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農村經濟建設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2年是建設中原經濟區充滿活力的新興中心城市的重要一年。為進一步作好2012年新農村建設工作,確保全年工作任務順利完成,制訂本工作要點。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省九次黨代會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市十一次黨代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城鄉一體化為主戰略,以實現“兩個率先”為目標,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重點抓社區建設,突出抓區域整治,關鍵抓產業發展,核心抓城鄉統籌,全面推動全市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工作上臺階,為把我市建成中原經濟區城鄉一體化先行區奠定基礎。
二、工作要點及獎補政策
(一)加快新型社區建設,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
1.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區內村(居)搬遷和新型社區建設
工作目標:把新型社區建設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突破點、統籌城鄉發展的結合點、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切入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以成熟的新型社區建設模式為依托,抓規劃、抓建設、抓搬遷、抓機制,積極推進土地的節約集約,人口的集中集聚,產業的集合集群,讓農民生產進園區、生活進社區。2012年產業集聚區、重點企業、項目共計劃實施搬遷19個村(居),每個鎮要建設1個新型社區。一要抓好規劃編制。積極建設城市綜合體、城鎮綜合體,在市區、組團、鎮區內規劃建設大社區,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居民生活水平。二要突出建設重點。2012年,開工建設的新型社區要在基礎框架、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上下功夫,配套建設水、電、路、氣、暖、通訊等基礎設施和標準化衛生所、社區文化中心、超市、幼兒園、便民服務大廳、敬老院、社區調解中心、警務室等八位一體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完善公共服務功能,促進農民有序轉移。三要強化產業發展。強力推進土地流轉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社建設和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確保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項目。
獎補政策:2012年安排1350萬元用于新型社區建設,143萬元用于街道社區建設及工作經費補助。年內分兩次進行檢查評比,按一、二、三等進行獎補。年終按照工作成效、建設規模、形象進度,評選出新型社區建設先進鎮(街道)7個,予以表彰。
組織形式:市一體辦牽頭,三個產業集聚區、各鎮(街道)負責組織實施。
2.深入推進省級新農村示范村建設
工作任務:坡頭鎮蓼塢新居苑社區、承留鎮南山花園社區、克井鎮任莊社區、坡頭鎮戀水花園社區、下冶鎮月亮灣社區等5個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按照省級新農村示范村建設標準,加大投入,加強督導,加快建設,全面配套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早日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典型和示范。
獎補政策:2011年安排150萬元用于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建設獎補,與省財政撥付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專項資金配套使用。根據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和工作成效,分兩次進行檢查獎補。
組織形式:相關鎮和村負責組織實施。
(二)推進村莊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1.積極推進村容村貌綜合整治工作
目標任務:對環城路、獲軹路、小浪底專用線、克留線、石寺路、張蘇線、黃孤線等主干道沿線進行綜合整治提升,對沿線村莊、市場及鎮區周邊進行綜合整治,通過拆除沿線廢棄房屋圈舍、實施“五化”達標建設、在關鍵節點布設景觀小品,在鎮區及周邊高標準實施“五個一”工程建設,進一步提升城鄉環境整體形象。共涉及15個鎮(街道)的95個村莊、市場,拆除房屋、圈舍810間,硬化道路11.2萬平方米,美化墻體31.3萬平方米,栽植苗木25.8萬株,安裝路燈373盞,規范牌匾410幅,建設提升景觀小品27處。“五個一”工程建設新建精品街9條、文化長廊4條、游園廣場3處、雕塑群7組、標志性建筑1個。
獎補政策:按照《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今冬明春“3+1”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根據工作任務、建設規模、投資額度、工作標準和工作成效,年度分兩次進行檢查評比和分類獎補。年終評選出村容村貌綜合整治工作先進單位8個、先進村(居)40個,予以表彰。
組織形式:市一體辦牽頭,相關鎮(街道)和村(居)負責組織實施。
2.健全農村垃圾處理長效管理機制
目標任務:按照“村(居)收集、鎮(街道)運輸、市(區域)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長效管理機制建設要求,對環城路外15個鎮(街道)的477個村(居)農村環衛工人工資進行補貼,對15個鎮(街道)的垃圾處理運行經費進行獎補。按照臺賬工作任務,建設連體垃圾中轉站2座、單體垃圾中轉站9座、公廁3座、簡易垃圾填埋點18個,對163個村配備機動環衛三輪車各1輛。一要搞好科學規劃。注重城鄉統籌,將農村垃圾處理長效管理機制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新型社區建設等工作緊密結合,繼續分類規劃建設垃圾中轉站和簡易垃圾填埋點,提高垃圾處理水平。二要加強資源整合。與交通、城鄉規劃等有關部門和鎮(街道)搞好溝通聯系,發揮專業管護隊伍和執法隊伍的作用,充分調動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搞好農村垃圾處理機制建設。三要強化督導檢查。探索市場化運作機制,指導各鎮(街道)成立保潔清運公司,不斷建立健全農村環境衛生日常保潔制度。聯合市督查局、愛衛辦、創建辦等單位,深入開展農村環境衛生周檢查制度,以獎罰促整治,不斷提升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水平。
