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鄉構建發展項目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加快城鎮化發展是區“十二五”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的重點規劃項目之一,是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加強對全區城鎮發展進程的宏觀指導,明確“十二五”期間城鎮發展的主要方向和主要任務,提出城鎮發展的體制化改革和保障措施,特制定本規劃。
一、城鎮化發展方面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十二五”期間城鎮化建設發展方向,堅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試、高標準規劃、建設和發展”的原則,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發展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構建社會和諧、經濟發展的。
(二)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區城鎮化發展戰略目標是:到2015年建設成為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配套齊全、環境優美整潔、經濟繁榮發展,集工業、商貿、旅游、居住為一體,融城市現代風格和鄉村氣息、田園風光于一身,別具特色的現代化生產型城區,并爭取實現建成新興工貿旅游生態城區的總體目標。到2015年區城鎮化水平基本達到市全市城鎮化水平。
(三)發展思路
1、擴大城鎮規模。將通過各種生產要素的注入,引導二、三產業在數量、質量上快速提升,完善商業網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吸引外來人口的流入,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壯大,促進擴大城鎮規模。
2、優化生態環境。限制、治理、消除城市污染源,提高城市大氣、水源、光學、聲學環境質量,加快完善城市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
3、力促三產發展。依據中心區的區位功能,堅持走“退二進三”道路,加大力度發展第三產業,健全和完善商品流通體系,促進市場、交通運輸、房地產、中介服務、社區服務等三產行業發展。
4、完善城鎮功能。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和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科教文衛事業,加快學校、醫院、文體中心、科研中心和福利中心等重要設施建設,增強城市在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教育發展中的輻射能力。
5、培植城鎮文化。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團結拼搏、艱苦創業”的精神,豐富和拓展具有特色的僑鄉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山水文化,培植現代城市的商業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樹立和強化城市意識。圍繞建設生態旅游型新型城區目標,加快塑造城市形象,搞好城市標志、城市廣場等文化載體建設和綠化美化,營造積極、健康、文明的城市文化氛圍。
6、形成合理布局。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以空間發展規劃、萬安—雙陽片區控規和河市、馬甲、羅溪鎮總規和控規為指導,以萬虹公路、濱江路為發展軸線,以各個鎮區為骨干,加快河市中心鎮區、馬甲中心鎮區和羅溪、虹山鎮區建設步伐。注重城鎮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統一,突出個性,體現特色。
(四)保障措施
1、科學制定規劃,完善城鎮規劃體系。一要在充分聽取社會各階層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制定規劃,提高公眾參與度,使規劃的成果體現群眾意愿。二要立足區域目標定位,堅持以人為本,以科學和先進的理念為指導,把全區382平方公里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三要突出特色規劃,如羅溪、虹山鄉必須突出生態特色,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強有力的增長點。四要實行高起點彈性規劃,按照“長遠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配套和新建電力管網、自來水、煤氣、雨污水管道等公用設施。
