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危機下政治經濟學的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透析歷史危機,尋找經濟根源
(一)合同買賣引發郁金香泡沫16世紀中期,郁金香從土耳其傳入歐洲,受到歐洲社會的追捧。由于郁金香數量稀少,價格從幾盾一直攀升到64盾。不斷上漲的價格吸引了投機分子的關注,因為鮮花本身無法長期保存,為了滿足大家狂熱的炒作,人們發明了一種用買賣合同替代實物交換的交易方法。在這種新的交易方式引導下,郁金香的價格在一個月時間內從64盾上升到了1668盾。但好景不長,僅僅在兩天之后就有人開始拋售自己所有的合同訂單,隨之而來的是市場的崩盤,價格就像泡沫一樣瞬間破滅,剩下0.15盾。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金融泡沫危機。這次危機的產生開始于投機分子的貪婪,他們通過炒作試圖讓資本不需要通過勞動而自身產生利潤,這是資本為了獲取利潤所采取的跳躍性增值方式。而郁金香泡沫的出現則是從合同交易方式產生的那一刻開始的,這是投機分子為了能夠長時期的買賣炒作郁金香所創作出來的金融產品,它用合同的方式替代了郁金香本身,把對實體的買賣轉化為對價格預期的買賣。這就產生了兩個市場,一個是實體郁金香的市場,另一個是郁金香合同的市場。由于對合同的炒作很容易讓大家忽略對郁金香本身的評估,而且持續上升的價格也會爭強購買者的信心,實物與交易之間的脫節讓合同價格脫離實物的實際不斷的瘋漲,最終形成巨大的泡沫,但是被買賣的合同最終是需要被執行的,一旦高昂的合同價格在實體市場無法消化,合同就不能被實現,最終泡沫會被戳穿,危機隨即產生。
(二)南海泡沫破滅引發政府誠信危機17世紀,英國經濟空前繁榮。社會資金閑置、儲蓄膨脹。在股票買賣還作為一種特權的社會環境下,旨在協助政府融資、分擔政府戰爭債務的南海公司打著專營英國與南美洲等地貿易特許公司的旗號在民間募集資本。為了獲取暴利,南海公司通過賄賂政府官員獲得股票轉換國債的特權。由于得到了政府的保障,南海公司的股價不斷飆升。但是隨著《泡沫法案》的通過,人們逐漸意識到南海公司不良的經營狀況,開始拋售手中的股票,英國經濟遭受重創,同時人們開始質疑政府的信用。以政府的信用作為保障來實現社會的融資,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一次大膽的嘗試。這也是南海公司挾持政府信用在金融領域的一次豪賭。由于政府信用本身不可估量,所以能夠爭強投資者對于股票市場的信心。政府的信用掩蓋了公司不良的經營業績,使得投資者對于股票價格的預期失去理智,股票價格自然芝麻開花節節高。但是金融最終依賴于實體經濟,不良的經營狀況最終會引發公司信用體系的崩塌。
(三)黃金儲量不足引發貨幣信用危機1837年,美國的經濟恐慌引起了銀行業的收縮,由于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兌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一再推遲,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紙幣是一種價值符號,也是國家通過自身的信用開出的反映價值數量的合同。不同于貨幣本身屬于商品,紙幣只是一種信用的符號,本身并沒有價值。基于資本的貪婪本性,加之市場的反映具有遲緩的效果,所以金融家希望印發更多的紙幣來增加資本,獲得更多的利潤。但是紙幣的票值是以硬通貨為依據的,一旦印發過多,必然導致可兌換的硬通貨不足,紙幣本身的信用便受到了動搖。由于紙幣是市場流通的重要工具,一旦失去了信用,那么就會導致市場對硬通貨的回歸,紙幣的貶值與拋售自然引發經濟的危機。
(四)綜合矛盾大爆發引發大崩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世界經濟出現極不平衡的繁榮。美國靠對德國貸款和國內信貸消費造就了經濟的繁榮,在危機到來之前的18個月里,華爾街股票市場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動搖的,一些主要工業股票的價格竟翻了一倍多。但是,美國的繁榮不僅建立在新興工業的蓬勃發展上,也建立競爭對手的犧牲和信貸增長上。由于生產與消費之間的矛盾,廣大勞動人民的日益相對貧困,導致供需矛盾擴大;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過度的股票投機活動;貧富差距過大,市場相對狹小,最終導致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大崩潰。1929年的經濟大崩潰,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各種矛盾積聚的總爆發。在實體經濟方面,由于長期以來對于工人階級的剝削,導致了社會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消費的不足與生產的過剩導致市場蕭條。在虛擬經濟領域,通過貸款和信貸消費投資市場的信用體系,最終導致巨大的泡沫在實體經濟面臨巨大蕭條的狀態下爆破。資本主義對于外部市場的客觀需求將整個歐洲社會聯系在了一起,使一開始由美國爆發的經濟危機迅速波及整個歐洲。
