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委中醫藥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4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區中醫藥事業加快發展的關鍵之年,今年的中醫藥工作將結合全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新形勢,以實踐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解放思想、爭先創優”的要求,緊緊圍繞衛生工作的總體部署,科學規劃,大力開展第三周期中醫藥參與城鄉社區衛生服務項目建設,加強和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優化中醫藥發展環境,著力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推進我區中醫藥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健全組織,加強中醫藥工作管理體系建設。
全區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要建立健全中醫指導(管理)科,明確分管中醫藥工作的負責人,落實專人具體負責中醫藥工作,明確職責,健全制度,保障和促進中醫藥工作的快速發展。
二、以深化醫藥體制改革為契機,不斷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
加大推進城鄉社區中醫藥服務工作。大力實施第三周期中醫藥參與城鄉社區衛生服務項目管理,按標準建設好中醫科、中藥房,加強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和人才隊伍建設,年內創成省、市級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一個,啟動省級鄉鎮衛生院示范中醫科創建工作,促進中醫藥全方位滲透到社區衛生服務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作用。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科、80%的中藥房建設達到標準,100%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均能提供5種以上中醫藥治療方法。
三、以中醫內涵質量建設為重點,不斷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一是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合理配置應用中醫診療設備,嚴格執行核心制度,強化醫院內部管理,規范臨床科室名稱,充實醫院服務內涵,推進重點特色專科專病建設,提高中醫藥服務質量水平。
二是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建立按照中醫藥工作質量和數量為主要內容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和制度,鼓勵應用中醫藥服務,認真做好中藥基本藥物配備和使用管理等工作,對中藥應用情況進行監測和評估,加強基本藥物中中成藥臨床應用培訓。要有較完備的相關服務制度和工作機制,在門診、病房、出診、家庭病房等工作中運用中醫理論辯證論治處理常見病、多發病,運用中藥、針灸、推拿、拔罐、刮痧、按摩、中藥熏蒸、敷貼、穴位注射、熱敷、藥熨、敷臍、耳壓、點穴、霧化吸入等在內5種以上的中醫藥治療方法。社區中醫護理要在辨證施護的基礎上,開展慢性病、心理、母嬰、臨終護理和護理咨詢指導以及家庭護理等專項中醫護理服務。
三是實施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強化培訓。制訂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使用效果評價考核標準,實施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強化培訓管理。在進一步強化市3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使用的基礎上,針對各級中醫醫療機構臨床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和西醫專業鄉村醫生,增加推廣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第一冊(兩個分冊)內容。縣、鄉、村三級中醫醫療機構相應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推廣率、使用率均達100%。
四、積極組織中醫藥“治未病”服務,扎實推進中醫藥“三進”工程。
組織開展中醫藥“治未病”服務。廣泛開展中醫體質辨識,對體質類型不同的人群指導個體化調護方案。針對孕產婦,運用中醫藥知識開展孕期、產褥期、哺乳期的飲食起居指導、常見病食療、康復訓練指導、產后心理輔導等保健服務。針對季節性易感疾病和傳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開展中醫藥健康教育,并采取中醫藥干預措施。針對不同人群,推廣使用涵蓋養生保健、食療藥膳、情志調攝、運動療法和體質調養等內容的中醫健康教育處方不少于10種;通過健康教育,向中年人群、婦女、兒童、老年人等社區居民宣傳相應的中醫藥預防保健、養生調攝知識以及中醫藥慢性病防治和傳染病防治知識。要通過宣傳欄、宣傳保健手冊、開設講座、播放音像等多種形式,向社區居民普及中醫基本知識與養生保健技術,增強居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積極傳授養生保健和健康生活方式,推廣普及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積極開展中醫藥健康大講堂和中醫藥健康社區行活動。社區中醫藥服務質量和水平逐年提高,社區居民對中醫藥特色服務內容的知曉率和滿意率分別不低于90%和85%。100%的居民健康檔案要有中醫藥內容和特色,并進行動態管理。
五、不斷加快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要出臺相關激勵措施鼓勵中醫藥人員繼續學歷教育或外出進修。今年將加強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三基本”訓練、鄉鎮衛生院中醫技術骨干培訓以及鄉村醫生中醫藥基本知識與技能培訓等活動。開展全區中醫“四大經典”學習競賽活動,完成全區中醫(中西醫結合)人員的經典培訓。加強我區省農村優秀中醫臨床人才與市中醫院名師結對培養項目的管理。
六、大力宣傳,不斷推進我區中醫藥文化建設
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要開展多種形式的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進一步加強中醫藥科普知識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工作,要利用下半年的“中醫藥知識科普宣傳周”活動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和普及。各單位要加強中醫藥文化內涵建設、中醫藥文化環境建設、中醫藥信息、宣傳隊伍建設,完善中醫藥信息宣傳制度和年報制度,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
七、加快政策扶持,建立健全中醫藥發展激勵機制。
一是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中,認真研究制定有利于提供和使用中醫藥服務的優惠政策。協調落實在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適當降低中醫藥服務飲片、診療等項目報銷起付線,并比相應機構的西醫診療報銷比例再提高不少于10%,建立有利于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的鼓勵約束機制。
二是進一步強化基層中醫藥服務,爭取安排一定的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經費改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條件。將中醫藥業務開展情況和提高中醫藥服務比例納入基層服務機構及其管理人員年度工作考核目標,實行中醫藥服務質量與數量的績效考核,探索對應用中藥飲片和中醫非藥物療法按使用量和應用人次給予定量補償的制度,建立中醫藥服務的補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