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龍與鷹文化象征的比較范文

龍與鷹文化象征的比較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龍與鷹文化象征的比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龍與鷹文化象征的比較

《云南大學學報》2016年第三期 摘要:

中國與德國歷史上都曾建立過普世意義上的帝國,并分別選擇了龍與鷹作為皇權的象征。中國皇帝試圖壟斷龍紋,體現了中央集權的專制文化。在歐洲中世紀封建制度下,興起了紋章文化,德意志臣民可自由采用鷹紋章作為效忠皇帝的標志,體現了德國封建的自治傳統。中國成立共和國后,雖然放棄了龍紋作為國家標志,但龍仍被建構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成為民間最重要的中國象征。而鷹紋章在帝制結束后仍成為德國的國家標志,并為民眾所認同。

關鍵詞:

龍;鷹;紋章;政治符號;文化象征

中國與德國在其歷史發展進程中都曾建立過普世意義上的帝國,且分別選擇了龍與鷹作為皇權乃至民族文化的象征。龍與鷹作為想象和現實中能飛的動物,一開始就與天和神建立了聯系,在文化上有著內在的共通之處。18世紀時,法國漢學家杜赫德(DuHalde)將中國的龍比為羅馬帝國的鷹:“龍無疑是中國人的國家象征,正如鷹之于羅馬。”[1](P5)德國的鷹紋章就起源于羅馬帝國的鷹標志。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在不同的政治文化和宗教背景下,中國的龍和德國的鷹具有了不同的內涵和象征意義。

龍的早期形象模糊,很神秘,起源比較復雜。龍紋自商周時代以來是非常普遍的裝飾紋。龍的形象自漢代定型后,一般認為,它是由多種動物的特征組合而成。按照東漢王符的描述:“其形有九,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2](P12)后世的龍的形象基本上符合這個特征。鷹則是自然界中的真實動物,形象較為清晰簡單,后來的雙頭鷹雖是虛構,也只是加了個鷹頭。雖然龍與鷹形象迥異,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翱翔于天際。因此,在早期信仰中,龍與鷹都是溝通天地的使者和神仙的坐騎,都有負載靈魂上天的作用。據《史記》記載:“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須,龍須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須號。”[3](P1394)乘龍升天實際上就是死亡。所以,后來皇帝駕崩被稱為“龍馭上賓”或“龍馭賓天”。在出土的平民古墓中,也時常有墓主人靈魂乘龍升天的畫像。

在古代的敘利亞和埃及,鷹都被視為負載靈魂的使者。在古希臘神話中,鷹是宙斯的象征的使者。在羅馬神話中,鷹是朱庇特的象征。在羅馬皇帝葬禮上,“皇帝尸體被放在柴堆上,與一只鷹綁在一起。在點火的時候,鷹會被釋放,帶著皇帝的靈魂飛向天空,皇帝靈魂被天堂所接納,享受神圣的榮耀國內外學術界對龍與鷹都分別作了較為翔實的研究,但很少將兩者進行對比研究。涉及這個領域的學者卡爾?施瓦岑貝格(KarlSchwarzenberg)在《鷹與龍:世界統治思想》一書中曾指出:“帝國的標志是一些能夠展現天空和太陽的神圣力量的動物。首先是代表太陽或雷神的鷹與圍繞在天空的龍。兩種動物都象征了……統治世界。”[5](s.268)該書重點在于闡述歷史上各個帝國的帝國思想,沒有對鷹和龍等象征符號進行深入研究。中國與德國分別位于亞歐大陸,兩國歷史與文化傳統迥異,但都建立過普世意義上的帝國,并經歷了民族國家時代的動蕩,最終成立了共和國。本文將試圖對龍與鷹在中德帝制時代、民族國家時代和共和時代的不同特征和象征涵義進行對比,從而比較中德政治文化的異同。

一、帝制時代的龍與鷹

由于龍與鷹在早期信仰中都具有溝通天地的功能,而中西帝王都試圖獲得溝通天地的功能,因此,龍與鷹都用于皇帝的服飾和裝飾,逐步成為皇權的象征。龍與鷹因宗教獲得的神圣地位更是強化了這種象征。龍與鷹在中德帝制時代的遭遇,反映了兩國皇權的興衰和政治文化的異同。德國在中世紀時實行封建制度,皇權受到諸侯很大的限制,形成了穩定的貴族階層。同時在此社會背景下,從12世紀起形成了紋章制度。紋章是“一種按照特定規則構成的彩色標志,專屬于某個個人、家族或團體的識別物”。[6](P13)紋章具有嚴格的規則和可繼承性,只要遵守這些規則,平民也可擁有紋章。黑鷹作為皇帝紋章,在中世紀的德國是一種職務紋章。由于中國是皇權專制社會,中國人對龍一直非常尊崇。中國自秦朝廢除封建,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體制后,沒有穩定的貴族階層,也沒有產生系統的符號體系,只有龍作為皇帝標志和最高權力的象征,具有一定的紋章屬性。

