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煤炭經濟的發展方式與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制約煤炭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分析
作為煤炭企業的循環經濟需要從市場和政府兩個層面進行,一方面煤炭企業循環經濟在市場中的作用是不能不考慮的,由于我國傳統產業模式的發展,使得有些體制是難以一下子改變的,需要從各個層面進行管制和約束,在重大利益的激勵下,要積極地開拓新的能源資源和新的產業發展,不能以一種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存在,這樣總有一天會失去競爭的動力的源泉。另一方面,這市場調配的過程中,政府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主導作用,雖然政企分開,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但政府在其中的調解作用是不可缺的,雖然市場體制能夠自動去約束煤炭企業對環境的污染,但沒有政府的管控和調整,煤炭行業的發展將會進入一個死胡同,沒有出路。如果因為過度開采,將會引起地質變化,環境的變化,這一切后果將會在一段時間內或者下一代中顯現出來,為了整個人類生存的環境著想,轉變煤炭企業經濟發展方式是勢在必行。
二、美國煤炭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啟示
一是國家高度重視是煤炭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保障。美國參、眾兩院、政府都十分關注煤炭產業循環經濟發展,不斷出臺法律和政策,完善管理體系,將循環經濟放在煤炭產業發展的優先地位,持續關注并不斷加強監管,使煤炭產業發展循環經濟成為一項重要的國策。二是相關技術的研究與運用是促使煤炭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強有力手段。美國注重煤炭相關技術的研究與運用,從潔凈煤技術、煤炭零排放技術以及世界上第一個集合溫室氣體掩埋與氫氣生產研究的示范電廠等等無不體現美國在煤炭循環經濟方面的強大投入,它為美國煤炭產業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三是注重應用市場機制促進煤炭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美國不論是在礦區環境治理,還是在小煤礦管理方面,都能夠成功地運用市場規律引導煤炭企業自覺地發展循環經濟,從根本上為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提供動力保障。四是注重引導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來共同促使煤炭產業循環經濟的發展。美國始終注重宣傳煤炭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理念,使煤炭企業都能自覺發展循環經濟,使民眾自覺地維護煤炭產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使科研院所、行業組織自覺地投入到煤炭產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中來。
(一)統籌煤炭資源開發規劃,加強對煤炭產業的規制力度目前國家對煤炭工業的發展,從宏觀上把煤炭產業作為一個產能過剩的行業,在建設規模和產量上大了調控力度。在這樣的有利條件下,必須加大對煤炭工業的規劃和管制力度。一是加強煤炭開采的規劃引導。加強煤田的資源勘探,以良好的總體規劃,為煤炭工業發展儲備后備能源;提高現有生產礦井的安全保障程度,嚴格按核定能力組織生產,做好老礦區(礦井)生產的接續,力爭在較長時期內穩定煤炭產量;新開辦煤礦必須與礦產資源儲量規模相適應,并符合全省煤礦大基地建設規劃,嚴格禁止申報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新開辦煤礦項目。二是繼續淘汰不符合安全標準、不符合環保要求和浪費資源的小煤礦。同時,轉變人才的激勵機制,從以提供相對優厚的生活條件為主,轉向以在平等競爭的前提下提供發展機會為主,采取多種形式引進優秀人才到煤炭行業工作。
(二)制定激勵性的政策手段來引導市場行為向著循環經濟的目標發展資源、環境具有公共品的性質,在技術上可行的“循環”在實踐中不一定會變成“經濟”行為,發展循環經濟必須考慮政府的宏觀調控手段。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現為規范和激勵兩個方面。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制度安排來限制和規范經濟參與者的行為,這種制度既包括正式的制度,如正式的法規和政策,也包括非正式的制度,如行業規范、道德準則等;另一方面,政府又可以通過制定激勵性的政策手段來引導市場行為向著循環經濟的目標發展。規范使得經濟主體的利益明晰化、其行為有章可循,而激勵在會引導經濟主體的行為朝著循環經濟的目標邁進。
(三)提高資源的開采利用率,扶持煤炭接續產業的發展從長遠計,應該在扶植非煤產業發展及對煤炭資源實行保護性開發等方面下大功夫,從而使寶貴的煤炭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并為煤炭產業今后長遠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一是提高資源利用率,特別是要抓緊研究薄厚煤層配采工藝,加大配采力度,提高資源回收率,在節約和降低成本上做文章,做到穩產高效。二是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發展煤炭替代產業。堅持以煤為主、煤與非煤共同發展的原則,突出發展煤電、煤化工、煤建材等煤炭深加工優勢產業,穩步實施煤炭液化、氣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難采礦煤炭的地下氣化等示范工程建設,帶動以煤炭為基礎的新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
四、結論:
在煤炭企業循環經濟轉變的進程中,需要市場和政府兩個層面進行調配,特別是區域經濟發展中,不能一味地追求GDP而忽視了環境問題,這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在真正的利益誘惑問題,環境問題總是會拋在腦后,本文通過一系列針對轉變煤炭經濟發展模式的研究旨在探討實現區域經濟發展中如何更加有效地轉變煤炭企業的循環經濟發展,希望能夠對此有所幫助。
作者:高強單位:汾西礦業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