(五)信用疊加引發次貸危機2008年,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委身”美銀、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世界各國都為美國金融危機而震驚。華爾街對金融衍生產品的“濫用”和對次貸危機的估計不足終釀苦果。此次金融危機迅速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遭到重創。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經濟面臨停滯,為了促進消費,制造虛假的經濟繁榮跡象,美國政府以政府信用為擔保觸及房地產市場,通過降低貸款人申請資格吸引大批美國人購買房產,通過把次級貸款打包出售分攤貸款風險。這種人為的市場繁榮和人為掩飾的風險管理引發了新一輪的經濟泡沫。這是資本主義社會對于資本運用的最新進展,通過復雜的數學模型,充分的適用政府的信用,將資本重復的出售以謀求最大的利潤,表現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無限的貪婪。
二、與時俱進,把握資本運用方式的發展
縱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是實體經濟向虛擬經濟發展的過程,是貨幣流通到紙幣流通再到信用流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商品生產逐漸升級為金融的生產,資本的增值不再僅僅局限于商品的生產,還蘊含了對資本的再生產,商品生產依靠的是勞動與生產資料,而資本的再生產依靠的是信用和交易。但是正如實體經濟中資源是有限的,在虛擬經濟當中,信用也是有限的,信用最終離不開實體經濟的發展,一旦信用被過高的估算,泡沫就會形成,一旦人們認識到了泡沫的存在,那么危機就產生了。因此,雖然資本主義經歷了幾百年時間的發展,資本的增值方式發生了巨大而復雜的變化,但是馬克思所揭示的資本的本性并沒有改變,政治經濟學依然能夠揭示當下資本主義社會金融的秘密。
(一)資本的貪婪性是危機出現的根源回顧我們剛剛分析的五次極具代表性的經濟危機,我們都能夠發現,任何商品價格的炒高,任何金融產品的發明,任何經濟泡沫的誕生都是源自于資本本性的貪婪。馬克思在《資本論》就已經揭示了資本的本性,他認為資本的增值過程伴隨著G———W———G的過程,目的在于實現從G———G1跨越,實現資本的增值。所以資本主義社會的任何活動其實都是圍繞著這一目的而進行的。對于利潤的追逐讓資本家剛開始迷戀于商品的生產,繼而發展為對商品價格的炒作,最終發明出信用合同的體系———金融體系。我們可以從郁金香泡沫中看到金融體系的創立就是為了能夠擺脫商品的時間限制,實現商品的無限期交易和投機炒作。可見,馬克思解釋的資本的貪婪性依然是今天引發金融危機的根本動因。
(二)信用的產生讓金融成為商品商品的憑證本身沒有價值,它的這種價值是由開具憑證的人用信用作為擔保所賦予的。所以信用體系的產生是金融向商品過渡的艱難一躍。因為有了信用體系,人們可以不使用貨幣來進行結算,可以直接使用價值符號,因為有了信用體系,對于物品的交易不再受到商品本身的影響,雖然郁金香依然在土地中生長,但是絲毫不影響人們對它的交易。金融逐漸以信用作為依托脫離了商品的限制,這就為金融資本的無限放大創造了機會,縱觀歷史上這五次危機,郁金香泡沫憑借信用將商品買賣轉化為合同買賣,南海公司借助政府的信用買賣股票,1837年的經濟恐慌也正是因為國家通過信用發行了過多的紙幣,而1929大崩潰和2008次貸危機更是因為信用將信貸作為商品不斷的買賣。然而我們必須明確:任何資本都以物質為基礎,但是在金融領域,資本可以通過信用憑空的創造出來,所以二者實際上存在著若即若離的關系,一旦二者超過一個平衡,那么商品就會刺破金融的信心,金融原本憑空創造出來的資本就會瞬間因為失去信心而消失。
(三)金融生產過剩引發經濟危機郁金香泡沫形成于過高的訂單合同價格,1837年經濟恐慌形成于紙幣的過度發行,1929年的大崩潰形成于商品的產過剩與信貸的過度發行,2008年的次貸危機完全形成于對信貸的過度使用和重復買賣。無論是合同訂單,還是紙幣與信貸,當他們直接作為一種憑證進入交換領域的時候他們就成為了一種金融的產品。由于金融產品本身是商品控制的一種憑證,他們本身可以用于交易,所以他們也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商品的控制。由于在名義上他們等同于原本的商品,所以對于他們的大量生產在金融市場就等同于對價值的生產,基于資本的貪婪本性,由于商品市場的反映具有遲緩性,金融市場會對其不斷地進行生產,從而導致金融產品生產的過剩,泡沫隨機產生。由于金融本身是代表著商品的,所以金融生產的過剩其效果等同于商品生產的過剩。
三、認識政治經濟學實效性,直視資本主義的危機根源
通過對歷史重大金融危機的回顧以及分析,我們發現,隨著虛擬經濟的盛行,資本運行的表現形式變得越來越復雜,但是其根源并沒有改變。因為信用體系的出現,讓原本基于商品的危機,轉化為基于金融的危機,但是在新的時代,金融在信用體系的保障下成為了一種新的商品,基于資本的貪婪本性,過去資本希望通過商品的生產來實現增長,現在則希望通過金融的生產實現增長。雖然形式上發生了變化,但是運行的規律并沒有改變,金融因為成為了一種新的商品從而具有了商品的性質,為了獲得資本的快速增值,金融家會大量的生產金融產品,從而獲取資本的獲利,而這種過度的生產必然導致金融產品的生產過剩和信用體系的崩塌,最終現代社會的金融危機就產生了。
雖然金融市場完全依靠信用體系來獲得增長,但是最終創造價值的依然是勞動。金融市場的增長歸根結底是依靠商品市場的增長的,每一次金融危機的出現也恰好是因為商品市場的勞動無法創造出金融市場憑空創造出來的資本數量,因此最終導致兩級市場的崩塌。所以當代的金融危機和以往的經濟危機本質是一樣的,就是因為資本的貪婪引發生產過剩而導致的。可見,政治經濟學在當下依然能夠從根源上幫助我們解釋經濟危機的成因,它并沒有過時,相反它幫助我們看到了問題的本質,對我們進一步化解經濟危機指明了方向。
作者:黃福特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