1.1龍紋與中國皇權

從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開始,皇權就開始與龍聯系起來。秦始皇被稱為“祖龍”。[7](P259)劉邦則捏造了一個神話,將自己的出生與龍聯系在了一起。“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暝,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8](P341)通常認為這段話的意思是劉邦由龍與劉媼交合而生,從此,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而實際上,蛟通交,交龍指兩條相交的龍,是當時較為流行的圖像。這段話指的大概是劉媼遇見了神,神投胎之際,兩條龍在她上方交合;劉邦即為神轉世。[2](P273-275)龍紋形成于商代,在商代開始用于服飾。帝王的服飾非常復雜,大概在周朝時逐步形成了包括龍紋在內的十二章制度。十二章指: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其中日、月、星辰是帝王最重要的標志。東漢時,皇帝和九卿都可以使用龍紋,九卿以下禁止使用龍紋。可見,龍是皇帝的標志之一,且并非最重要的標志。到了唐朝龍朔二年(662年),唐高宗開始試圖壟斷龍紋,但未能成功。[2](P281)隨著皇權的加強,宋代政和年間(1111—1118),朝廷做出規定,正從一品的高官,服飾為“青衣畫降龍”。[9](P3545)升龍只能由皇帝使用。“升龍是通天的政治隱喻,為了防止臣子乘龍通天,所以只能許其用降龍。用龍而不許其用升龍,也即剝奪臣子溝通上天的象征資本。”[1](P21)元朝至元七年(1270年),刑部議定,“除隨路局院系官緞疋外,街市諸色人等不得織造日月龍鳳緞疋……如有違犯之人,所在官司究治施行”。[10](典章58,P1962)但這個規定沒有辦法完全施行,因為皇帝對龍紋的尊崇引發了民間對龍紋的仿效已經非常普遍。于是朝廷限定五爪兩角龍為皇帝專用,四爪、三爪龍于是可以合法地為民間所用。明朝皇帝也試圖壟斷龍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朝廷規定:“官吏衣服、帳幔,不許用玄、黃、紫三色,并織繡龍鳳文,違者罪及染造之人。”[11](P1638)但后來皇帝經常御賜朝臣蟒袍,蟒紋與龍紋高度相似,只是無角無爪。隨著權勢的增大,宦官也開始著蟒袍。這造成明朝中后期蟒袍較為泛濫,皇帝又開始下旨禁止蟒袍。因前后政策較為矛盾,實際上沒有能夠真正實施。到了清朝,皇帝強化了龍袍的象征意義,而將蟒袍劃分為四個等級,皇親國戚、文武大臣都可以使用蟒紋。皇帝為了突顯權威,熱衷于在宮廷建筑和御用物品上用龍作為裝飾,甚至到了濫用的地步。“這種現象并不意味著這些皇帝具有龍崇拜觀念,恰恰相反,他們心目中的龍只是供其馭使的工具、玩物而已……統治者的崇龍,完全是為了嚇唬百姓;而他們自己卻將龍當作私有奴仆,隨意奴役,利用。這也就是……龍與政治的實質。民眾雖然不能穿龍袍,但仍想辦法規避這個禁令。1975年,山東鄒縣出土了一個元代平民墓,墓主穿著違反當時規定的深絳色盤龍紋樣的袍服。[2](P283)生前不能穿龍袍,死后也要穿,體現了民間對龍紋的熱衷。

