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應該實現兩個功能:一要幫助審計工作者快速開展審計工作,完成對各類審計證據的收集、評估,做出審計判斷;二要實現審計管理信息化,利用審計軟件管理分解審計項目、把握項目進度、項目資料歸檔等流程。
1高校領導應重視內部審計信息化
高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開展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前提條件。審計信息化不只是個技術方法的問題,它對審計工作的程序、方式、質量和管理,乃至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和思維方式都會帶來深刻的影響。建設內部審計信息化,實現“數字化審計”,不僅涉及技術問題,還涉及管理問題,比如管理方式的改變、相關制度準則修訂。因此,只有高校領導重視,大力支持審計信息化建設工作,在經費保障、人員安排、制度政策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才能為審計信息化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支持。
2信息化硬件平臺的建設
信息化建設的硬件平臺包括信息設備和網絡系統。信息設備包括計算機、傳真機、電話等,它是審計人員實現人機交互的工具。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學校有線網絡或無線網絡基本覆蓋了教學區和生活區的全部范圍,高校審計部門的審計人員基本上都配備了適用的計算機,審計人員的日常辦公也在逐步實現計算機化和自動化。由此可見,高校審計信息化的硬件設施建設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夠基本滿足內部審計信息化的需要。
3信息化軟件平臺建設
3.1軟件的選擇高校在選擇審計軟件時,應該從學校實際出發,審計軟件既要符合審計原理、規程的要求,還要滿足學校審計工作開展的需求。高校計算機審計目前主要用于輔助審計,利用計算機審計技術代替大量手工審計工作,比如大量重復數據的排查、核對和分析,因此,高校在選擇計算機審計軟件時,不僅應該考慮審計數據轉換、審計數據整理等基本功能,更應該重視審計軟件的數據分析功能、預警功能、一致性檢驗功能和檢索功能,也可根據需要,適當增加對審計事項真實性、合法性的技術辨別等功能。在實際審計工作中就遇到這樣的檢索問題。現行高校會計核算方式和管理模型為“會計科目編碼”加“項目編碼”加“部門編碼”,每組編碼作用不同。會計科目編碼主要依據高校會計制度的要求編制,負責核算高校全部經費,會計科目編碼不區分部門或項目,即經費內容相同,會計科目編碼相同。項目編碼,歸集項目經費的所有收入(預算)與支出。部門編碼,歸集一個部門所有的經費項目。三組編碼之間的關系是:查詢任何賬目均需通過會計科目編碼來實現,項目編碼與會計科目編碼組合后可實現按項目查賬,部門編碼可查詢到該部門所有的項目編碼。審計過程中要查詢學生工作經費,會計科目只能反映總收總支,若需區分經費收支屬于哪個院、系的,還要使用部門編碼和項目編碼來確定。一次查詢未能得出學生工作經費收入、支出、結余情況,而需要分別查詢學生工作經費項目的收入、支出,然后再人工匯集在一起,費時費力,浪費資源。針對這一情況,首先,在軟件選擇過程中就應該增加復合條件查賬功能,既能實現項目查賬,又能實現科目查賬。一個項目可查詢多個科目,或者一個科目能查詢多個項目,查詢結果以三欄賬或多欄賬的方式予以歸集,并按會計科目明細賬的方式顯示項目明細。如上述學生工作經費,審計人員可以通過一次查詢,完整地獲取學生工作經費的收支,如果收支項目有明細核算,可將收支內容以三欄賬或多欄賬方式顯示明細。其次,應該增加軟件的靈活性。比如將查詢條件保存下來,方便審計人員使用,或者審計人員可以根據查詢需要編寫查詢程序,避免下次查詢時重復輸入,提高工作效率。
3.2內審人員的參與審計信息化不同于傳統的財務審計,其審計活動的開展應當在信息系統開發階段介入,若不在信息系統開發階段介入,則會增加信息系統審計的成本。在信息系統開發階段,信息系統審計人員可以通過3種方式參與其中:信息系統審計人員作為用戶參與到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中;信息系統審計人員作為開發小組的成員參與到系統開發過程中;信息系統審計人員以審計師的身份參與系統開發過程中。有些信息系統審計技術要求在系統內部設計中嵌入一些特殊功能,審計人員與這種系統有利害關系,讓其參與這個過程,更有利于高校信息系統審計活動的開展。
4信息化系統管理與維護
信息化系統開發完成之后,便進入了系統維護階段。系統維護涉及修改系統,使之適應用戶需求的變化。維護成本與最初的開發成本相比,意味著更大的資源開銷。在系統生命周期,其總成本中有80%~90%是在維護階段發生的,為減少信息系統審計的成本,高校必須培養自己的信息系統審計人員,定期對現有高校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安全、軟硬件、災難恢復計劃等進行審計。信息系統維護審計的程序通常包括:獲取被審計單位的信息系統維護計劃與政策;檢查信息系統維護記錄,查看維護人員對維護情況否給予完整的記錄;檢查信息系統的維護申請、批準、授權與執行文檔等,確認是否符合信息系統審計維護的相關計劃與政策;審查信息系統維護后的測試與檢驗報告,向相關人員詢問測試情況,確認信息系統是否經過充分的測試;抽查與信息系統維護相關的文件資料,確定是否有維護過的地方,并及時進行更新與歸檔。
5審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
審計信息化的推動和實施需要審計信息化人才,審計工作信息化的開展,僅僅依靠硬件設備的投入而沒有相應的人員隊伍配備是不行的。為加強信息系統審計人才的培養,我們可以采用對外引進與對內培訓兩手抓的原則,加快培養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計算機審計人才。高校內部審計部門可以通過大力開展信息系統知識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改進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以問題促學習,使審計人員信息化水平在實踐中逐步提高。也可嘗試將內部審計人員送到社會中介機構或者審計軟件開發部門學習,通過與專業審計人員和軟件技術服務人員的溝通,提高其審計軟件的實際操作能力。
6審計信息化規章制度完善
為促進審計信息化的發展,必須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標準規范,包括法律規范、業務規范和技術規范。我國已建立了一些與審計相關的法律規范、業務規范和技術規范,比如《審計機關計算機輔助審計辦法》《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20號———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下的審計》。但是,審計環境的變化導致審計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缺少現行法規的支持,業務規范的滯后制約審計信息化的發展,因此,審計法規、準則應及時完善,涵蓋信息技術環境的變化和新型審計業務的變化。同樣,高校在開展內部審計信息化時,不僅應該遵循審計準則的要求,更需要結合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特點,加強校際交流合作,根據《國際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制定具體的審計信息化實施細則,指導高校審計信息化實踐,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降低審計風險。
作者:徐劍單位:浙江理工大學審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