獎補政策:按照每人每月50元的標準,對環城路外477個村(居)按比例配備的農村環衛工人進行補貼;按照平原村每村每月60元、山區村每村每月70元的標準,對15個鎮(街道)的垃圾處理運行經費進行獎補。按照程序規劃建設垃圾中轉站和簡易垃圾填埋點,經檢查驗收合格后,每座連體垃圾中轉站獎補4萬元,每座單體垃圾中轉站獎補3萬元,每座公廁獎補1萬元,每個簡易垃圾填埋點獎補1萬元。按政府招標采購程序,為163個村發放機動環衛三輪車各1輛。年終對農村垃圾處理長效管理機制建設工作進行綜合評定,評選出農村垃圾處理長效管理機制建設先進鎮(街道)8個、先進村(居)40個,予以表彰。
組織形式:市一體辦牽頭,市督查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創建辦、愛衛辦等單位配合,相關鎮(街道)和村(居)負責組織實施。
(三)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目標任務:引導農村偏僻戶、零散戶向新型農村社區、組團、鎮區、中心村等人口集聚區域搬遷。2012年完成搬遷2000人和10個村的整村推進工作,在4個村試點推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工作。
獎補政策:2012年安排1600萬元用于扶貧開發和倒房重建工作。其中遷戶并村補助資金800萬元,按照搬遷戶每人4000元標準進行補助;整村推進工程資金330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試點工作資金80萬元;老區建設扶持資金50萬元;扶貧搬遷項目監督管理資金40萬元;倒房重建配套資金300萬元。
組織形式:市扶貧辦、民政局牽頭,相關鎮(街道)、村(居)負責組織實施。
(四)實施新農村提升工作,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目標任務:切實抓好百村富民工程建設村(居)、已達標授牌生態文明示范村(居)、“雙二十”活動村(居)、新老典型村(居)的完善提升工作,全面鞏固新農村建設成果。第一批、第二批百村富民工程建設試點村要按照“五化”標準進行查漏補缺,進一步鞏固完善“五化”達標和廢棄舊房、圈舍拆遷工作,重點圍繞土地流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已達標授牌生態文明示范村(居)要持續抓好完善提高工作,進一步提升品味、豐富內涵,實現兩委班子強、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20個強村要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201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1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增幅2個百分點以上;20個弱村要進一步加快產業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新老典型村(居)要深入開展以“比產業發展、比集體經濟收入、比農民人均純收入、比村容村貌、比鄉風文明、比和諧穩定”為主要內容的結對競比活動,形成新老典型村競相發展氛圍,提高整體發展水平。繼續開展全市鎮(街道)結對競賽活動,進一步激發各鎮(街道)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升鎮(街道)綜合發展水平。
獎補政策:2012年安排620.6萬元用于對新農村建設提升工程獎補。其中50萬元用于“雙二十”活動,50萬元用于鎮(街道)結對競賽,50萬元用于生態文明示范村提升,50萬元用于新老典型結對競賽,20萬元用于新農村地震民居工程,10萬元用于農村會計委托,20萬元用于第七屆村(居)委員會換屆,40萬元用于10個不穩定村集中整治,50.6萬元用于“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市”,30萬元用于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00萬元用于平安農村技防工程建設,100萬元用于少數民族村發展扶持,50萬元用于公路沿線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建設。年度分兩次進行檢查評比和分類獎補,年終根據各鎮(街道)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評選出新農村建設工作先進鎮(街道)8個,予以表彰。鎮(街道)結對競賽活動先進鎮(街道),授予“優勝杯”。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認識,加強領導。把推進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加大對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領導力度,健全領導機構,充實領導力量,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作用,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加強工作的配合和協作,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相互配合、齊抓共管、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良好局面。
(二)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會議、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途徑,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強化對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宣傳報道,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參與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
(三)落實責任,強化考核。把城鄉一體化工作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各相關部門,明確責任分工,落實臺賬管理,建立明確的責任體系。完善評價考核獎罰機制,強化工作督促檢查,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在全市形成鼓勵先進、鞭策后進、拼搏進取、奮勇爭先的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