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縣經濟發展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實施的第二年,做好今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對于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奠定基礎至關重要。因此,如何審時度勢,創新發展理念,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是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在深入調研、綜合分析和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我們客觀提出了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既考慮了發展的需要,又考慮了發展的可能。
實現預期目標,需要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夯實農業基礎,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按照中央和上級加強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突出在以下幾方面予以推進。
1、穩定農村政策,促進農村長治久安。政策是基礎,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持續性;特別是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規范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切實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鞏固、完善、加強支農惠農政策,調動農民種糧和重農抓糧的積極性,健全農業補貼制度,建立穩定農村政策的長效機制,促進農村穩定和長治久安。
2、著眼長遠,搞好新農村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先行;以村鎮規劃為龍頭,切實做好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制定。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因地制宜制定好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局部規劃,加強規劃、建設、管理的綜合力度。
3、加大綜合投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切實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快基礎設施向農業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逐步將自然村落改造建設成現代文明的新型村落社區。必須抓住當前國家經濟發展較快、財政增收較多的契機,緊緊圍繞支持新農村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切實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加強薄弱環節投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特別是加大鄉村道路、潔凈能源、安全飲水、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村莊整潔,加快改善農村面貌,基本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積極推進農村信息化,提高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
4、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著力點,使新農村建設的方向更加明確、重點更加突出;要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發展生產力上來,把大家的積極性引導到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基礎上來。發展現代農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無論是保障糧食安全還是促進農民增收、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解決農村、農業、農民的深層次問題都必須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育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要樹立現代農業理念,按照“希望在山、潛力在水、重點在田、后勁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大力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積極推進“一村一品”,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加大對龍頭農業企業支持力度,做大做強一批帶動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壯大一批覆蓋面廣、效益好的農業支柱企業,推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促進農業持續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二)突出工業發展,促進工業的快速崛起。
緊緊抓住加快工業這個關鍵,在增強工業發展后勁上狠下功夫。以新型工業化為指導,以園區為依托,按照“低污染、高效益、回報快、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要求,按企業集群、產業集聚和完善產業鏈的形式發展規模工業,形成具有特色的優勢工業。加快發展步伐,繼續全力實施項目帶動工作。進一步形成抓項目、增后勁、促發展的良好氛圍,用加快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1、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園區發展水平。一是要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注重服務設施的配套建設,明確產業定位,進一步完善園區的優惠政策和準入條件,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進度,為工業集聚構筑發展平臺;繼續抓好招商引資工作,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籌劃和包裝項目,用足用好國家、省對欠發達地區的扶持政策,加強項目對接工作,爭取更多的扶持資金投入我縣的項目建設。提高項目前期的工作深度,精心準備招商方案,積極推介洽談,力促引進項目上馬建設。二是要切實重視企業的可循環發展能力。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增長方式轉變;以產業重組提升優勢企業核心競爭力;把經濟、區位、產業優勢轉變成競爭優勢,從“小而散”走向“大而強”,逐步走上集約式增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并引導企業走最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基礎的循環經濟之路,以確保我縣工業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2、要加快資源開發,變資源優勢為競爭優勢和經濟優勢。礦產資源豐富,具有廣泛的市場空間和開發潛力;但礦產企業小而散、開發能力不強、產業化水平低、生產集中度不高、資源浪費和無序競爭等弊端突出。因此,一要切實做好礦產資源開發規劃,加快礦產資源產業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引進大型企業集團到投資礦產資源開發,要“筑巢引鳳”,積極吸引外資。突出搞好鉛鋅礦、石灰石的開發和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工業附加值。二要對資源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和優化,培植大型礦產企業集團;引導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促進資源有效開發利用。三要加強產業鏈的延伸和對接上下游企業的發展,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和提高資源利用率。四要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增長方式轉變,對優勢企業以大集團大品牌戰略進一步做大做強,形成集群式發展格局。打造特色資源企業和品牌,做強做大礦產資源產業,形成工業和經濟發展的后勁和支柱。
(三)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科學可持續發展的新局面。
進一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努力實現節能降耗、污染減排和保護耕地的約束性目標。傾力培育第二產業,全力培育和扶持礦產、紡織、服裝、電子、食品、建材六大主導產業,加快我縣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努力扶持第一產業,充分發揮我縣生態優勢,努力發展生態農業。以高效生態農業為方向,以蔬菜、葡萄、花卉、苗木、早熟梨、小山竹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為基礎,建設品種豐富、特色鮮明的生態農業、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積極扶持新興第三產業,鞏固提高傳統的第三產業,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扶持措施,促進以住房為重點的實物型消費,提高金融、信息、旅游、社區服務的服務水平,促進非義務教育、文化、教育、醫療保健等產業化,為企業和居民拓展新的投資和消費領域,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促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鼓勵和支持自主創新,發展高技術產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國家、省、市對重點行業或重大技術項目攻關給予補貼。加強骨干企業與科研機構產學研合作和對接活動,促進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加強企業的創新主體意識,引導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技術成果產業化。
(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改善發展環境。
抓住比照西部政策延伸縣的歷史性機遇,吃透政策,爭取扶持,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國家投資規劃的鄉村公路、縣城自來水管網改造;完成磨溪鄉、車橋鎮、鄒橋鄉、聶橋鎮中心衛生院和吳山鄉、高塘鄉衛生院改造;加快村級活場所、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和二所一庭建設;啟動林泉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加大農村飲水安全、農村公路、戶用沼氣、農村電力投入力度,加快農村生態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繼續支持農村科技、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促進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發揮規劃的主導作用。嚴格按照規劃,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控制老城區,拓展新城區,加快市政道路、城市管網、園林綠化、供水供電、公共交通、環境保護等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完成附城聯圩除險加固、高速公路涵洞改造、實驗小學、義峰山公園、雁家湖綜合治理、青山陵園等工程;加快富陽春天、富貴苑等住房小區建設,實施縣城管道液化氣工程。進一步改善發展環境,繼續狠抓城市整治工作,建立城市管理有效機制,加大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力度,從嚴整治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加強社區建設,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發展機制。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城市的生態保護、綠化保護、特別是要加強母親河——博陽河的河水源保護力度,采取得力措施依法整治、關閉“五小加工”等污染源,讓廣大居民飲上放心水。切實加強大氣水體保護和污染控制,努力把建成文明、衛生、園林城市。
(五)堅定不移地推進各項改革,為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實現崛起的新跨越,必須實現改革的新突破。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督和管理體制,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監督和經營的有效形式,提高控制力和增值率,切實采取措施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切實把工作重點轉到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要履行好改革的指導和綜合協調職能,加快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繼續推進投資體制改革,完善核準制和備案制,規范政府投資管理,改進對全社會投資的引導和調控,進一步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深化醫藥、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改革。統籌推進財稅、金融投資體制、事業單位改革和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為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六)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著力構建和諧社會。
切實落實“科教興縣”戰略,統籌兼顧,進一步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一是要繼續支持科技創新創業,重視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引進,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二是要加快教育事業發展,進一步抓好基礎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力改善辦學條件,繼續實施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三是要積極促進文化事業的繁榮,完善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體育館建設進度。四是要積極推進衛生事業發展,加強醫療衛生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體系的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和應對水平。五是要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養老、醫療、救濟制度,切實抓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扎實推進“雙創”工作,促進社會事業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