1.2黑鷹紋章與德國皇權

德國中世紀以來的鷹紋章起源于古羅馬帝國皇帝的標志。崇拜鷹在西方有著深厚的傳統。鷹是朱庇特的象征。羅馬皇帝將自己等同于朱庇特,鷹也成為了皇帝的標志。962年,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加冕為羅馬皇帝,標志著神圣羅馬帝國的建立,德意志王國由此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傳統,也繼承了帝國之鷹的象征。皇帝在舉行加冕典禮時,會身著鷹袍(Adlerdalmatika),即繡有鷹紋的皇袍。鷹也廣泛用于宮殿裝飾,并用于錢幣圖案。由于鷹一直以來作為羅馬皇帝的標志,紋章文化興起后,德意志國王和皇帝很自然地選擇了鷹作為紋章。除了古羅馬的傳統,還有一個原因在于鷹在基督教中的重要地位。鷹在基督教中是上帝、耶穌和福音書作者約翰的標志。基督教對鷹的尊崇來源于猶太人。猶太人在《舊約》中曾將鷹作為上帝的象征。如《舊約?出埃及記》19:4中,耶和華對摩西說:“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①耶和華在此將自己比作鷹。在歐洲進入基督教社會后,鷹成為耶穌的標志。這源于古代鷹能返老還童的傳說。《舊約?詩篇》103:5中提到:“他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鷹返老還童。”與之相對應的傳說是:鷹變老后,翅膀會變得沉重,眼睛變得模糊,它會飛向太陽,燒掉舊的羽毛,甩掉眼中的渾濁物,然后再到清水中洗三次,就又年輕了。[12](s.98)因此,基督徒將鷹返老還童的過程比作“耶穌升天之路”。[4](s.29)又如《舊約?箴言》30:19中提到:“鷹在空中飛的道。”教父對此的解釋是:“我們必須將此處的鷹理解為基督我們的主,在他復活之后……如鷹一樣飛向父,帶上他的所得,也就是他從敵人的仇恨中解救出來的人。”[4](s.21)鷹還被作為福音書作者約翰的象征。因為相比其他福音書作者側重對耶穌生平的介紹,約翰重點在于闡述耶穌屬靈的一面,而鷹由于能飛,多與靈魂、神性等因素聯系在一起諸侯和臣民具有自主選擇紋章的權利。12世紀時,德意志皇權還比較強大,很多諸侯采用了鷹作為紋章,表示對皇帝的效忠。如12世紀末,巴伐利亞公爵、普法爾茨伯爵、奧地利公爵采用的紋章都是鷹。但隨著皇權的衰落和諸侯獨立性的增強,到了13世紀中葉,諸侯大多放棄了以鷹作為紋章,而開始采用其他各自的圖案。如普法爾茨伯爵大約在1229年改用金獅紋章;又如奧地利公爵大約在1230年開始使用紅白紅條紋紋章;巴伐利亞公爵約在1242年采用藍白菱形紋章。諸侯對鷹的使用和舍棄,象征了德國皇權從強大轉為衰弱的過程。同時,多元紋章的使用,體現了德國地方自治的聯邦傳統。

二、民族國家時代的龍與鷹

民族國家興起于歐洲,是一種建立在民族認同基礎上的統一的主權國家,通常都擁有獨特的國家標志。15世紀以來,英國、法國分別成為最早的民族國家,并為其他國家所仿效,使得民族國家成為主流的國家形式,構成了近代國際體系的基本單位。在構建民族國家的浪潮中,中國和德國都較為落后。中國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視四方為夷狄,與周邊國家建立了朝貢體制。德國自中世紀戴上羅馬的皇冠后,皇權衰落,逐步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

2.1中國:龍旗飄揚

19世紀中期,中國清王朝的閉關鎖國狀態被打破,不得不放棄天朝上國的普世帝國理念,成為近代國際體系中的一員,也開始了構建民族國家的歷程,制定國旗等國家標志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步驟。依據國際貿易的規則,商船都必須懸掛國旗。沒有旗幟的商船可能被視為無國籍船只甚至海盜船。而中國在進入近代國際體系的過程中反應緩慢,因循守舊,遲遲沒有制定國旗等國家標志。因此很多中國商船向外國注冊,懸掛外國國旗。1856年,華人商船亞羅號涉嫌參與海盜活動被廣東水師扣押。由于該船懸掛了英國國旗,英國領事借口中國侮辱英國國旗,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P161-162)可見,旗幟等國家標志在國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外國海軍侵入中國內地后,與清廷水師經常發生沖突。清廷水師由于沒有統一的旗幟,經常在沖突中吃虧。1862年,在恭親王奕昕的主持下,清廷批準黃龍三角旗作為水師旗。1888年,清廷正式確立國旗為“長方式,照舊黃色,中畫青色飛龍”。[13](P504)龍從皇帝的象征轉變為了中國的國家標志。

2.2德國:從雙頭鷹到單頭鷹

中世紀以來,德國皇權逐步衰落,四分五裂,無法建立起統一強大的民族國家。直到1871年,普魯士統一了德國,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德國在統一的過程中,排除了非德意志的民族和領土,以“小德意志方案”實現了統一,雖然建立的是帝國,但不再是具有普世意義上的傳統帝國,而是一個典型的民族國家。德意志帝國采用普魯士單頭黑鷹紋章作為國徽,并放棄了象征普世帝國的雙頭鷹紋章。普魯士黑鷹紋章源于皇權強盛時期普魯士騎士團團長的紋章。普魯士之鷹見證了德意志民族國家的建立。霍亨佐倫王室熱衷于擴充軍備,并將鷹紋章大量裝飾到軍旗、軍服、軍帽等上面,黑鷹紋章成為軍國主義的象征。隨著德意志帝國的擴張,德意志之鷹遭遇到了東方的龍。

