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區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的關鍵之年,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要緊扣宏觀形勢的新變化和人民群眾的新期盼,抓住機遇,突出重點,注重提升民生福祉,努力為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人才支撐和保障服務。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區“四區四高地”的總體發展戰略,堅持“人才優先、民生為本”的工作方針,突出“規范、創新、發展”的工作重點,全力推進人才開發引進、就業創業扶持、社會保險經辦、和諧勞動關系構建與人事管理服務等職能工作,確保全區人社工作始終服務于中心大局,始終服務于科學發展,努力實現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跨越提升。
二、主要工作目標:
構建區“PPI”(人、崗、信息)三位一體高質就業服務體系:新增就業崗位50000個,其中大學生就業崗位10000個;援助困難弱勢群體實現就業5000個;開發公益性崗位2000個;組織創業培訓1000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00萬;推介創業項目100個。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凈增參保人員10000人;開展全區老居民納入社會化管理工作,實現社會化管理率完成90%以上。加強人才工作機制創新,健全“雙高”人才服務體系;深化人事管理服務機制建設,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推進事業單位人事改革,穩妥做好軍轉安置工作。推進和諧勞動關系綜合維護保障機制建設,確保勞動合同簽訂率保持在98%以上,全年勞動保障投訴舉報案件、勞動爭議案件和信訪案件處理結案率均保持在95%以上。
三、具體工作要點:
(一)關注人才驅動效應,推進“三大體系”健全完善。
1.搭建高層次人才開發體系。辦好2014年“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分會場活動,為人才和項目牽線搭橋,爭取更多項目落地。搭建智企合作平臺,指導企業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等載體,幫助實施“海鷗計劃”,借智發展。建立專業中介機構推薦名冊,為企業提供專業意見和合作伙伴。
2.建設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落實技能人才目標責任制和專項資金的科學使用機制,積極參與蘇州技能英才周活動,建立我區技能人才信息平臺。舉辦10大職業技能競賽,加大技能人才培養與企業內訓,逐步完善相應評價體系。
3.構筑人才綜合服務體系。搭建“人才項目實時跟蹤服務”與“人才創新創業誘導”兩大系統,優化“人才服務直通車”,為企業發展提供一條龍服務。
(二)立足高質就業惠民,加快“三大特色平臺”建設。推動“三化”(信息化、專業化和精細化)建設,提升有形的專業服務平臺(職介市場)、無形的智能服務平臺(網站、熱線、觸摸屏)和精細的窗口服務平臺“三大特色平臺”的綜合服務能力。實現招聘信息網絡輻射實時更新、職業指導一對一服務、特殊困難群體面對面援助、創業能力測評學員全覆蓋、家庭服務業中心發揮出品牌效應的目標。
1.做優一個職介市場。抓住市區兩級職業介紹市場合署辦公的契機,整合資源,搭建職業介紹“PPI”(人、崗、信息)五大良性循環通道,即智能登陸,超市選崗;定點投送,移動供崗;主題招聘,聯合送崗;網上預約,365有崗;線上測評,線下指導。打造老百姓“家門口、手掌邊、面對面、全天候和高度匹配”的特色職介市場。
2.打造一個家庭服務業中心。建立一個“家庭服務業中心”,打造家政服務品牌,使之成為45-55歲就業弱勢群體的托底安置載體。推進“新市民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并通過創建省級示范中心等舉措加大農民工工作的力度。
3.做亮一個特色創業孵化基地。針對大學生電子商務領域創業群體,建立專業化的孵化基地。同時,全面試點星級測評辦法,促進全區孵化基地的提檔升級。
(三)圍繞服務效能提升,構建社保經辦“三化”模式。
1.社保擴面持續化。加強企業參保入口、出口管理,做好政策引導與風險預警,力爭實現凈增參保人員10000人。不斷暢通被征地農民社保經辦綠色通道,做好其身份認定與社保補繳工作。
2.經辦服務高效化。加強三個社保分中心整合后的快速磨合,打造“高配”服務大廳和業務歸檔星級標準,抓好服務機制落實,優化窗口服務質量。推進經辦“e化”建設,設立網上申報專窗,推進社保網上申報工作,推進網上待遇支付,提高經辦惠民效率。
3.退管服務創新化。堅持“攜手為老”幸福工程的持續建設,將居民養老保險待遇享受人員和老年被征地人員納入社會化管理,加強協管員隊伍建設,引入退管工作CA認證,重點加強對特殊老年群體的關心和服務。開展“樂活夕陽”系列活動,做優做大“愛心聯盟”品牌,不斷創新退管活動組織宣傳模式,實現退管工作整體推進。
(四)著眼勞動關系和諧,落實綜合維權“三項機制”。
1.預防機制。開展以“主動送單、企業下單、街道譜單、系統謀單、疑難點單”為內容的勞動關系“五單式”指導,擴大宣傳覆蓋面,提升指導服務針對性。建立勞動監察預警信息員機制,探索聘請企業人事經理作為預警信息員,及時化解勞資糾紛。
2.調處機制。深化勞動爭議案件“五位一體”調解機制建設,健全勞調組織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司法調解的相互銜接。探索群體性勞資糾紛調處新模式,將“政府主導”變為“政府指導”,調動企業積極性。
3.保障機制。開展“企業關愛職工、職工熱愛企業”活動,引導企業與職工同舟共濟。積極整合法院派駐法庭資源,逐步實現全區各街道仲裁分庭全覆蓋。
(五)深化人事工資管理,抓住“規范與改革”關鍵詞。嚴格按照人事規程做好各類人員管理,進一步健全相關指導意見。加強公益性崗位人員管理,出臺用工管理細則,做好人員招聘、備案、考核、流動、合同簽訂指導等工作。根據我區實際,規范做好各類人員招考工作,加大教育、經濟管理、建筑管理、城市管理、規劃建設等專技人才引進。探索改進工資業務工作模式,力爭實現工資數據、日常審批網絡化。完善全區工資業務實用手冊,強化業務工作指導。
(六)強化隊伍建設管理,拓寬作風效能提優路徑。推進人社公共服務分中心合并后的快速磨合與有效運行,不斷簡化流程,量化標準,實現窗口服務優質化、經辦信息化、人員專業化與管理精細化。開展全局創新創優效能獎評選,尋找效能提升突破口。加強領導“三聯”制度落實,主動走進基層,解決基層問題。深化日常數據統計監測與分析,努力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優化政風行風建設,開展局機關干部每月“基層服務日”活動,為企業和居民提供“零距離服務”。深化隊伍勤廉建設,繼續打造“陽光人社”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