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低碳經濟對現代建筑業發展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金融市場研究》2017年第4期
摘要:本文以低碳經濟作為視角,對我國建筑業發展現狀及其問題從三方面加以分析,并針對原因,從政府、產業、企業等層面提出了行業發展對策。
關鍵詞:低碳經濟;建筑業;現狀;對策
當前,能源濫用帶來的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其影響已經被人們所認知和重視。如何合理運用能源,加快社會向低碳化方向發展,已經引起世界各國重視。本文從現代建筑發展角度,對此分析和探討。
1我國建筑業現狀與存在問題
1.1建筑設計規劃需要改進
在我國,住房建筑設計規劃方面多存在著規范要求難以落實現象,即使少數達到此標準的房屋也多采光不好,通風不好,存在設計方面嚴重問題。
1.2建筑材料和能源利用隱患明業
目前,大多數建筑工地使用的材料消耗高,污染高,效果差。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清潔型能源采用較少,多應用煤炭和石油。1.3節能標準與國際標準尚有差距目前,我國現有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遠高于發達國家,雖然上海北京等推行低碳經濟已有進步,但在該領域,我國仍是初步探索階段,運行體制和路線技術圖均不成熟,且低碳計算體系不清晰是事實。1.4參與面窄,政策和法規不完善在我國,由于低碳經濟尚剛起步,在消費者、企業和政府三者之間,實現行業健康發展合力不足,相關管理體制,尚沒有進行強制實施。
2原因分析
2.1我國正處于兩化進程初級階段
我國因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初級階段,大量人口進入城市令建筑業迅速發展,但因建筑用地在規劃和建筑設計嚴重不合理,浪費嚴重,采暖造成空氣污染程度遠高于國際標準,這與“低碳建筑”、“節能減排”等政策,存在尖銳矛盾。
2.2行業管理監管水平需要提高
開發商在進行新建筑開發時,多避免使用高質量、節能效果好的建筑材料;有的開發商偷工減料節約成本,使保溫隔熱效果大幅度降低能源浪費嚴重;此外,商業建筑中大量使用高耗能空調,使冷凍機和冷卻塔的工作效率降低、輸配系統方面存在高能耗;特別是在過渡季節,大量運行空調,熱回收措施安裝的少,都造成能量存在嚴重的“跑冒滴漏”。
2.3新技術開發與老建應用滯后
(1)智能建筑項目設計標準較高,但其在建成后開通率卻很低。其主要原因是IT服務商的后期支持不夠,維護服務滯后。作為管理者和使用者物業單位的專業水平不夠,不能在發生問題后及時、有效解決問題,最終造成能源浪費。
(2)老化建筑節水器具推廣難,污水收集管網達不到配套標準,供水管網多已經老化,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遞增,再生利用效率低下;供熱采暖系統是串聯的等,都造成能源浪費更加嚴重。
3加快建筑業低碳化發展有效對策
3.1政府層面應做的工作
(1)進一步對綠色建筑法規體系加以完善。
(2)出臺有效的綠色建筑政策。核心是要做到,強制推廣與激勵先進相結合。做法是,以政府投資開發綠色建筑為突破口,引領示范,做到先試點,后推廣;特別是新開發的要滿足全部滿足綠色建筑技術標準,還要在財稅方面出臺激勵政策,做好財政資金扶持和鼓勵。
(3)加大擴大綠色建筑示范力度。發揮中央財政資金作用,實施綠色建筑的單體綠色建筑和城區或小城鎮的區域性示范。
(4)加大綠色建筑的相關知識理論的宣傳力度,采用多種媒體全方面宣傳綠色建筑理念,新技術新產品知識普及等,提高全民節能意識。
3.2產業層面應做的工作
(1)構建新的標準體系。對現有的規范,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如《綠色建筑技術導則》等標準規范按照國際標準,加以修訂和完善,從規劃、設計開始,到施工、監理、檢測、竣工驗收、維護、使用等各環節,進行規范,使現有的綠色建筑改造評價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
(2)大力推進相關產業和服務業發展。主要應從加快與綠色建筑材料,與之配套產品,打造相關設備產業化基地,為抓手,加大管理力度,努力形成各加合理的市場環境、投融資機制,加大綠色建筑服務行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專業人員隊伍培訓。
(3)大力發展交易市場。要根據國際市場需求,立足當前和長遠需要,按國際規則,建立符合國內需求的碳市場交易平臺。
3.3企業層面應做的工作
(1)進一步抓好綠色建筑產品技術支持體系完善和研究。企業應以《綠色建筑技術產品推廣目錄》為基礎,加強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做到完善機制,健全隊伍,加大組織技術研究力度,通過與國際知名企業合作,引進和消化國際先進技術理念,加強自主創新,開發適合國情,滿足國內需求的綠色建筑新型材料。
(2)大力采用新技術、新建材和新型清潔能源。要堅持促進建筑行業碳排放的降低,將低碳經濟貫徹始終,做到使用新型施工技術,大力推廣綠色建筑,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綠色環保材料。
(3)加大主營業務調整力度。建筑施工企業,把主營業務調整作為減排增效的有效手段。如,建筑施工企業要將投資方向向水電投資、風力投資、太陽能應用投資和可再生能源投資方向轉變,促使企業通過主營業務調整,實現經濟效益增加,碳排放量持續減少。
綜上所述,在全球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我國的建筑業及其相關行業的發展正在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將會實現新的突破和改善,獲得更大的新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陳群勝,羅蘭.環境友好設計與低碳經濟[J].工業技術經濟,2009(9):127~129.
[2]梁保鋼.淺議建筑節能[J].山西建筑,2006(17):210.
[3]仇保興.發展節能與了彩色建筑促進生態文明建設[J].中國經濟周刊,2005(9):11.
作者:張斐翀 單位:河北省秦皇島開發區建筑市場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