2、拓寬融資渠道,解決城鎮建設資金問題。一是積極爭取上級的扶持資金以及國債的使用。二是引入市場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實行國家、集體、私營、個體、外資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的投融資方式,堅持“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的原則,全方位調動城鎮建設積極性。積極鼓勵企業和個人參與投資,共同建設城鎮的公用設施,如水電、交通、醫院、學校、公園、市場等,允許投資者以一定的方式收回投資并獲得一定的收益。三是盤活土地資源,增加政府的土地儲備,推行土地有償競價使用、市場公開競價。四是以房地產開發推動城鎮建設。五是采取賦予公益事業項目的冠名權和廣告的收益權等辦法,鼓勵社會集資、華僑捐款,投入學校等公益事業建設。
3、健全管理體制,全方位抓好城鎮建設。一要制定城鎮建設的考核激勵機制,鼓勵各級干部群眾樹立主人翁意識,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城鎮建設中。二要完善土地制度,將城鎮建設用地指標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設立城鎮建設用地專項指標;積極推進城鎮建設用地整合,實行土地掛鉤置換制度,盤活存量建設用地。三要引進市場機制,借鑒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經驗,推進城鎮住宅建設產業化進程。四要保護失地農民的切身利益,加強職業培訓,拓寬就業渠道,完善社會保障和醫療制度。
4、發揮地域優勢,著力打造城鎮“個性”。針對我區各鄉鎮(街道)經濟發展、人口分布、產業構成、地理條件、交通狀況、資源情況差異較大的實際,立足比較優勢,揚長避短,突出特色,在“個性”上下功夫,做到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自然資源豐富的地方,應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直接將自然資源轉化為初級或高級產品,打入國內外市場,發展特色產業型或加工主導型城鎮;地處交通干線、市場發達的地方,應在提升商品集聚效應和商品市場輻射力上下功夫,興辦專業市場,完善各種服務設施,使之成為商品集散地,發展商貿流通型城鎮;具有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資源的地方,應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游配套服務功能,開發一批旅游觀光景點,發展旅游觀光型城鎮。
5、完善基礎設施,美化城鎮人居環境。一要把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固定資產投資規劃和年度投資計劃,堅持區域統籌、共建共享的原則,加大城鎮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二要做好道路、小區、廠區、綠化廣場,大面積、多層次的綠化建設,同時大力搞好疏林地帶與人工造景相結合的第二生態景觀。三要抓好環境污染治理,逐步淘汰一批重污染企業,全面提高環境質量。
二、市政行業方面規劃
(一)加強城市公共交通建設。主動與市交通委和市交通運輸集團公司溝通協調,爭取在“十二五”期間開通中心城區至虹山、馬甲新鎮、馬甲仙公山風景區、南安洪瀨、惠安秀、惠安涂寨等六條公交線路。
(二)確立新的經營城市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有限資源,推向社會化運作軌道,增加財政收入,促進城市市政建設和維護的進一步發展。全面做好萬虹路、濱江路以及中心城區其他城市道路兩側廣告規劃,科學合理地制定方案,以公開招投標的形式推入社會市場運作。
(三)不斷完善市政基礎設施。致力構建區域交通網絡,主次干道、給排水排污設施配套基本完善,城鎮供水得到保障。建設完成濱江大道、萬虹公路324國道至河市段市政道路拓改工程,對城區次干道和支路進行疏通和整理,形成便捷、發達交通網絡體系。加快實施市區北迎賓大道段拓改工程,推進萬安中心城區與豐澤城東的連片發展。全力推進區域排污管網體系建設,確保萬安、雙陽、河市片區污水管網與城東污水處理廠連接,保證提高城東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收集率,垃圾處理率達100%。加快馬甲鎮區及河市西片區污水管網和3萬噸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
(四)加強城市公共衛生建設。在萬安五金機電商城周邊、萬安高科技園區、塘西工業園區、雙陽街道中心區、雙陽華僑經濟開發區、河市鎮區規劃建設24座公共廁所。加大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力度,完善區鎮村三級衛生保潔制度,加大財政投入,制定合理運行機制,確保各鄉鎮垃圾中轉站正常運轉。
三、房地產發展方面規劃
“十二五”期間,住房供給將出現保障性住房體系與商品房并重的雙軌制。隨著城市東擴、城東片區開發、“一場一館”建設、市第一醫院、五中、實驗小學逐步進駐,以及自身的生態環境優勢、后發優勢,我區房地產開發價值將不斷得到提升。嘉琳廣場、大江盛世、四季花園等幾個超高層住宅項目相繼推出,住宅品質將有一個質的飛躍。區域城市化步伐正在加快,新南片區、塘西舊村改造、仕林坑改造、后埭社區、河市、馬甲舊鎮區及十八坎山綜合治理,各類住房建設將迎來一個新高峰。
(一)主要目標
“十二五”期間,我區竣工商品房屋面積將達120-170萬平方米(開發項目主要有嘉林廣場、陽光花園城、韻動領地、大江盛世、陽光國際、四季花園、豪景花苑等樓盤)。
(二)主要思路
