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美麗鄉村建設帶動經濟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美麗鄉村建設是貫徹落實我黨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及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本文主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就美麗鄉村建設帶動經濟發展展開分析。
關鍵詞:美麗鄉村建設;經濟發展;措施
美麗鄉村建設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經濟全面發展、提升農村整體形象的重要舉措。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是陽泉市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深化和延伸。陽泉市開展美麗宜居鄉村創建,起步于2014年,是在新農村建設基礎上的提檔和延伸。
1堅持因地制宜
把分類指導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原則
1.1綜合發展模式。這種模式的行政村具有較強的集體經濟實力,村內已形成“一村一品”主導產業格局,群眾積極性高。如郊區桃林溝村、上千畝坪村、平定縣宋家莊村、盂縣南村等村著眼增強農業農村發展后勁,進一步加大支柱產業開發力度。這類村是全市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
1.2城郊互動模式。這種模式的美麗鄉村主要依托中心城區或縣城的擴張,實現了農村向新農村社區的過渡。如城區義東溝、盂縣水泉、平定東關等村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建成了一批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功能完善的新型農村社區。
1.3資源置換模式。這種模式的農村顯著特點是礦產資源、土地資源豐富,這些村通過引進大企業、大集團,通過村企合作,通過資源和土地置換,實現了農村面貌的巨大變化。如郊區李家莊、柳溝、平定鵲山、盂縣西小坪等村通過土地置換、資源置換,從根本上改變了村容村貌,實現了自我發展。
1.4生態旅游模式。如郊區小河、辛莊、咀子上、平定娘子關、盂縣藏山、御棗口(大汖)等村通過建設富有地方風味、地方特色、集休閑旅游為一體的農家樂為主的旅游產業,帶動農戶參與旅游開發,推動農村發展。
1.5移民搬遷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一些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經濟基礎薄弱的山區農村,借助移民搬遷政策,有組織、有規模的向城鎮或中心村集聚,實現自我發展。平定縣香梨掌村、郊區蘆湖、新莊窩等村就是移民搬遷模式的典型。
2堅持民生優先
把民生工程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在美麗鄉村創建過程中,全市將民生工程建設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將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升農民生活質量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2014年以來,全市上下扎實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善提質、農民安居、環境整治、宜居示范等“四大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45億元,累計完成農村道路改造519公里,完成造林綠化34.42萬畝,村莊綠化50個,實施飲水安全工程,解決2.71萬人的飲水安全,推進農村煤改氣、煤改電建設,累計實現農村新能源建設85個村,實施農網改造項目25個,改造村級幼兒園41個,建成日間照料中心430個。全市先后啟動實施了79個村、2.8萬戶、6.7萬人的采煤沉陷區治理搬遷,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010戶,完成易地移民搬遷1366戶,2017年新開工524戶。全市深入推進鄉村清潔工程,盂縣、郊區垃圾治理示范縣項目順利推進,已有30個鄉鎮、877個村實現垃圾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107個村實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或部分處理。
3堅持產業發展
把富裕農民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支撐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進程中,陽泉市堅持建設與發展并重。一是加快推進“一村一品”專業村建設,建成一村一品專業村320個,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產業支撐。二是以休閑旅游、觀光度假等為主的鄉村旅游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了鄉村面貌的持續改善。如郊區近年來以桃花節、山楂花節、關公文化節、蘋果采摘節、紅色文化節等節慶活動的策劃助推,就是為鄉鎮旅游產品的廣泛推介造勢,為現有旅游景區完善設施的提級上檔。三是以標準廠房、店面等租賃為主的物業經濟日益壯大,為部分近郊農村改善面貌提供了資金支持。如郊區義東溝村依托城市近郊優勢,引入資金、引入企業發展房地產業,建成了義東溝裝飾城,使村里的每家每戶都擁有了商鋪。
參考文獻
[1]許亞敏.美麗鄉村建設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模式探索[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7.
[2]杜嬌.美麗鄉村建設的制約因素與提升路徑[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7(1):98~102.
作者:杜艷芬 單位:陽泉市農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