2.3鷹與龍的沖突碰撞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派出的瓦德西元帥擔任了聯軍司令。威廉二世為遠征中國的軍隊設計了勛章,圖案是一只鷹戰勝了一條龍。在德國官方的紀念文件中,圖案是頭戴王冠的普魯士黑鷹翱翔在空中,兩側飄揚著黑鷹旗幟,地上是一條被劍刺穿的龍,龍頭垂地。這都直接表現了德國鷹戰勝了中國龍。很多西方人認為中國龍源于蛇,而蛇在西方是邪惡的象征。鷹與龍(蛇)的戰斗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鳥與最危險的爬行動物之間的斗爭,兩者之間的戰斗具有非凡的意義”。[1](P105)德國賦予了鷹以神圣性,而將龍貶為邪惡的象征,試圖以此來美化侵略戰爭。

三、共和時代的龍與鷹

20世紀初,中國和德國都推翻了帝制,分別建立了中華民國和魏瑪共和國,兩個共和國的命運都非常曲折。中華民國內有軍閥混戰,外有日本侵略,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損失慘重,最終贏得了民族獨立。此后中國又發生了內戰,最終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魏瑪共和國政局一直不穩,1933年,被納粹奪權。1939年,納粹德國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戰敗后,德國被美蘇英法分區占領,后來分裂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1990年,兩個德國再次統一。龍與鷹作為象征符號也伴隨著兩個共和國經歷了曲折的命運。

3.1中國:中華民族的“龍圖騰”

1912年,革命黨人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華民國,放棄了主要象征帝王的龍作為國家標志。但龍在民間逐步被構建為中華民族和中國的標志。因為建立民國后,中國并沒有成為統一的民族國家,反而四分五裂,內憂外患不斷,迫切需要一個全民族的象征。20世紀30年代以后,中國面臨亡國危機,在西方圖騰學的影響下,中國知識分子開始建構以龍作為中國和民族的圖騰和象征。1942年,聞一多發表了《從人首蛇身像談到龍與圖騰》,主張:“龍便是因原始的龍(一種蛇)圖騰兼并了許多旁的圖騰,而形成的一種綜合式的虛構的生物。這綜合式的龍圖騰團族所包括的單位,大概就是古代所謂‘諸夏’和至少與他們同姓的若干夷狄。”[14](P32-33)聞一多還論證了共工、祝融、黃帝、匈奴等都使用龍圖騰。這與20世紀初建構的中華民族概念遙相呼應。中華民族包括中國境內的眾多民族,恰好與龍由多種動物特征組成的情況非常像。聞一多的龍圖騰觀點影響巨大。但現代研究表明,該觀點證據不足。[1](P216-219)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龍成了封建落后的象征,遭到了摒棄。1978年,臺灣大學生侯德健創作了歌曲《龍的傳人》。這本是在中美建交和臺美斷交的時代背景下,侯德健有感于近代以來列強不斷干涉中國的悲憤之作。傳入中國大陸后,正值大陸開始改革開放,民族精神振奮,歌曲所塑造的巨龍形象正好成為民族騰飛的象征。這首歌傳唱在全世界華人社區,使得龍成為每個中國人乃至所有華人的象征和身份認同的重要依據,龍重新成為中國的象征。隨著歌曲的傳播,在歷史遠因和環境近因影響下,龍很快被建構為中華民族的“圖騰”。

