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統計與咨詢雜志》2014年第四期
一、研究方法
1.協調度的計算本文用協調度來衡量城市或者地區不同發展階段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狀況。設城市化集合:X={X1,X2,…,Xi,…,Xm}Xi>0,m是自然數,是描述城市化的特征向量。設生態環境集合:Y={Y1,Y2,…,Yi,…,Yn},Yi>0,n是自然數,是描述城市化的特征向量;城市化指數和生態環境指數分別為。1,,取值越大越協調;k為調節系數,一般情況下2≤K≤5。
2.協調發展度協調度在某些情況下難以反映出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的整體功能或綜合發展水平,即:相同協調度的城市或地區,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的發展水平高低會有所不同。因此用協調發展度D來度量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發展水平的高低,計算公式為:式中D為協調發展度;T為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指數,反映了兩者的整體效益與水平;α和β為待定系數,本文取α=β=0.5。
3.協調發展類型的分類及標準根據協調發展度的大小將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的整體協調狀況劃分為10類,按等級分為三類區間,依據城市化與生態環境指數(fX)和(fY)的對比關系也可以劃分為3種基本類型,如下表所示。
二、吉林省城市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演進分析
根據吉林省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熵值法確定的權重,代入到協調度和協調發展的計算公式,求出2000—2012年吉林省城市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指標的數值。計算過程中,為了消除數據的數量級和量綱的不同而造成的影響,運用極差標準化的方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本文設調節系數K=2,計算出吉林省從2000—2012年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度并據此確定協調發展類型。從表2數據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來,吉林省城市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化指數快速提升。生態環境指數波動較大,先下降后上升。2000—2012年吉林省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度逐年提高,協調發展類型經歷了嚴重失調衰退、中度失衰退、瀕臨失調衰退、勉強協調、初級協調、中級協調、良好協調和優質協調共8個發展階段。2000—2002年為失調衰退階段這個時期是研究時段內吉林省城市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最低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城市化綜合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都較低,在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的內部關系中,生態環境保護相對超前,而城市化的發展相對滯后。
2002—2005為過渡調和階段這個時段內吉林省城市化發展水平仍然較低,但是有了較大的提高,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轉移,工業發展速度加快,對生態環境破壞及資源的利用不斷加大,生態環境對城市化的發展的制約作用日益凸顯,這個時段城市化的發展仍滯后于生態環境的發展。2006—2012為協調發展階段這個時段內吉林省城市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逐漸加強,城市化和生態環境二者間走向協調發展階段。2010—2012年二者協調發展處于良好協調和優質協調的發展階段,并且城市化發展水平超前,而生態環境保護相對滯后。
三、結論和建議
本文通過構建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分析2000—2012年吉林省城市化發展水平與生態環境二者間協調發展度和協調發展類型的演進規律,得出以下結論:2000—2012年,吉林省城市化指數,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指數呈持續上升趨勢;生態環境指數波動性較大,這與其各項指標的波動性變化有密切的關系。吉林省城市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時序變動表現出了明顯的階段性。2000—2002年為失調衰退階段,2002—2005為過渡調和階段,2006—2012為協調發展階段。在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的內部關系中,失調衰退階段和過渡調和階段生態環境保護相對超前,而城市化的發展相對滯后;在協調發展階段,生態環境的發展滯后于城市化的發展。因此,在經濟快速增長和城市化高速發展的同時,要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降低生態環境壓力,提高生態環境狀態,防止二者關系惡化,使吉林省城市化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保持協調發展關系,走向可持續發展。
作者:梁東方單位:吉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