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黨團共建的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市場周刊雜志》2015年第五期
(一)黨員的影響力不顯著高校中專職從事黨建工作的教師較少,一般二級學院約配備3~5名教師,而團員基本在千人以上,并且學生黨員占團員人數的比例正常約在4%,數量的嚴重不足,削弱了黨建對團建的影響力。
(二)組織發展過程中對團組織的意見不夠重視團組織有為黨組織推優的義務,組織發展對象必須是優秀團員,而有些高校不重視“雙推”環節。表現為,發展時只想到要找團組織蓋章,很少聽取團組織意見;推優后由黨支部進行黨課培訓、考察、民意測評等工作,很少征求團組織意見。
(三)組織發展程序不規范由于學生基數大,每次組織發展的人數較多,學生黨組織的工作任務也相對繁重,因而出現了重入黨材料,輕思想教育和民主評議的“批量發展”現象,導致少數學生黨員覺得入黨很容易,入黨后自身要求降低,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在學生中造成了不良影響。
(四)班團組織功能弱化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學分制的實施、多校區運營的加快,學生對班級的概念正逐步淡化,傳統班團組織作用下降,社團、宿舍、網絡等日趨成為學生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場所,高校黨團共建面臨新的形勢。
二、夯實黨團共建的關鍵措施
團員青年是國家經濟建設、黨的組織建設的后備生力軍,肩負著民族振興、國家強盛的歷史使命。這一定位決定了黨團組織共建不但要著眼于推動學生成長成才,更要著眼于進一步提升黨團組織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年權益的能力和水平,著眼于進一步提高黨團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著眼于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黨團組織建設。
(一)思想上共建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工作思路,充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突出黨團思想教育的職能。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注重引導和幫助團員青年增強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偉大實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解決好精神動力問題;明確團員青年應該刻苦學習知識,注重能力培養,解決好面對社會競爭問題;引導團員青年培養優良品德,樂于自覺奉獻,解決好人生追求問題;教育團員青年苦奮斗,勇于創新,解決好團員青年發展問題。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通過抓些重點人群如新生、入黨積極分子、學生黨員、班團和學生會的骨干的思想政治教育來帶動全體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
(二)組織上共建堅持黨領導團、團緊跟黨、黨重視團、團依靠黨的原則,把握高校黨組織和團組織有很強互相融合性的特征,充分運用黨員隊伍建設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指導和幫助團組織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團員的教育管理,增強團員意識,保持團員的先進性,發揮團員的模范作用。嚴格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的要求,加大“推優”力度。在“推優”過程中要努力做到“早”和“實”。一方面要配合黨建工作的“三早”要求,實現早選苗、早培養、早推優。另一方面要堅持自下而上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深入到團內,聽取團員意見,嚴格遵循黨員發展和團員推優流程和要求,不簡化、不走過場,從基層團組織推薦,加強考核和民主測評。把團員中的優秀分子,推薦給黨組織作為發展黨員的對象,使團組織成為高素質黨員隊伍的主要來源。同時以創“星級”團支部、爭當“優秀黨團員”“、黨員示范崗”等活動為載體,大力加強學院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學院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黨、團組織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形成整體合力,使團建工作在黨建工作的帶動下共同發展。
(三)制度上共建要搞好黨團共建,必須建立健全黨團組織制度,使黨團活動有章可循。黨組織除認真執行“制度”外,還需逐步健全《黨員聯系班級制度》、《黨員聯系團支部制度》、《黨員活動日制度》、《發展黨員公示制》、《黨的基礎理論學習制度》等,只有這種通過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才能促進各項工作的具體落實。黨的制度建設對團建工作具有示范作用,為團工作提供學習和借鑒的樣本,能增強團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團建工作根據黨的制度制定與其配套的相關制度,做到黨建、團建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考核,提升了團的工作地位,為共青團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證,優化了團的外部工作環境;把團干部的使用、培養作為學院黨員干部培養使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團的活動陣地、活動經費、團干部隊伍建設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有效激發了團干部的工作熱情,為團干部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同時,按照黨建工作的導向,由基層團組織不斷完善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為團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運作提供保障,實行目標管理,進行量化考核。
(四)作風上共建積極尋求團的作風建設和黨的作風建設的契合點,以黨的作風建設引領團組織做好團員青年的作風教育工作。在新時期,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蔓延滋長,對團組織和團員青年產生了侵蝕。因此,要以黨支部為單位,學生黨員為個體,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習,并加大對團員青年的黨性教育力度,注重在廣大團員青年中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到在改進學生黨員作風的同時,激發廣大團員青年的先進性。
(五)陣地上共建共同開辟校園網絡陣地。通過建立黨建網站、紅色論壇等方式,及時傳播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另外,通過QQ群和飛信群、網上論壇、微博等多種形式建立網上黨支部、團支部,凸顯黨員組織優勢和先進性,發揮黨員網民的模范作用,為青年大學生營造一種健康、積極、樂觀的網絡氛圍,提供更為廣闊的交流平臺。與大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及時解答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增強政治導向、思想導向,增強黨組織對大學生的感染力、吸引力,使校園網絡真正成為黨建育人的重要陣地。開展黨豐富多彩的黨團活動。應根據青年大學生的特點內在的發展要求,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團活動,將黨團活動的人、財、物等資源有機整合并合理配置,努力做到以黨的活動帶動團的活動。而團的活動要服從黨的中心工作。“黨建是龍頭,團建是抓手”,在黨團共建過程中要突出學生黨建工作在黨團共建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強調學生黨支部和學生黨員先進性作用的發揮,做到“學生黨建”這一核心滲透到團學工作的方方面面,從而實現對團學工作的全面帶動。把團建納入黨建工作的整體計劃中,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團學工作平臺,選取青年志愿者活動、社會調查、咨詢服務、學生社團、勤工儉學等各種形式的活動載體,強化學生黨支部在學生教育、管理和培養中的作用,使學生黨支部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讓學生黨員成為青年學生學習的榜樣。不斷加強探索和創新,找出更加適合黨建與團建工作的長效機制和連帶機制,實現以黨建帶團建,以團建促黨建良好氛圍,更好地為黨團共建提供指導和保障。
作者:姚龍琴 單位:鹽城師范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