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金融課程改革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國際金融》課程設計依據
(一)理論依據雷正光教授(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課程開發研究會副主任,同濟大學職教學院兼職教授)在《職業教育課程的功能與發展研究》一文中論述:“以就業為導向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宗旨與辦學方向”;“為了實現職業教育的新跨越和新突破,我們應當充分挖掘職教課程的核心功能,以課程改革來帶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他的這些論斷明確了職業教育課程建設的起點和重要性。
(二)文件依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強調:“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本課程的設計就是沿著這一思路進行的。
(三)行業的實際崗位依據課程組教師通過對金融行業以及外貿企業的資深專家、富有業務和管理經驗的從業人員進行調查、組織討論、總結分析,按照實際工作崗位對專業能力、和專業知識的要求,并結合國際金融專業以及其他金融專業的建設方案和教學標準對國際金融課程進行設計。
二、《國際金融》課程建設理念
國際金融課程的設計理念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項目為驅動,可持續發展”。“以就業為導向”是以實現學生就業為根本目的,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為方向,以就業行業的崗位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為依據,設置教學內容,實施教學過程,組織學生的實訓和實習活動。“以能力為本位”是貫徹教學過程始終的靈魂。一切教學活動都以能力的培養為目的,我們著重培養學生的“六種能力”,即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業務操作能力、快速反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尤其是要掌握應用國際金融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國際金融業務的實操能力。“以項目為驅動”是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訓內容有機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統性,把課程內容與實訓內容組合成一個個教學項目,用任務驅動法完成教學目標。這里的“項目”,可以是一個分析任務,一項工作任務,學習的目標,可以是一種方法,可以是一項技能,也可以是一項綜合能力。為此,我們將課程劃分為四大模塊,九大項目,用任務驅動法逐一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
“可持續發展”是以一切“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實現“和諧發展,創新見長”的奮斗目標。學生順利就業是學習的終點,更是學習起點,學生必須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是社會對教育的期盼,才是我們教學工作的終極目標。科學的理念是成就任何事情的關鍵。我們在課程建設中還奉行的理念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堅持知識和能力并重的指導思想;堅持繼承、發展、改革與創新觀念;樹立精品意識、品牌觀念;堅持課程建設的科學性、系統性和時代性;堅持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并重;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團隊精神,發揮全體教師成員的聰明才智,聯合共建精品課。
三、《國際金融》課程設計思路
目的明確:以培養培養各類金融機構國際金融業務經營和管理中,以及和涉外企業財務會計人員所需要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的能力與素質為目的;突出重點:堅持以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創新精神為靈魂,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核心;內容模塊化: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培養學生專業應用能力為目的,建立“四個模塊”教學內容體系;方法體系化:以模擬實踐教學為主線,建立參與式、交互式、模擬教學和實訓為一體的教學方法體系;手段現代化:通過建立多媒體課件、立體化教材、網上資源、第二課堂、企業基地等,豐富教學手段,建設現代化的、重實踐的教學環境考核立體化:以考核和激發學生提高自己的國際金融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水平、業務能力、職業道德為目的,建立全程化、立體化測試體系,包括基本理論測試和業務能力測試兩部分。
四、《國際金融》課程內容和教學設計創新
由于《國際金融》既包含有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訓(如外匯市場及外匯交易、外匯風險管理。
作者:侯迎春王桂麗單位:山西金融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