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推進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校內部審計是指高校內部審計部門對高校各項業務活動進行監督、評價,從而審查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合規性及適當性。通過對高校內部審計職能的界定,并對高等院校內部審計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思想意識、機構設置、審計資源、審計技術”四個方面出發,提出了強化內部審計意識;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提高審計隊伍專業素養;完善內部審計技術等對策,且提出了具體的實踐方法,對完善高校內部審計機制和構建高校內部審計體系有一定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校;內部審計;問題;對策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和高等院校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和進步,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教學質量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我國的社會經濟形態日益復雜,國家“雙一流”教育戰略全面實施也對高校建設提出了嶄新的國際化要求,所以,當下高校內部審計制度不健全,內部審計工作不到位的問題必須得到重視和解決。一旦高等院校的內部審計工作出現重大漏洞,內部審計制度形同虛設,很可能導致高等院校的發展偏離既定的規劃路線,給高等院校的建設和國家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埋下隱患。
一、高校內部審計的職能認識
(一)內部審計的認識
內部審計是組織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初目的是保護組織的各項資產不受侵占,防錯糾弊。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以及企業管理的日益復雜化,內部審計的職能已經從最初的防錯糾弊轉變為提高被審計單位經營管理水平,對被審計單位各項業務活動進行監督、評價,旨在改善被審計單位的內部管理水平,從而保障被審計單位各項業務目標的實現。近年來,內部審計工作在各類組織中的認可度逐漸提高,內部審計人員職業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二)高校內部審計的具體職能
2017年1月25日,財政部印發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從2017年3月1日起施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規定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編制、報送、使用及報告信息質量的監督檢查等工作,提高了對高等院校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高校內部審計是高校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高校內部審計部門對高校各項業務活動進行監督、評價,從而審查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合規性以及適當性。總的來說,高校內部審計具體職能主要包括監督職能和評價職能。
二、高校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足,內部控制意識淡薄我國高校的內審制度從20世紀80、90年代才開始發展,目前也沒有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內部審計體系,而財政部直到2012年才頒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在此基礎上,在2017年1月頒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這兩項制度規定了高校每年必須報送內部控制報告的“法定義務”。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高校的管理者對內部審計的認識停留在其表面含義,內部控制意識淡薄,簡單地認為內部審計就是對高校財務活動進行事后復核,忽視了對整體業務活動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導致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流于形式,整體運行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我國高校屬于行政事業單位的非盈利組織,相比于公司機構,高校員工的人際關系較為濃厚,工作辦事更講究“人情”,很多高校內審部門和財務部門員工年紀比較大,且在高校學習工作多年,在工作中難于執行既定的內部審計規范制度。
(二)內部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
我國高校由于歷史沿革等諸多原因,很多高校存在內審部門與財務部門、紀檢部門等聯署辦公,人事任免依賴于某些學校領導的個人決定等問題。例如,河北省2015年年底,單獨設立審計部門的高校僅11所,占比僅29.73%,其余基本都是與紀檢部門、財務部門等合署辦公;廣西省2015年初,單獨設立審計部門的高校僅17所,占比僅23.29%,其余大部分都是與紀檢、監察等合署辦公,剩余小部分高校根本沒有設立內審部門。高校內部審計是對高校各項業務活動進行監督和評價,所以內部審計部門必須保持獨立,只有保持良好的獨立性才能不受干擾地發揮應有的作用。內部審計部門要做到組織機構獨立、人員崗位獨立、內審工作獨立,確實地做到與被審計部門、被審計人員、被審計活動隔離開來,這樣才能公平、公正、公開地開展內部審計工作。
(三)龐大的資金量和業務量與內審人員專業能力配置不足的矛盾
現在,一般高校每年的財務收支資金量都是數億以上,一些“雙一流”高校每年的財務收支資金量更達到百億以上。例如,2016年高校經費收入前五名分別是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高校經費收入分別達到92.89億元、71.97億元、64.52億元、61.86億元、55.10億元,僅高校經費收入就相當于一個乃至數個縣級市的財政水平。另外,高校涉及的財務收支范圍比較廣,有教育經費撥款、科研經費、教育事業收入、基本建設支出、專項支出、科研經費等各方各面。然而,大部分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不足,專業知識儲備不夠,內部審計方法單一落后,無法運用快捷、高效的審計手段對龐大的資金流轉進行風險評估、細節測試,從而發揮有效監督和公允評價的作用。現實中,很多科研結題審計、基建工程審計往往都是走個流程,找相關人員簽個字,無法做到實質、有效的內部審計。
