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校會計專業生能力的培育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改進課程體系及專業教材
課堂教育是一切活動的中心環節,學校大量的教育活動,是通過課堂活動實現的。所以課程體系的設置對于學生的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首先,增加實踐課的種類,如辦公自動化、財務軟件、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等操作性的課程的課時比重應適當加大。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專業,在本科教學計劃中,必須增設一些有益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實踐課程,增加實踐課課時;其次,設置一些能夠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勤奮精神、愛崗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以及心理素質、團隊精神的課程。
對于這部分的教學可以沒有固定的教科書,可以將其結合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還可以單獨設計一些特殊課程,教師可以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對學生灌輸和培養。
隨著課程體系的改進,高職會計專業教材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進。在專業教材的設計上應注意以下問題。第一,避免教材內容的重復。目前從我國的教材體系來看,存在著某些教材內容的重復。教材體系中存在的內容重復造成教師在教學中要么依據教材內容重復講授,要么以為其他課程會涉及此項內容而不講授,從而造成某些教學內容的重復或遺漏,教育效率不高;第二,避免教材內容與現實情況脫節。會計教材有很大的局限性,一類教材相當于是對現行制度的講解、說明,理論分析不足,但實務操作講得多。這一類教材缺乏超前性。另一類教材則是西方會計的翻版,十分注意西方會計、國際慣例的做法,在理論上論述多,但我國會計實務的處理卻講得多。這種教材內容與我國現時情況相脫節。
高職會計教材設計上應該內容新穎,形式多樣,聯系實際,具有思想性。目前許多會計教材的內容和結構體系千篇一律,缺乏獨創性;體例安排單調乏味、缺少新穎性;內容安排不符合認知規律性,難以掌握;內容安排偏重于學科體系,相互融合不夠;會計教材的內容應及時更新。盡量避免新的準則、法律、法規已經出臺很久但教材中依然沿用老的準則、法律、法規。
二、改進培養方案和培養方法
對于培養方案的擬定應注意解決好以下問題:首先,培養方案的主要課程應該增加實驗教學的課時,通過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其次,在實踐環節中應該包括校外實踐,即社會實踐和企業實踐。讓學生走入到企業中去實習,既能增強他們的操作能力,又能讓他們發現不足之處,回到學校及時補充。學校應增加學生的實習基地,實施“校企合作”方案,并長期與這些企業合作,學生能為企業創造一部分價值,同時企業又給學生提供了實踐和學習的機會;最后,對于學制方面,應該實行彈性學制,一方面保證學生專業課的學習和畢業論文的寫作時間,另一方面又給學生實習或找工作留有余地。可由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擇畢業時間,避免許多同學在大四忙于考研、找工作,疏于專業的現象。
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法應結合會計專業課程的特點,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改進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法:第一,實行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討論式多項交流。在每單元授課結束后留出一定時間,通過教師答疑、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與教師之間自由討論等方法,促進學生更加融會貫通地掌握學習內容;第二,可以采用模擬式方法授課。例如模擬企業的真實環境,給學生分配在企業中的不同角色,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樣能更好更深刻地讓學生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做到了理論聯系實踐。
教育需要創新,創新是為了更好的教育。為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必須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利用信息技術改革教育內容、方法、體系,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作者:趙晨光單位:滄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