1、改善房地產產品結構。形成以住宅為主體、商鋪與寫字樓并舉的局面;在商品住宅(增量)開發中,總價款為中低價位的商品房產品應成為市場供應的主體,形成中低價位商品房、保障性住房、高檔商品房比例協調的住房供應體系;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住宅供應向“高(層)、小(面積)、好(品質優)”的方向發展。
2、人居環境不斷改善。進一步加強城市道路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克服市政基礎設施不足的開發瓶頸,鼓勵房地產開發商建設生態居住小區,提高小區住宅性能和景觀規劃設計水平;繼續推進物業管理的市場化、專業化,為居民營造優良的人居環境。
3、重視拆遷安置房建設。在城市化進程加快、舊城改造任務重、房屋拆遷量較大的情況下,應優先安排計劃,著重加大中低價位、中小戶型安置住房的建設力度,集中解決城市公益性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棚戶區、危舊房改造所需的拆遷安置用房。
4、推進經濟適用房建設。按照政府統一協調、市場運作的原則,多渠道、多形式建設經濟適用住房,加快推進經濟適用住房的建設。嚴格經濟適用住房的申請、審批、公示制度,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優先落實經濟適用住房用地,保證“十二五”期間我區的經濟適用住房建設任務圓滿完成。
5、完善廉租住房制度。針對我區經濟發展情況及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的實際,合理確定保障水平,適時擴大廉租住房的保障范圍,提高廉租住房保障標準。保障方式以實物配租為主,發放租賃住房補貼、租金核減為輔,不斷完善保障方式。要通過實物配租的方式,向孤、老、病、殘等特殊困難家庭及其他急需救助的家庭提供住房,滿足其基本的住房需求。
6、激活并規范二手房市場。要不斷規范二手房市場的供求機制,支持住房消費換代升級,不斷擴大二手房源,增加中低收入家庭選擇住房的機會,促進消費升級,帶動商品房市場需求的擴大。
(三)住宅小區與物業管理方面
“十二五”期間,將進一步健全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制度,對符合條件的小區組建率達100%;完善新建小區前期物業管理招投標機制,招投標率達100%;推行物業管理“陽光服務”活動,住宅小區物業服務收費公開化率達100%;加強物業管理人員崗位培訓,人員持證上崗率達100%。
(四)住房保障方面
1、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強住房保障政策研究,明確住房保障的對象、目標、方式和模式,健全住房保障機制,研究住房保障制度,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加快經濟適用住房建設,提高保障性住房居住功能與質量,加大保障性住房資金支持等相關措施,不斷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2、合理確定租售比例,適當擴大住房保障規模。規劃期內住房保障繼續貫徹“以租為主、租售并舉”的原則,確定合理的租售比例,適量出售經濟適用住房,周轉建設資金,微利部分用于補貼租賃保障性住房;使租賃性質的保障性住房能夠促進住房保障資源的循環利用,滿足更多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3、完善住房保障管理機制。理順和完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體制和機制,加強我區住房保障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工作領導機制,健全多部門協調機制,充實和加強住房保障日常工作機構力量,完善住房保障管理。
(五)保障措施
1、做好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補貼管理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增加群眾監督,確保工作透明,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嚴格審核做好租金核減工作,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家庭,實行租金核減。
2、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房地產政策,繼續鼓勵扶持合理的普通住房消費需求,增強房地產業和居民群眾的市場信心,推動房地產交易市場健康有序運行。搞活房地產交易市場,深化服務,促進我區房地產市場持續活躍繁榮。
3、依法加強房地產交易管理,促進房地產交易活動形成法制化、規范化的市場秩序;加強房地產交易法規政策宣傳,增強居民群眾住房消費法制意識,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營造健康良好的房地產交易社會環境。
4、依據《物業管理條例》,結合我區實際情況,規范前期物業管理招投標工作。推進建設單位與物業管理分業經營,使物業管理企業真正成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企業法人,實施專業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