教育的重要議題與自由主義對個體權利、個體價值觀的片面強調所不同的是,社群主義呼喚人們關注社會共同利益,強調對社會共同價值觀的承諾。社群主義認為,人們不能像自由主義所宣稱的那樣去選擇社會組織,相反,每個公民都是根植于某種社會關系中的,其身體和心理發展都離不開他人。因此,公民所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是不以自由選擇或者個體權利為轉移的,公民品格就在于是否履行了這些義務。針對美國社會層出不窮的道德問題,社群主義者提出要反思個人主義的局限性,呼吁人們重新發現社群的道德聲音,主張回歸共同價值觀、重建公民社會責任感。埃齊奧尼指出,“品格的衰落特別是對親社會價值觀的冷漠和拒絕,成為暴力犯罪、泛濫、違法、濫交、社會歧視、學業成績下降等社會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最近十年來反社會行為的逐漸增多表明,我們已經失去了對共享價值觀的承諾,而新的價值觀還沒有產生并取而代之。在當代多元社會,所有亞群體和亞文化都能夠在保持自身認同的基礎上發展出社會的共同價值觀,都接受個體尊嚴、權利、民主和其他核心價值觀。”[20]艾伯利指出,“所有的價值觀并非如自由主義者所宣稱的那樣都是平等有效的,只有某些道德的訴求才是合理的。”[21]而這種道德價值觀總是與社會共同價值觀(commonvalues)、核心價值觀(corevalues)、共享價值觀(sharedvalues)聯系在一起。社群主義對社會共同價值觀的呼喚,激發了美國新品格教育運動定義和建構當代美國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熱情。這場運動的代表者之一里克納(T.Lickona)主張將尊重和責任作為學校道德教育的核心價值觀;關注品格聯盟(CharacterCountsCoalition)主要強調信賴、尊重、責任、公平、關心和公民資格等核心價值觀;品格教育聯盟(Char⁃acterEducationPartnership)主要關注公平、誠實、同情、責任感、自尊、尊重他人等核心價值觀。[22]這些努力無疑有助于改變自由主義教育哲學片面強調個體選擇和權利的弊端,重新喚起了社會和學校對共同價值觀、社會責任感的關注,同時也從某種意義上推動了社會核心價值觀向學校教育領域里的回歸。

(三)社群主義對美德的重述凸顯了品格在當代美國學校教育中的價值意蘊,激發了品格教育在價值教育中的活力,為價值教育提供了一種基于公民品格塑造的路徑自由主義著力尋求公共之善而對個體之善保持價值中立,主張公共機構、教育者對個體善觀念和生活方式保持“政治上的冷淡”,這無疑大大削弱了自由主義對于發展學生個體價值觀的道德教化功能。相反,社群主義著力揭示個體之善與社群之善之間的歷史和倫理關聯,強調個體之善特別是品格在建構社群中的重要性。從政治哲學的層面看,社群主義主要表現為對社會共享價值觀、核心價值觀的追尋,而從道德哲學的層面看,社群主義又包含著回歸美德倫理學和重構品格的意蘊。對個體美德、品格的重述,成為社群主義勾連政治哲學、道德哲學與教育哲學的紐帶。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學校價值教育所呈現出來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更加強調公民美德、品格在學生價值觀發展中的作用,這集中體現了社群主義作為一種政治哲學和道德哲學對學校價值教育的雙重影響。社群主義教育哲學重新喚醒了品格問題在學校價值教育中的重要性,增強了學校在促進學生品格和道德價值觀發展中的責任感。埃齊奧尼認為,如果沒有品格教育,僅僅知道什么是正當,是無法保證將其付諸實踐并將這些價值觀融入到生活中的。塑造品格是堅守價值觀的根本。價值教育是公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存在價值無涉或者價值中立的教育。發展品格如果忽視了價值教育,猶如只重視增強運動員肌肉的力量,卻忽略了心靈的訓練。[23]而學校在價值教育和發展品格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雖然家庭在向兒童介紹道德價值觀和奠定品格基礎方面具有社會責任,但是學校仍然要承擔在這方面的義務。學校應該將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作為首要責任。[24]作為公民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不可能保持價值中立,它是發展公民社會價值認同和品格的重要機構。格倫(C.Glenn)認為,學校如果代表著公民社會而不是國家的話,它將是一個成年人和孩子共同做出決定和維系共同的事業、從而促進品格形成的重要機構。[25]社群主義者對學生品格問題的關注,逐漸使以發展學生個體價值觀和道德品質為中心的價值教育重新回歸公共教育的視野,也推動著公立學校對品格教育和價值教育的承諾進行反思。社群主義不僅主張將價值教育和品格教育統一在學校教育中,而且還提出要發揮各種社群組織在品格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形成品格教育和價值教育方面的社會合力。“品格發展既不是一個個人過程,也不簡單是一個教學的功能,而是社會互動的產物。在一個自由和民主社會,個人和社會是相互影響的。自由和正義的社會有賴于具有美德的公民,而后者又能夠維系和保障前者。”[26]社群主義者非常強調公共組織、公民社會、社會參與在涵育品格方面的重要性,他們認為這些社群組織是公民品格的“棲息地”。“價值觀不能獨自翱翔,為了夯實我們的道德基礎,我們必須關注支撐我們價值觀的社會組織。這些組織包括家庭、學校、社區(包括自愿組織和宗教組織)和社會(社區的共同體)。”[27]艾伯利提出,“品格教育的主要推動力,不是來自于國家政府,而是來自于社會。通過社會的品格復興需要新的社會運動,它要超越已經過時的意識形態政治。19世紀早期美國社會大量自愿組織的涌現,構成了維系公民美德的社會保障網絡,今天我們要開展一個加強公民社會組織塑造品格的運動,發揮家庭、鄰居、教會、會堂和自愿組織的品格教育功能。”[28]這些觀點和主張,引發了各種社會組織對于學校品格教育、價值教育問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進一步擴大了社群主義教育哲學的社會影響。

