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人才培養的應用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校外教育雜志》2015年第十五期
(一)強調大學生自身在教育中的主觀能動性,符合教育規律很多大學教育大師都強調了大學教育的獨立人格、獨立思想的重要性。創建現代大學——柏林大學的洪堡提出了大學應該“學術自由”“教學自由”和“學習自由”;國學大師陳寅恪認為大學精神應該是“獨立精神、自由思想”;著名教育家、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最著名的校長之一的蔡元培認為大學精神應該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學生自我培養模式,比其他培養模式更容易做到大學生的獨立精神、獨立思想和獨立學習。自我培養是對馬克思關于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原理的運用。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具有深刻的實踐意義,它為自我培養的進行提供了理論依據。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教育活動可以看成是一種外因,如果這種教育不能被受教育者所認識、內化及實踐外化,這個外因就無法起到預估的作用。當受教育者自己因自身內在需求而自覺地進行自我學習、自我修養、自我反省、自我總結、自我批評、自我改造,主動地接受先進思想,內因的作用便顯現出來,教育效果也將更加理想。
(二)可以改變地方高校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現狀地方高校的學生尤其缺少獨立的精神、獨立的思想和自我管理的習慣。這些學生在中小學因為學校教育內容、形式太單一,家長也太過于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老師和家長給孩子包辦的事情太多,很多孩子就逐漸地喪失了張揚個性、獨立自主的本能。到大學以后,家長和學校對于學生的管理又走向另外一個極端,由嚴格管理到基本沒有管理,也因為大學的任務和中小學階段相比差別很大,導致很多學生十分迷茫,不知道前進的方向,不會自我管理。其結果是,很多大學生渾渾噩噩,還不知道大學為何物就度過大學階段,然后是不能成為合格的大學生,找工作難,工作后成長難。學校有關管理部門的監管,導師指導下的自我培養模式對于地方高校的大學生的成長更有幫助。
二、自我培養在地方高校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一)原則、理念1.學生本人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主體學生本人在導師指導下制定生涯規劃、大學階段的總體學業規劃和每個學期的學業規劃,然后自覺的執行培養計劃,所以學生本人是人才培養的最重要的主體,導師是指導者。2.每生一個培養方案當前大部分高校都是一個專業一個培養方案,自我培養方式要求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涯規劃自己制定培養方案。3.每生一個動態成長檔案,實行精細化、科學化管理雖然讓學生擁有人才培養的主動權,但不是放任自流。學校會為每位學生安排導師,為每位考生建立動態成長檔案,每個專業都選聘專家團隊對每位學生的培養方案、執行情況進行審查,還有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真正實現人才培養的精細化、科學化管理。4.培養方案著眼于大學生整個人生大學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正在完成從學校人到社會人的轉變。大學階段的學習不能只是為了畢業時找到工作、考上研究生或者考上公務員,而是要著眼于整個人生的職業規劃、生活規劃,為了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二)組織管理人才培養的三大塊內容:個人成長、專業教育和實習實踐活動,現在很多學校對這三塊工作分別由三個部門管理,分別是學生工作處、教務處和實踐教學部,這三個部門是完全獨立的三個部門,并且一般學校都由不同的副校長分管。造成了學生成長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工作的分離,應該實行三個部門的融合,可以把三個部門合并,或者在三個部門之上設立人才培養管理中心,并且由一個副校長分管(圖1)。針對現在很多學校對大學生生涯規劃指導工作缺位的情況,建議在學生工作處下設大學生職業發展管理科。導師是學生培養工作的直接責任人,導師可以由專業老師擔任。
(三)大學生自我培養的過程學生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生涯規劃、整個大學階段的學業規劃和每個學期的學業規劃,然后根據每個學期的學業規劃來選課、選擇自修的內容(圖2),這樣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發揮內因作用。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對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對于大學生自我培養來說,生涯規劃是最重要的,生涯規劃是學業規劃的基礎,大學生應該在導師和學校的幫助下在大一完成生涯規劃和整個大學階段的學業規劃。
(四)培養內容1.按照性質分類現在很多地方高校的培養內容還沒有擺脫計劃經濟階段對大學生的“專才”教育,主要是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在專業能力培養方面做得都不到位。大學生培養的內容按照性質應該分為三大類:個人成長教育、專業教育和實習實踐教育。個人成長教育主要是通過文、史、經、哲等內容的學習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專業教育包括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能力的提高。實習實踐活動包括和本專業相關的實習、實踐活動,也包括學習溝通、認識社會的校內外實踐活動。2.按照學習方式分類大學生培養的內容按照學習方式進行分類,可以分為:教師授課、講座、自學、校內外職務性的中長期活動和校內外短期活動。教師集中授課,包括人文類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實驗課等。講座是校內外專家講授的和本專業相關的或者不相關的新觀念和新理論。自學內容包括文史經哲類和專業類圖書、雜志、網絡等資料。校內職務包括擔任班級、校系的學生干部,校外中長期活動指校外兼職、實習、實踐等。
(五)自我培養在不同專業的應用自我培養方式適合理科、工科和文科類等所有專業,尤其適合文科類專業。現在很多地方高校人才培養只注重專業知識的教學,在人文素養方面的教育和實習實踐活動方面的教育比較欠缺,自我培養方式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另外,自我培養方式可以幫助理科、工科和文科類所有專業的同學在本專業范圍內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方向。
(六)自我培養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自我培養中培養內容不會完全由大學生自主決定,學校應該對于每個專業制定一個指導性文件,比如規定必選內容、選修內容,規定培養內容自由選擇的原則、范圍等。關于學校在培養內容范圍的界定、大學生選擇的自主性等問題,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性質來確定。
作者:崔行武 蘇寶利 單位:泰山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