(四)審計技術、審計手段滯后
高校龐大的財務收支資金流和業務量以及各類業務的錯綜復雜性,都對內審技術、內審手段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較于內部審計,現在外部審計技術已經很為先進了。以“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為例,基本已經實現了審計方法、審計流程全部信息化,有專門的信息化審計系統對數據進行跟蹤處理、勾稽比對、報告評價,同時還配合使用智能機器、無人機等信息系統深度參與審計過程,極大地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效果,外部審計工作能夠較好地達到事前預警、事中監督、事后跟蹤評價的作用。反觀國內的高校內部審計,大部分還在使用傳統手工查賬的方式,采取事后對數據進行重新計算的復核方法,這種審計方式在數據的采集、處理、篩選、報告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程度的落后,在保障內審工作和內部控制報告的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等方面存在較大難度。而且,大部分高校內審人員都不能精通使用Excel等辦公軟件(仍停留在辦公軟件使用的初級階段),使用專門的內部審計系統或者內部控制評價系統開展審計工作的高校更是基本沒有。總的來說,高校內部審計技術和審計手段較為滯后,與高校龐大資金流的審計需求、現代經濟社會的信息化發展水平之間存在顯著差距。
三、優化高校內部審計的對策思路
(一)強化內部審計意識,實行內部審計常態化
高校內部審計是一項全面性的系統工作,為了高等院校的長遠發展以及國家“雙一流”教育戰略的深度實施,必須扭轉高校領導人以及各級員工內部審計意識薄弱的局面,強化內部審計意識,使內部審計理念深入滲透到各項基層工作中,做到內部審計常態化。思想決定行動,首先,高校管理者成立內部審計領導小組,建立以高校主要領導負責、內審部門主抓和其他相關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對于工作中核查出的重大控制漏洞、重大控制缺陷要能夠直接反應到內部審計領導小組,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反饋、及時解決。其次,按年度(或半年度)定期和不定期的開展內部審計,評估內部控制的設計、執行情況,形成內部審計報告。內部審計報告直接報送給內部審計領導小組討論、審議、表決,內審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根據審議表決后的內部審計報告健全、完善高校的各項控制活動。努力打造一個透明、公開的內部審計環境,形成一個不斷改進、持續完善的內部審計機制。
(二)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內部審計保持獨立性
要做到機構獨立、人員獨立、工作獨立,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首先,高校要設立單獨的內部審計部門,與財務、紀檢等部門要分開辦公,盡可能減少外部制約因素對內部審計的干擾。其次,內審人員的人事任免、人員配置等重要事項要獨立,不受被審計部門或人員的干擾甚至領導,內審部門及人員的直屬領導是高校內部審計領導小組,最終負責人是高校相關領導,內部審計的工作結果和工作報告直接上呈高校內部審計領導小組及高校相關領導。最后,內審工作要獨立。內審人員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高校內部審計制度等相關規定開展內審工作,依法依規對業務活動及相關人員進行監督和評價,出具內審報告。
(三)提高審計隊伍專業素養
健全有效的內部審計體系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高素質的內審人才隊伍需要具有寬廣視野、深層次、復合型人才來充實。現在,高等教育與現代經濟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需要一批具有扎實專業知識素質的人才來加入高校的內部審計隊伍中。一方面,高校可以發揮自有資源優勢,從對口專業的學生中選撥一批專業能力強的學生留校工作,給內部審計部門注入新鮮力量,提高了內審隊伍的專業知識水平,同時還可以破除現有的一些內審部門暮氣沉重、缺乏活力的工作氣氛。另一方面,從外部專業審計機構招聘一些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比如從“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招聘審計師、審計系統IT專家等人才,為高校內審機構引進國際化的審計理念以及打造系統、全面的審計體系。
(四)完善高校內部審計技術,拓寬內部審計渠道
針對高校內部審計技術滯后的現狀,高校應完善內部審計技術,培育以風險導向為基礎的現代審計體系。現代審計體系是在風險導向審計理念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的方法體系,對完善高校的內部審計技術和健全內部審計體系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具體來說,一方面,如上文所所述,高校可以引進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師、IT專家等專業人才,由這些人才帶來先進的審計技術、審計理念,提高高校內部審計的信息化、現代化、國際化水平,使高校內部審計做到與外部經濟社會的接軌與融合。另一方面,可以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等中介機構參與內部審計,聘請IT公司為高校設計內審系統,聘請專業機構對現有內審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不斷完善和豐富審計方法,建立健全高校內部審計體系,最終實現高等教育事業的穩步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財政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Z].2017-01-25.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M].經濟學科出版社,2017.
[3]艾婧.高等院校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7(19).
[4]張安平.高校內部控制審計研究[J].北方經貿,2017(05).
[5]曾園.推進高校內部審計全覆蓋的探索[J].財會學習,2017(12).
作者:1汪夢穎;2李歡 單位:1上海理工大學,2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