三、在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之間:美國公立學校價值教育的走向

從表面上看,社群主義是作為自由主義的批判者和對立面存在的,兩大政治哲學在主要理念、具體主張等方面似乎劍拔弩張。社群主義不贊同自由主義右翼在價值取向上的極端個人主義立場,但是卻并沒有否定自由主義所強調的個人權利、精神自由、道德自治等基本價值觀念;社群主義雖然提出要重構社群、回歸共同體價值觀,但也不主張盲目地服從社群,更不同意保守主義右翼以集體利益、社會價值觀為主導的價值體系。社群主義從西方古典共和主義傳統和美國歷史中發掘凝聚社群和共同體的價值觀和精神資源,實際上是為捍衛自由主義基本價值觀尋求另外一種更加厚重、合理的理論依據;社群主義對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的批評和反思、對公民美德的重述和倡導,實則是對自由主義中某些消極因子的糾偏和矯正。而這些都表明,社群主義并不是自由主義的敵人,而是同道者,它們仍然共享著基本的政治價值理念。社群主義價值觀并不是對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全面反動,而是力圖尋求個人和群體,權利和責任,國家、市場和公民社會之間的一種平衡。社群主義與自由主義之間的爭論,其實質是在尋求一種溫和的中間路線。本德爾(D.Bender)等人則認為這條中間路線是一種“溫和的自由主義”。“許多美國人渴望強烈的社群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但是同時又太過珍視個體自由和自我利益。一種溫和的自由主義——不過度的、與傳統相一致的自由主義——有可能成為當代美國人所追求的、融合個體意志和社群精神的理想觀念。”[29]由此可見,社群主義對共同價值觀的強調,并沒有挑戰個人主義價值觀的主導地位,而是對其進一步的理性化和精致化。社群主義對自由主義的理論修復和二者之間的融合發展,也影響著美國當代學校價值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學者主張超越政治意識形態光譜中極端個人主義與極端保守主義的價值取向,超越“左”與右的爭論,為學校價值教育尋求一種更加溫和、中庸、精致、理性的價值立場,這種價值立場力求避免利己主義和國家主義對公民自由權和價值觀發展的雙重損害。學者們已經提出了諸如“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和“公共人道主義”(PublicHumanism),用以取代自由個人主義。如艾伯利主張以“公民共和主義”(CivilRepublicanism)作為指導學校道德和公民價值觀教育的政治哲學。他指出,美國必須超越自由競爭與福利國家的兩種對立范式,走向一個公民和人道社會的新范式。公民共和主義認肯復興美國的精神維度,直面世俗意識形態和知識范式,從社群生活中尋求神圣的意義。“公民共和主義通過復活一種既非世俗也非宗派的語言,提供了一個超越宗教和意識形態黨派之爭的框架。它是一種尋求社會互助、鄰里融洽和共同價值觀的語言。它是一種致力于通過道德的方式推進社會訴求的公共哲學,它著重關注增強個人和國家之間的各種中介機構的力量,如家庭、教會、市民社會和自愿組織等。”[30]從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的層面來看,當代美國學校價值教育也在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之間、在多元政治哲學的重疊共識中,力圖淬煉某種更加具有包容性的價值理念。

作者:楊威單位: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 六月色丁香| 忍住波多野10分钟就可以中出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入口 | 尤物国午夜精品福利网站 | 激情综合五月天丁香婷婷 | 在线免费观看你懂的 | www.日日 | 性欧美一区 | 久久国产高清波多野结衣 | 亚洲自拍第二页 | 日韩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羞羞视频 | 欧美日韩视频 | 亚洲国产精选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电影免费看 | 日韩第四页 | 香蕉在线视频高清在线播放 |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 亚洲视频免 |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久 | 亚洲小视频在线播放 | 新四虎| 一级电影院 | 韩日毛片 | 在线观看男女 | 羞羞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精品麻豆| 日本视频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 蜜桃成人精品 | 2018亚洲天堂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看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一区久久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 被免费网站在线视频 |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视频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