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學認讀中幼兒閱讀技能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文教學研究雜志》2015年第二期
一、教會技能——幫助幼兒掌握閱讀方法
在幼兒對閱讀產生一定興趣后,需要教師在幼兒閱讀活動中,通過幼兒易于接受的方法,讓幼兒學會看書。科學認讀,需要將閱讀與識字相互協調、相互滲透。“讀”不僅包括讀字,還應包含如何讀書。我們要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讓幼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懂得故事的內在規律,教給幼兒閱讀的方法與技能。如小班幼兒學會一頁一頁地按順序看書,中班幼兒能按故事情節的發展有順序地看,看懂畫面上有什么人物、事物,他們在做什么,大班幼兒能在看完后知道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內容。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幼兒的看書要求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如“書本書本乖乖,眼睛眼睛看看,耳朵耳朵聽聽,嘴巴嘴巴說說”,在“讀書區”、“閱讀吧”用展板進行溫馨提示“一頁一頁翻,認認真真讀,仔仔細細看”……這些良好的閱讀技能的形成,將會使孩子終身受益。
二、提供機會——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在教會幼兒“讀”的過程中,還要努力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科學認讀可以豐富幼兒的語言環境,激發幼兒說話的欲望,鞏固和強化學得的語言,提高他們的語言水平。隨著認讀的人物或情境的變化,幼兒會產生喜怒哀樂等情緒反應,也會用語言表達出來,這些都為幼兒提供了應用語言的機會。如:在大班科學認讀《牙疼怪誰》中,孩子們人手一張字卡:牙齒、嘴巴、小手等,教師讓孩子們認識之后,給他們時間與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孩子們各抒己見:“我覺得嘴巴的錯,嘴巴太饞”、“我認為是小手的錯,小手老去抓糖”……孩子們你爭我辯,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注重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由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轉化。口頭語言直接說出來,書面語言卻具有文字反映的特點。如:學習“吃、喝、吹”這幾個字,教師通過請幼兒做吃飯、唱歌、喝水、吹蠟燭等動作,讓他們知道這些字都有一個“口”字,是與嘴巴有關系的,幫助幼兒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結合起來。
三、引發創造——發揮幼兒想象能力
在對幼兒實施科學認讀中,可以通過閱讀圖書、繪本,使孩子樂意觀察圖書中的各種符號,可由淺入深地讓幼兒觀察畫面,還可以提出一些故事以外的內容來引導幼兒觀察,還可以讓孩子創編故事的開頭、結尾,推想故事的發生,或為故事起名字,或引導幼兒仿編兒歌,鼓勵其有創新意義的講述……如在中班科學認讀《搭積木》中,孩子們在學習了兒歌,掌握了基本句式后,開始動手操作,用各種形狀的積木拼搭并發揮觀察、想象能力,進行仿編。如:“搭個帆船能遠航”“搭個機器人能跳舞”……如此這些,即活躍了思維,又誘發了創造情趣,孩子的想象力得到發展。
四、訓練習慣——養成幼兒看書習慣
在我們注重通過多種途徑,對幼兒進行有效的科學認讀的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幼兒讀書的習慣,如在教室一角設立“小小讀書角”,誰是班上最棒的“小書蟲”;在家里設置“小書房”,為孩子設立專門的小書架,讓孩子隨時都能翻書、看書;晚上,和孩子一起依偎著看書,讓孩子感受溫暖的親情,體會讀書是一件快樂又幸福的事;周末帶孩子一起逛逛書店,讓孩子自己挑選感興趣的書籍……在諸如此類的閱讀過程中,可以培養起幼兒對書籍摯愛的情感態度。他們會發現:原來,書里有那么多好聽的故事,好玩的游戲,還可以學到許多本領,如果我會認字,會看書,那多棒呀!同時,還應該進一步教育孩子學會愛護圖書,建立起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自覺地閱讀態勢。
對漢字的科學認讀,是一種讓孩子受益終身的學習技能,也是一種有助于孩子自身和諧發展的能力。我們將繼續探究,尋求更有效、更具體的方式,讓孩子在輕松歡快的識字活動中,他們的情感、思維和能力能得到綜合開發,這樣,就能為孩子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陳欣凡宜 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如城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