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案例教學對政治經濟學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實施階段
1.安排案例教學內容。結合各章節教學內容,提前一周將案例材料以電子版或紙介的方式,借助QQ或Email的渠道發給每一位同學,并提出案例分析的要求,給出案例討論題和思考的問題。根據討論題設計案例教學程序,預先組織案例學習小組成員分組交流,選定在課堂討論中小組重點發言人,促使每個小組成員進一步思考對案例的理解。
2.學生做相應準備。教師一般在集中討論課前一到兩周,要求學生至少要花一兩個小時仔細閱讀,查閱指定的資料和讀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積極思索,初步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具體如下:(1)在閱讀案例時,分段落進行思考,案例是關于什么問題的案例?涉及哪些方面?為分析者提供的是什么信息?然后以較快的速度把案例剩余的部分閱讀一遍。(2)仔細閱讀案例,并在認為重要的地方做出標記,讀完之后,回答該案例主要解決什么問題?并盡量假設案例中涉及到的問題與自己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不要置身事外。(3)記下關鍵的問題與重要的事實,并將相關信息整理出來,如果案例中涉及一些需要初步計算的問題,或者需要基本的分析框架,都需按要求做到。(4)將案例的分析內容整理后寫出分析報告,并在報告中列明自己的觀點、得出自己分析的結論和建議。
3.小組交流。任課教師根據各班人數劃分小組進行課前交流。一般10人為一組,小組成員要多樣化,這樣他們在準備和討論時,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就多些,學員對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各學習小組的討論地點應該彼此分開。小組應以他們自己有效的方式組織活動,教師不應該過多干涉。課前交流后形成小組見解進行課堂集中討論,各個小組派出自己的代表,發表本小組對案例的分析和處理意見。發言時間一般應該控制在3分鐘以內,發言完畢后發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組成員的訊問并做出解釋,此時該組其他成員也可以代替發言人回答問題或進行必要的補充。
4.組織課堂討論。在課堂討論中教師應根據案例的內容和教學要求,引導、掌控案例討論的全過程。首先,教師讓某個學生回答某個問題,或者對發言同學的觀點進行追問;其次,針對案例中存在的關鍵的、或者是容易產生混淆的觀點,教師需要大家認真思考;再次,還有意設計幾個問題引起同學之間不同意見的爭論。事實上,每一種意見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案例中復雜的現實問題的一個側面,不同意見的交鋒往往能讓同學們對問題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認識。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及時進行歸納和總結,肯定在案例討論和發言中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達到示范的作用,并通過案例,給出分析的思路或者學習的結論。課堂集中討論是學生發揮的過程,教師在此時充當組織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時的發言和討論是用來擴展和深化學生對案例的理解程度。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提出幾個意見比較集中的問題和處理建議,組織各個小組對這些問題進行重點討論,這樣做的目的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案例揭示的問題上來。
5.總結階段。在小組交流與課堂集中討論完成后,教師應該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和總結,這種總結可以是總結規律和經驗,也可以是獲取這種知識和經驗的方式。教師要求學生以書面的形式做出總結。
二、實施案例教學后的效果分析
在經過一個學期案例教學實驗后,為了及時了解和反饋效果信息,我們向全院7個專業12個教學班近400多名同學,就案例教學法在該門課程教學中運用效果的進行了問卷調查,同時教研室的老師也進行了相互交流與研討,從問卷收集的信息與研討的結果來看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取得的成效
1.重視了雙向交流,實現了教學相長。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改變,不僅承擔著傳統教學意義中教師的角色,同時也是學員。一方面,教師是整個教學的主導者,掌握著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思考、組織討論研究,進行總結、歸納;另一方面,在教學中通過共同研討,發現自己在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弱點,從而提升自身教學水平。雙向的教學形式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實現了教學相長。
2.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案例教學中,由于不斷變換教學形式,采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大腦興奮不斷轉移,注意力能夠及時得到調節,在學生精神始終保持最佳狀態下,提高了授課質量。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知識面拓寬了,思維活躍了,學習不再感到枯燥,而且養成了鉆研、思考、整理筆記、課后閱讀的好習慣。
