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委農產品質監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總體思路: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中央1號文件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全省“十二五”現代農業發展和“三化兩區一中心”大局,以“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為目標,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農業標準化生產”為主線,圍繞隊伍建設和能力提升、重點整治和常態監管、標準化示范和推廣、輿情管理和應對等四大方面工作,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增強監管能力、加大監管力度,依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一、狠抓責任落實和監管隊伍建設
1.強化責任落實。在系統內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明確相關單位安全職責,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強化農業生產主體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意識,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黑名單制度,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項目申報的重要依據,有不良記錄的生產主體,三年內不再給予項目扶持;對使用違禁投入品或連續兩次抽檢不合格的生產主體,建議吊銷“三品一標”證書和取消有關稱號。
2.健全監管隊伍。在建立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進一步理順監管職責的基礎上,推動全市縣級農業部門加快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配足監管人員、提升條件手段、提高監管能力。扎實推進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全市農業鄉鎮基本上都配置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崗位,并配備農產品檢驗檢測設備,確保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步入正軌。
3.提升監管能力。組織人員參加省廳組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骨干培訓和鄉鎮農產品質量監管員培訓,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能力。2012年,爭取建立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并推動縣級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建設,逐步完善全市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
二、狠抓突出問題治理整頓
4.抓好專項整治。在鞏固去年整治成果、防止出現反復基礎上,根據農業部、省農業廳部署,重點突出種植業(重點是蔬菜、楊梅、草莓)使用高毒農藥、濫用農藥和養殖業“瘦肉精”專項治理,繼續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徹底根治“瘦肉精”危害等嚴重問題,配合有關部門開展“私屠濫宰”、病死豬肉等肉制品專項整治。
5.凈化農資市場。在春耕、“雙夏”、秋冬種時期開展“綠劍”專項執法行動,集中力量查辦一批制售假劣農資和禁用藥物的大案要案,加大種子和飼料市場監管力度,健全農資打假舉報獎勵和部門協作機制,深入推進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
6.改進整治方法。在組織上,突出統分結合,充分發揮牽頭單位的積極性;在重點上,突出重點地區、重點品種、重點時節、重大活動;在方法上,堅持打防結合、集中整頓與日常監管結合、治理與鞏固結合,采取高壓嚴打態勢,點面結合、上下聯動、合力推進,著力達到整治一個、治理一個、鞏固一個的目標。
三、狠抓監管常態化
7.強化日常巡查。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日常巡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農產品生產主體生產、銷售農產品中農產品質量安全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現場檢查,并查閱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關的記錄和其他資料。擴大巡查范圍,有效監管盡可能多的農產品及生產基地,并確保規模以上種養殖基地、“三品一標”農產品及生產基地、奶站和農資生產經營單位等全年巡查一次以上。
8.完善監測制度。省廳將繼續以質量安全風險高、隱患大的初級食用農產品,以及日常消費的大宗農產品、地方特色農產品和省名牌農產品等為重點,以各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和“三品”、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為對象,開展農產品例行抽檢、監督抽檢、專項抽檢、應急抽檢、飛行抽檢。市農業局也將根據農產品生產季節適時安排抽樣檢測。各地在積極配合好省、市抽檢工作的同時,要按照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采取定量檢測和快速檢測相結合的方式,制定并組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對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上的農產品進行監督抽查;積極開展土壤環境監測評價工作。今年開始,省廳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備案,市、縣兩級正式下達的監測計劃于3月底前報省廳備案。
9.強化隱患治理。對在日常巡查、監督檢查和抽樣檢測中發現的問題和隱患,及時跟進,并追根溯源、舉一反三,需整改的堅決落實整改,存在產業隱患的要及時聯合專業技術人員開展會商研究和專項治理。
四、狠抓農業標準化,著力推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
10.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市、縣農業標準規范制(修)訂、清理步伐。以主導產業和“兩區”重點,制定與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相配套的特色農產品產品標準、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和全程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模式圖。制定特色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規范。
11.強化示范推廣。以“兩區”為主平臺,以農業主導產業、特色農產品為重點,以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為主導,組織實施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積極探索農業標準化工作機制創新,努力推進特色農產品全程標準化生產,組織實施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農產品全程標準化生產試點;開展整建制實施農業標準化試點,爭創農業標準化綜合示范縣,提升區域農業標準化水平。通過示范推進,力爭2012年農業標準化實施率達到53%。
12.深化準出管理。認真抓好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示范試點,進一步完善農產品“五有一追溯”準出管理制度,總結推廣西蘭花基地備案管理經驗,探索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工作。
13.加快品牌發展。繼續加強“三品一標”公共品牌建設,加強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管理和證后監管,完善退出機制,促進認證品牌健康有序發展。積極爭取各級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等支持,鼓勵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生產企業)通過品牌評審、商標注冊等途徑創建農產品品牌和著名商標等稱號,綜合提升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并在實施、申報過程中給予全面指導和幫助。全市新增無公害農產品30個、綠色食品12個,“三品”產地面積8萬畝。
五、狠抓宣傳、培訓,積極營造良好監管氛圍
14.加強宣傳和消費引導。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多途徑、多層次、多渠道加強《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知識宣傳教育,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進社區活動,進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監管部門、生產經營單位和消費者四類主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邀請媒體記者及人大、政協、消費者代表,通過走進田間地頭全方位了解農產品生產情況,親身體驗農業部門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在監管、培訓、標準化生產、質量檢測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加強農產品科學消費知識宣傳,探索開展農產品消費引導工作,從消費環節倒逼杜絕非法添加、濫用添加劑等違法行為發生。
15.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結合農產品品種和農時季節,舉辦各類農產品安全生產技術培訓班,推動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普及。開展農藥、獸藥等有關知識培訓,指導農產品生產主體科學使用農業投入品,嚴格遵守安全間隔期和休藥期規定,避免農畜產品中藥殘超量而危害生命健康。
16.完善應急機制。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管理,嚴格按照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權限和程序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強化輿情應對,及時關注、收集媒體及網絡上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動態,認真分析,及時預警,積極處置,防范產業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