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教育財政體制的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育經費總量達不到當前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
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教育經費總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尤其是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規模發展,教育經費仍出現短缺的現象,并呈現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1、農村地區義務教育經費不足現象尤其嚴重第一,多年來許多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的工資無法按時發放的問題無法得到妥善的解決。全國除大中城市及沿海較發達城市外,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拖欠農村教師工資的問題,而且拖欠面越來越廣,拖欠的時間越來越長。第二,農村中小學的基本辦學條件無法得到滿足。由于教育經費的缺乏,許多農村無法達到義務教學的辦學條件。第三,農村中小學建校的債務負擔重,同時中小學中普遍存在亂收費的現象,且屢禁不止。
2、高校擴張造成辦學經費緊張,辦學條件需要改善近幾年,我國高校的招生規模正在逐漸擴大,但是教育經費問題卻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因此出現了嚴重的辦學條件緊張的現象。教師短缺、學生生活設施不夠完善,都會對辦學質量及學生學習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
(二)教育機會不均等加劇
1、義務教育財政資源分布嚴重不均等第一,由于個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及財力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同時政府對教育資源的再分配制度不夠完善,導致我國地區之間義務教育財政資源不均的現象非常嚴重。第二,城鄉之間的公共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表現在學校師資力量相差懸殊及教育經費城鄉之間的經費負擔存在較大的差距。農村居民不僅需要承擔教育附加費用,還要負擔一部分的教育基建經費,但是城鎮居民不需要直接承擔教育經費和基建經費。因此,公共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公民的受教育機會,導致城鄉之間出現巨大的教育差距,妨礙教育公平的實現。第三,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由于收入的差距導致教育的機會也不平等。由于城市貧苦生的資助制度沒有完善建立,因此貧困學生很難承擔較高的額學費及其他費用。同時,相關的資助貧困生的政策沒有得到有效落實也是導致貧困生失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2、地區之間高等教育機會分布不均等地區之間高等教育機會分布的不均等主要表現在,各地區的錄取分數線或是高中畢業生的錄取率的不相等,導致教育機會的不均等。當前普遍出現的情況是中央高校集中的地區獲得的學額遠遠高于中央高校很少的地區。
二、應對我國公共教育財政改革的對策
(一)制定完善的教育財政法規首先,制定完善的法規是保障教育經費的必要條件,只有有效執行相關的法規,才能很好的解決當前教育經費緊張的問題。其次,要明確有關政府部門在教育財政中承擔的責任,保證教育經費的正常支出,同時還要保證貧困學生能夠得到政府的資助。最后,明確公共教育財政的決策程序,改變現行的財政與教育部門權力過大、資金分配不透明的狀況,規范學校收費的程序,并由物價部門向社會公布實施。
(二)建立公平的公立學校資源分配制度在公立學校之間進行教育資源分配工作時,要保證客觀公正,采取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原則,每名學生都應獲得同等的教育資源。因此,要建立并嚴格執行教育財政制度,明確學校及教育部門的財政權限和責任。
(三)建立加大中央和省級政府責任的義務教育專項轉移支付制度根據發達國家的教育經驗發現,解決義務教育經費總量不足和地區教育發展不平衡現狀的有效措施,是實行政府間的義務教育轉移財政支付制度。因此,要對縣級義務教育轉移支付額進行適當的分擔,省、地兩級政府彌補,中央政府對特定的項目進行少量的補助。
(四)完善對貧困學生的資助制度對貧困學生的資助制度是教育財政體制的重要內容。政府部門要確定資助的標準及資助金額,對家庭非常困難的家庭要保證學生入學前的現金補助。另外,完善助學貸款制度是學生資助制度的核心內容,政府應對學生貸款提供公開的擔保,并利用財政資金對出現的壞賬進行相關的償還。
三、結束語:
政府是教育資源合理配置的主體,尤其是公共教育財政的投入不僅需要注重效率,還要保證公平性。目前我國在公共教育財政方面中存在的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加大對教育財政體制的改革力度,優化教育投資結構,建立籌措資金的多種渠道
作者:范銀超單位:國家統計局白城調查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