3.2德國:從共和之鷹到聯邦之鷹

1918年,德國爆發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魏瑪共和國后,仍然采用黑鷹作為國徽。國徽采用了黑紅金色調:金底黑鷹,嘴和爪為紅色,與黑紅金所象征的追求自由與統一的1848年革命精神聯系在了一起,黑鷹被稱為“共和之鷹”。1933年,納粹黨推翻魏瑪共和國后,建立起極權暴政的統治,拋棄了共和之鷹,將“卐”符號與黑鷹紋章連接在一起,使之成為納粹暴政的標志。1949年,聯邦德國與民主德國分別成立。1950年,聯邦德國決定繼續采用共和之鷹作為國徽,但改稱“聯邦之鷹”。從共和之鷹到聯邦之鷹,名稱的簡單改變實際上意味著聯邦德國重新回到了地方自治的聯邦傳統。聯邦之鷹也是聯邦印章的圖案,并被賦予了新的含義:“當國家的每個意志行為,蓋上作為法律執行標志的鷹印章時,這個聯邦紋章不止證明我們國家的主權,同時象征了在這個國家對人的尊嚴與權利的保護。”[15](s.55)聯邦之鷹還被聯邦總統、政府、議院、參議院、憲法法院等聯邦機構廣泛采用為標志。盡管黑鷹紋章曾與軍國主義、納粹暴政聯系在一起,但由于歷史悠久,黑鷹紋章仍成為聯邦德國民眾認同度最高的國家標志。1965年8月,在聯邦德國的一次關于國家標志的民意調查中,45%的德國人認為是鷹,26%的人認為是黑紅金三色,2%的人認為是德國國歌。[15](s.52)與聯邦德國同時成立的民主德國則拋棄了黑鷹國徽,采用了鐮刀鐵錘圖案的國徽。1990年,兩個德國完成統一,聯邦之鷹成為新的德國的標志。

四、中國龍與德國鷹的比較

中德皇權的象征都是虛構動物,龍來自多種動物的復雜融合,雙頭鷹則由鷹簡單變形而成,都能翱翔在天空。在傳說中,龍與鷹都具有溝通天地的能力,同時在宗教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并不太高。這是兩者的共通之處。在一神論的基督教中,鷹因象征上帝、耶穌和圣徒等而獲得了神圣性,但本身不是民眾直接崇拜的對象。而中國一直信仰多元,佛道教都是多神教,龍只是作為坐騎和護法的形象出現,因此,地位較低,也不是直接崇拜的對象。但在中國的民間信仰中,龍王作為主管降雨的神仙,是民眾直接崇拜的對象,其影響很大。在帝制時代,中德兩國都曾是普世意義上的帝國,龍與鷹都是皇權的象征,作為兩國最重要的政治符號,對之后的歷史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區別在于,雖然龍并不是中國皇帝的唯一標志,但皇帝尊崇龍,試圖壟斷龍紋的使用,反映了中央集權的體制文化。皇帝對龍紋的壟斷并沒有成功,反映出皇權的力所不及之處。德國的鷹紋章則可以自由使用,諸侯和臣民對鷹紋章的使用象征了對皇帝的效忠,放棄鷹紋章則象征著疏遠。紋章的多元使用狀況體現了德國地方的自治傳統,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了現代德國。在民族國家時代,中國從天朝上國轉變為近代國際體系中的一員,采用了龍作為國家象征。德國統一后的德意志帝國則以普魯士單頭黑鷹作為國徽,放棄了象征普世帝國的雙頭鷹標志。在共和時代,中國沒有繼續采用龍作為國家標志,但在構建中華民族認同感的過程中,龍之成為中國最為重要的民間標志和文化象征,則是被知識分子和流行歌曲所建構出來的。從魏瑪共和國到聯邦德國,鷹一直是德國的政治標志和文化象征。在聯邦德國時期,鷹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象征德國的聯邦傳統和對人的尊嚴和權利的保護,見證了德意志國家逐步走向現代民主國家的曲折過程。

參考文獻:

[1]施愛東.16-20世紀的龍政治與中國形象[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

[2]劉志雄,楊靜榮.龍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3]司馬遷.封禪書[A].史記(卷28)[M].北京:中華書局,1982.

[4]JohannesEnnoKorn.AdlerundDoppeladler:einZeichenimWandelderGeschichte.DissertationvonGttingenUniversitǎt,1967.

[5]KarlSchwarzenberg.AdlerundDrache,DerWeltherrschaftsge-danke.Wien:VerlagHerold,1958.

[6]巴斯圖魯.紋章學:一種象征標志的文化[M].謝軍瑞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作者:林純潔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色视频在线 | 蜜桃视频资源站 | 日韩免费精品视频 | 欧美人成在线观看网站高清 | 蜜桃视频资源站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99爱 | 在线免费观看色 | 午夜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曰本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 www.日日 |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 亚洲视频自拍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 自拍 亚洲 欧美 | 欧美日韩大片 |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 五月丁香啪啪 | 亚洲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播放亚洲精品 |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 | 亚洲高清在线看 | www.丁香 |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 小视频网站 |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 亚洲图片自拍偷拍 |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 | 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 | 日日综合网| 日本a级免费 | 男女网址 | 亚洲男人网 | 亚洲欧美日本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偷拍电影网站 |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偷柏自拍亚洲欧美综合在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