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區年度科技創新工作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工作思路
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牢牢把握以科技進步和創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這條主線,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促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與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實現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目標。以抓好項目申報為著力點,以專利申請和授權為支撐點,以加強企業創新為落腳點,加大科技項目和專利申報力度,培大育強高新技術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層次,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又快又好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具體思路是,“圍繞一個目標,突出二個重點,實現三個突破,確保四個領先、實施五項工程”的總體思路,即:圍繞科技創新考核責任制這一目標;突出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兩個重點;實現爭取國家級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項目、爭取國家重點星火項目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三個突破;確保爭取項目資金總量、專利受理授權、科技宣傳、高新技術產業建設四個領先;實施工業信息化建設工程、農業信息化科技行動工程、科技創新示范工程、專利申請倍增工程、科技特派員制度深化工程五項工程。具體目標是:爭取各類科技項目40項,爭取國家、省、市科技資金1000萬元;專利申報突破1500件以上,發明專利和企業專利占比明顯上升;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17%;全社會R&D投入1.45億元,R&D投入增長22.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8%以上。
二、措施
1、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成為研究開發和科技投入的主體。建立和完善以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的創新服務體系,構建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和網絡服務體系;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和技術支撐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構建技術推廣應用平臺、信息咨詢服務平臺、科技法律服務平臺、科技投融資服務平臺和科技交流與合作平臺。
2、以引進消化為重點,著力加強產學研聯合
積極引導企業進一步強化科技合作意識,增強企業科技合作的緊迫感,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科技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是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吸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與我縣各類企業共建科技研發機構,力爭新增一批省、市級工程技術中心。二是推進特色產業和其他新興產業與有關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
3、以產業提升為重點,著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
圍繞制約我縣產業提升和節能減排關鍵共性技術難題,通過組織實施科技項目、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進一步提升我縣產業層次,加速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一是抓好科技項目的申報和管理。二是抓好高新技術產品開發。三是抓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
4、大力發展民生科技,發揮科技服務“三農”積極作用
一是全面推進農村信息百村通工程。二是全面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繼續加強農產品與食品安全關鍵技術攻關,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試點工作。三是加快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和農業特色產業建設步伐。集成資源,重點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特色畜禽科技園、省農業特色產業基地—設施蔬菜特色產業基地和家禽特色產業基地,建成集農業科技試驗、示范與培訓于一體、產加銷一條龍的科技示范園區,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易學易干,易出成效,逐步成為連接科技推廣部門和農民之間的橋梁與紐帶,成為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走向市場的陣地。
5、以專利工作為重點,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一是積極鼓勵促進企業將現有科技成果申報專利,獲得國家層面上的保護。堅持量質并重,努力提升專利申請數量,力爭全縣專利申請量和專利授權量有更大突破。二是組織開展知識產權專項行動,重點整治假冒專利的侵權行為。三是積極鼓勵專利產業化,進一步提高專利成果轉化率。
6、牢固樹立人才觀,加快人才培養步伐。樹立人才是知識經濟“第一資源”和人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觀念。努力做到“吸引人才有新思路,使用人才有新機制”,千方百計地培養和吸引人才;大力完善對企業家的評價獎勵體系,努力培育一支科技領軍型和經營管理創新型人才隊伍;充分利用各類職教資源,深化新增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加大企業職工的在崗技能培訓。
7、實施“五項工程”
一是實施項目提質工程,促進科技工作效能的提高。加大對支柱產業、優勢項目和潛力產品的培育和扶持力度。爭取市級以上各類科技項目40項以上,爭取國家、省、市科技資金1000萬元以上,實現項目、資金量爭取在全市領先。同時積極參與全省、全國范圍的競爭。努力實現與省級乃至國家級專項和重大項目對接,不斷提高我縣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工作顯示度。二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施新型工業科技推進工程。以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建設、科技創業服務平臺建設和高新技術企業為載體,以培育高新技術新興產業為目標,加速高新技術研發及其產業化。圍繞液晶顯示器、PVC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煤鹽化工等高新技術產業,制定出適合我縣經濟發展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建設方案》,初步完善中心應具備的硬件設施,打造網絡信息、技術交流、專業科技創新、投融資四大科技創業平臺建設,大力推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到2010年底,引進各類高科技人才50名,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5億元。三是實施農業科技先導工程,提高農業發展的科技含量。圍繞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和整體效益,形成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群。組織實施無公害肉鴨深加工、傳統風味禽肉制品現代化生產技術、蔬菜冷凍干燥加工技術、復合果蔬汁飲料開發等一批國家、省級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壯大加工規模,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四是施專利申請倍增工程,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工作。加大專利申請資助力度,建立和完善縣級專利專項資金。對申請專利的企業和個人給予一定量的資金資助,大幅提高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2010年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增幅確保全市第一,超額完成市下達的目標任務,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的更大突破。五是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深化工程,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村經濟發展。為深化“百家部門連農村、千名干部進農田、億元資金扶農業、十萬大棚扶農民”主題活動內涵,進一步開展“進三棚、促增收”活動,探索選派科技特派員制度,深入村鎮和示范基地,帶技術、帶信息、帶項目,建立“龍頭企業﹢科技特派員﹢農戶”、“中介組織﹢科技特派員﹢農戶”等多種形式的科技創新創業與服務三農活動。發揮科技特派員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服務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建設新農村方面的作用,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