3.達到了集思廣益,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師提供目標案例后,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教師也不再是在課堂上演“獨角戲”,而是和學生一起討論思考,調動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開闊思路。學生在課堂上也不再是忙于記筆記,而是共同探討積極發言,從被動接受向主動思考轉變,提高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改變了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缺乏自主思考、分析問題的習慣。
4.完善了課程的教學方式。傳統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方式是以“灌輸式”為主的,教學內容只是單方面由教師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導致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卻不會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學生也認為,政治經濟學理論課枯燥乏味,很快失去學習興趣。而案例教學法作為一個有效的載體,配合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激發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引導學生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并較好地改進了這一課程的授課方法。
5.教學內容變得更生動具體、直觀易學了。案例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它的真實性。由于教學內容是具體的實例,加之采用了形象、直觀、生動的形式,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易于學習和理解。正如同學們所說:“采用案例教學并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本門課程進行全程式教學,告別了黑板加粉筆的時代,也告別了以往冗長乏味的理論講述,使老師和同學拉近了距離”。課堂氣氛活躍和教學內容的生動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新鮮感。6.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講,學員聽,聽沒聽?聽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測試時才知道。在案例教學中,學員拿到案例后,先要進行消化,然后查閱各種他認為必要的理論知識,并且運用它們為己所用,這無形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是積極主動進行的。捕捉到這些理論知識后,他還要經過縝密地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些主動式的學習,應視為學習能力上的一種提升和創造。
(二)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主要體現在:其一,案例的來源往往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選訂的教材中有些案例內容過于陳舊,這就需要教研室研究和編制好的案例,但花費時間過長。同時,編寫一個有效的案例需要有一定技能和經驗。因此,案例可能不適合現實情況的需要。這是阻礙案例法應用的一個棘手問題。其二,案例教學需要較多的授課時間與正常課時的矛盾。但政治經濟學總的教學課時為64學時。雖然在課前制定了案例教學計劃,綜合考慮理論課與案例課課時,但在實踐教學中如果一個案例引起學生的興趣較高,學生的積極性也跟著膨脹起來,討論很熱烈,規定的教學課時不足的問題還是存在。其三,案例教學的約束力較為薄弱。由于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是在課余時間由學生獨立完成,學生自覺性又較差,有75%的學生態度不是很積極,存在應付的心理,出現網上直接下載或抄襲其他同學的現象,小組交流往往成了幾個優秀者的一言堂。其四,案例教學易形成走過場,擺花架子。課堂討論中前期準備工作沒有做充分,發言的同學對問題理解存在一定的主觀臆想成分,如果教師掌控的能力不足,就容易形成走過場,擺花架子。其五,案例教學實施的基礎還有待于加強。案例教學是反映教師與學生綜合知識能力的課堂,要求學生組織知識能力要強,但在實踐中存在學生知識面狹窄,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案例討論的進行。
三、建議和對策
實施案例教學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何使這一教學方法發揮作用,提高學生對政治經濟學課程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是擺在我們面前不可推卸的責任。今后一段時期,在進一步提高政治經濟學案例教學的實施效果和水平上,應考慮從以下兩個層面入手。
1.教師層面。加強政治經濟學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和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為政治經濟學教師提供更多的進修學習與考察機會,多參加學術研討會和到兄弟院校交流學習的機會;厚實師資隊伍的理論基礎與寬闊的專業知識;提升駕馭理論與實踐的綜合能力;定期安排一定的時間深入社會基層考察等。
2.學生層面。學校齊抓共管,多管齊下;根據不同專業特點布置必讀書目,要求在校期間完成必讀書目的閱讀與讀書筆記記錄并給予相應的學分;培養學生閱讀報刊資料的習慣;掌握國內外最新理論動態的能力;為學生提供鍛煉口才,展示風采的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案例課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劉海斌石鵬娟冉永春單位:青海大學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